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玻璃体中微粒水平,初步探讨微粒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1~ 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的PDR患者54例54只眼(PDR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0只眼(对照组)的玻璃体样本纳入研究。PDR组54只眼中,玻璃体积血(VH)、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既往接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治疗分别为42、21、17只眼。对照组20只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晶状体完全脱位分别为6、6、2、6只眼。PDR组依据PDR分期、是否发生TRD分为未合并TRD组、合并TRD组,分别为33、21只眼。依据有无VH分为伴VH组、不伴VH组,分别为42、12只眼。根据PPV前3 d是否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分为抗VEGF药物治疗组、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7、37只眼。流式细胞仪检测玻璃体样本中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来源(RMP)、血小板来源(PMP)、内皮细胞来源(EMP)和膜表面表达磷脂酰丝氨酸(PS-MP)的水平。两组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R组患眼玻璃体中RMP水平显著降低,E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1、5.064、3.531,P=0.018、<0.001、0.001)。两组患眼玻璃体中PS-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7,P=0.110)。与未合并TRD组比较,合并TRD组患眼玻璃体中RMP、PM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2.098,P=0.031、0.041)。抗VEGF药物治疗组患眼玻璃体中EMP水平显著低于未行抗VEGF药物治疗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0、-2.499,P=0.015、0.012 )。不伴VH组患眼玻璃体中PMP水平显著高于伴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3 )。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EMP、PMP水平升高,可能与视网膜微血管受损有关;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降低EMP水平;VH可能与PMP促凝作用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细胞源性微粒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发生在视网膜上的无血管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及胶质细胞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上增殖和牵拉。基础研究证实PVR的形成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主要包括NF-κB信号通路,MAP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凝血酶及其受体通路,TGF-β及下游信号通路,North信号通路及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等。本文总结了PVR形成机制中的主要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为PVR药物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病,增生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行ROP筛查并诊断为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3眼病变复发,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伴有颅脑外伤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Ⅱ期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外伤合并开放性眼外伤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32例(3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70(43.2±14.0)岁。术前视力无光感~手动。开放性眼外伤类型包括:眼球穿孔伤6例,眼球破裂伤26例。12例于伤后10~14 d行玻璃体手术,20例于受伤2周后待脑脊液漏好转行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一段情况、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28例(87.50%)行玻璃体硅油填充,术后随访颅脑外伤病情无恶化。术后视力提高20只眼(62.50%),视力不变12只眼(37.50%)。术后12个月,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24只眼(75.00%)。视网膜脱离复发8只眼(25.00%),均再次行硅油填充成功复位视网膜。结论颅脑外伤合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积极控制全身病情及脑脊液漏后,可以顺利进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挽救一定的视功能。

  • 标签: 眼损伤,穿透性 玻璃体切除术 视力 效果
  • 简介:摘要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是治疗黄斑水肿(ME)的主要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后ME反复发作或视网膜前膜形成而对治疗无应答,这类ME被称为难治性ME。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可治疗缓解难治性ME,其通过去除玻璃体后皮质,或手术中同时剥除视网膜前膜或内界膜,从而解除玻璃体与视网膜间的牵拉力。然而,由于ME致病机制复杂,对不同病因引起的ME应用PPV联合ILMP的治疗效果仍需临床对照研究,以探索不同病因所致ME的最佳手术方式。

  • 标签: 黄斑水肿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内界膜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