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诊治前臂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患者116例,男72例,女44例。按照Gustilo骨折分型:Ⅱ型12例,ⅢA型2例,ⅢB型19例,ⅢC型83例;机器绞伤77例,重物压砸伤27例,车祸伤12例;治疗过程中截肢组20例,保肢组96例。采集同一个感染部位的三个层面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均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结果临床特征:Ⅲ型骨折并发感染共104例,且以ⅢC型为主。男女发病率为1.6∶1,机器绞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病原菌分布:共分离出25种1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0.4%,革兰阳性球菌占19.6%。排名前五位分离菌占64.4%,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偏高(>60%),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63.6%;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0.0%~20.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庆大霉素、利福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截肢耐药性总体高于保肢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显示:首选敏感性抗菌药物85.3%;首选耐药性抗菌药物11.2%,其中截肢组10.3%,保肢组0.9%。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前臂开放性骨折感染主要病原菌,碳青酶稀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日趋严重。对于大部分前臂开放性骨折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效果较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提高疗效。

  • 标签: 前臂 骨折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中国为4.7/10万,在肿瘤中居第七位.欧美国家为6.4/10万,居肿瘤的第六位.死亡率居肿瘤的第六位.白血病仍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进展,部分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已明确,随靶向治疗研究及临床新药应用的进展,已有部分白血病病人可以完全治愈,白血病已成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1,2].

  • 标签: 白血病 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了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更新。文章结合会议报道,对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及"7+3"方案诱导治疗、去甲基化药物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预后 分子靶向治疗 诱导治疗 去甲基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靶向药物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带来巨大进步。随着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治疗耐药、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叠加、缺乏有效靶点等问题亦逐渐凸显,为AML治疗策略的制订提出了新的挑战。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就AML靶向药物治疗时机的选择、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报道,汇聚了全球最新临床试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分子靶向治疗 FLT3 IDH1/2 bcl-2 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外联合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收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依据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将接受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内外切口联合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各项指标。结果在治疗优良率方面,对照组达到76.47%,与研究组的94.12%相比低出许多,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内外联合双钢板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双钢板治疗 内外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98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临床偏头痛分期治疗中医辨证规律。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8例偏头痛患者,收集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根据19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进行判定总结,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与风邪上犯、瘀血内阻的特点相符合,缓解期的症状则与肝气郁结、肝气上逆的特点相符合;急性期偏头痛的症状数大于缓解期,则说明偏头痛缓解期较急性期轻;偏头痛患者大都具有肝阳上亢的表现,说明肝阳上亢为偏头痛的主要症候。结论偏头痛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生风,引动痰瘀伏邪;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应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缓解期的治疗应以柔肝熄风,活血清热为主。

  • 标签: 偏头痛 分期治疗 中医辨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始不可切除胃癌患者行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3例难以切除局部进展期(Ⅲb/c期)或不可切除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48岁,通过对资料中患者转化治疗疗效及术后病理等因素进行统计,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评价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转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18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60.6%,共有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7例患者达到R0切除,3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18.6±4.5)个月,未手术患者mOS(11.2±2.5)个月,手术患者mOS(25.7±4.3)个月(P=0.004)。按分型分析,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mOS (11.3±0.35)个月,难以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mOS(18.9±5.5)个月(P=0.56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化疗周期≥4周预后优于小于4周期(P=0.003)、TRG评分1/2级患者预后较好(P=0.001)、阳性淋巴结≥7枚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淋巴结≥7枚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3)。结论对于难以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及不可切除的Ⅳ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病情缓解后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充分的术前化疗可提高患者预后,化疗周期至少4周期以上。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结果 预后 转化治疗 不可切除 客观缓解率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LNM)的关系,为EG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8例EG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28例EGC总体LNM率10.1%(13/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径>2 cm组LNM率(18.0%)高于病灶最大径≤2 cm组LNM率(5.1%),黏膜下癌(T1b)LNM率(21.6%)高于黏膜内癌(T1a)LNM率(2.6%),伴有脉管浸润组LNM率(71.4%)高于无脉管浸润组LNM率(6.7%),总淋巴结清扫≥15枚组LNM率(13.1%)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组LNM率(0.0%),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32、12.101、23.778、4.239,P<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与LNM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RR=10.688,95%CI:1.714~66.651,P=0.011)以及脉管浸润(RR=27.209,95%CI:3.749~197.450,P=0.001)是EGC患者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患者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T1b)、病灶最大径>2 cm、伴有脉管浸润者有更高的淋巴转移风险,外科治疗EGC要进行规范的D1+或D2淋巴结清扫(≥15枚)。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古欣肽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100例骨质增生患者(2014年12月28日-2017年1月28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均给予常规处理之后,分别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古欣肽骨肽注射液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83.00%高于对照组63.00%;不良反应发生例数5.0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古欣肽骨肽注射液治疗骨质增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古欣肽骨肽注射液 骨质增生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观察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以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捏脊法治疗应用于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建议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捏脊法 首发抑郁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5例纳入研究,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后予对照组(n=43)常规治疗,观察组(n=42)经皮椎体成形术。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椎体恢复效果差异。结果:(1)治疗效果:治疗前患者脊椎功能、疼痛等级评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ODI、NRS复评得分均降低,较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椎体恢复:就诊时影像学检查所得椎体指标无组间差异性,P>0.05;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椎体Cobb角较对照组降低,椎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应用,可在经骨水泥精准推注修复骨折椎体形态同时提升椎体稳定性,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比较60 Gy的放疗剂量是否优于国际标准的50 Gy。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将来自22家医院的33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法手术的ⅡA~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 Gy和50 Gy两组接受放疗。最后纳入可分析病例305例,其中60 Gy组152例,50 Gy组153例。中位年龄63岁,男242例(79.3%),女63例(20.7%)。原发灶中位长度5.6 cm。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放疗2 Gy/次,每周5次。同步化疗5周,每周1次:多西紫杉醇(25 mg/m2)+顺铂(25 mg/m2);巩固化疗2周期,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70 mg/m2),d1+顺铂(25 mg/m2),d1~3。首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两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中位随访27.3个月,60 Gy组疾病进展率为37.5%(57/152),50 Gy组为43.8%(67/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P=0.263)。60 Gy组和50 Gy组1、2、3年LRPFS分别为75.4%、56.8%、52.1%和74.2%、58.4%、50.1%(HR:0.95,95%CI:0.69~1.31,P=0.761)。两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1%、64.8%、54.1%和85.4%、62.9%、54.0%(HR:0.98,95%CI:0.71~1.38,P=0.927)。两组1、2、3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0.8%、54.2%、48.5%和65.5%、51.9%、45.1%(HR:0.93,95%CI:0.68~1.26,P=0.621)。60 Gy组3级以上肺炎发生率为7.2%,50 Gy组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6,P=0.021),其他毒副作用两组相似。结论同步放化疗模式治疗食管癌,50 Gy与60 Gy的疗效无差异,推荐50 Gy为常用放疗剂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