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要掌握数学知识必须要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树立坚定信心,丢掉惧怕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原则,用切实可行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主动学习。【关键词】数学方法动机中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本位,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劳动者为目的。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不仅直接影响专业课程学习,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和发展潜能培养也将产生很大影响。然而,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兴趣不浓,数学教师都感觉到中职数学难教。因此我们必须遵循下列教学原则,尽快走出数学教学误区,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坚持教学深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统一原则随着高校扩招,优秀学生都投入到“普高热”大潮当中,导致职业中专学生整体素质日趋下降。学生都是被中考淘汰下来,数学基础较差。以我校今年招收新生为例,初中毕业会考数学成绩平均仅为34分,最高为48分。职业中专学生有如下特征:①数学概念模糊;②运算能力较差;③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尤其不喜欢几何证明;④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差,缺乏学习动机;⑤存在心理障碍,信心不足。但中职学生热爱生活,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操作能力强。如果所学知识深度适宜,又能学以致用,那么就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判别式⊿=b2-4ac≥0就有两种方法解答,既可以用因式分解方法解题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即抛物线来解答。如果判别式⊿=b2-4ac<0,则只能用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这样,学生摸不着边际,很容易混淆。我就删掉部分内容,直接给出例题,这些例题判别式⊿都大于或等于零,因此都可以用因式分解方法来求解,只讲因式分解法。在学会因式分解法后单独向优等学生介绍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答方法,并且仅作介绍,让学生有一个了解,正所谓“开卷有益”。我们还要注重中职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衔接。中职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是相互衔接。如中职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中职任意角三角函数与初中锐角三角函数;中职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与初中平面几何中两直线平行和垂直、中职二面角与初中平面几何中角;中职解析几何中直线方程与初中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于这些,我在教学每个阶段都是先进行简单测试,了解学生状况,然后对初中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追忆与思考,使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印象,再进行新知识传授并注意讲清新旧知识间联系,适当调整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减缓教学坡度,创设从初中数学到中职数学过渡铺垫。我们要适当取舍教材,以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为高度,以学生够用为准则。在授课中有意设置“难、中、易”三个层次问题。简单基础性问题鼓励和选择差生作答,让中等学生做补充、优秀学生给予评价。中等难度问题让中等学生解答、优秀学生为之补充,教师予以评价;对于较难问题则让所有学生一起思考,集思广益,教师予以引导。这样,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极大地调动他们积极性,各抒己见,在相互启发中激发学习兴趣。

  • 标签: 中职数学 应原则 教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