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三线定位穿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设计、切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42例62处手、足创面,采用"ABC"三线定位穿方法术前指导穿定位及来源预判,术中指导设计及切取,进行创面修复。其中,单指24例,2指7例,3指4例,4指1例,虎口1例,腕部1例,趾2例,第2趾1例,足背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3.0 cm×14.0 cm,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1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供、受区恢复情况。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共定位162条穿。术中共探及穿95条,其中5例患者较术前定位各多探及1条,与术前定位相符76条,定位符合率为84.4%(76/90);与术前来源判断相符64条,准确率为84.2%(64/76)。术后62块均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1个月,颜色、质地优良,薄且耐磨,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优38例,良4例。结论"ABC"三线定位穿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中的应用,将解剖知识、临床经验与CDU定位巧妙结合,精准指导术前穿定位及来源预判,是临床工作中可行、理想的辅助方法。

  • 标签: 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 "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为蒂的股前外侧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为蒂的股前外侧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穿,术中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股前外侧时,发现穿偏细,口径不能满足血管吻合需求,继续向上延长切口,于大腿中上段寻找合适穿,并调整设计,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为蒂的股前外侧修复术区创面。股前外侧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记录供区愈合与受区存活情况,根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评估修复效果,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结果共纳入13例四肢创伤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0~65岁,其中手及前臂创面4例,足踝部创面9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4 cm ~ 31 cm×8 cm。13例术中可见横发出18条穿,其中肌间隙穿10条,直接穿8条。切取面积为8 cm×6 cm~32 cm×10 cm,1例发生动脉危象,行血栓取出术、剪除损伤段血管重新吻合后危象解除,成活;其余均完全成活。13例术后随访6~20个月,质地柔软,外观较好,供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综合评价量表评定结果:优4例,良7例,可2例。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横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术中穿支解剖简单,供区相对隐蔽,可作为传统股前外侧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横支 旋股外侧动脉 四肢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