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合60年来与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思考,提出:脑卒中有一个疾病形成过程。至今的一级、二级预防,基本上是针对患病基础、高危及促发因素,忽视了易卒中状态和卒中发作。为此,笔者将后两者合称为“脑卒中发作”,提出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生物学指标,采用针对性强的干预手段,以达到对疾病全程的预防。树立脑卒中发作的预防之理念,可能会有更多新发现,促发创新思维,获得更好的效益。

  • 标签: 卒中 生物学标记 寒冷 易卒中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显示的不对称的显著皮质静脉(asymmetrically prominent cortical vein, APCV)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在发病3 d内完成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SWI评价APCV。END定义为发病后7 d内任何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评分较基线时增加≥2分或运动项评分较基线时增加≥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PCV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3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57.3岁(四分位数间距:47.5~67.5岁)。基线NIHSS评分(5.9±5.0)分。51例(38.3%)患者存在APCV,38例(28.6%)患者发生END。END组与非END组APCV、同侧大血管狭窄以及入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APCV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907,95%可信区间2.798~17.052;P<0.001)。结论SWI显示的APCV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疾病恶化 危险因素
  • 简介:脑血循环的稳定是保证正常脑功能的重要基础,脑血流量由脑的有效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决定,其改变同血压密切相关.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血压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中血压调控较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又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及复发.因此,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缺血引致的脑梗死,血压管理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老年人由于机体尤其是脑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脑梗死后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和重要.

  • 标签: 脑梗塞 高血压 脑血管循环
  • 简介:脑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在脑部病变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生、诊断与治疗中,脑血液循环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改善脑的血液循环,重视其微循环水平的治疗,以更好地恢复脑细胞功能.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微循环 溶栓治疗 抗凝 降纤 抗血小板
  • 简介:  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的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仍然备受各方面的极大关注.近30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使脑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得巨大进展,加深了对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探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然而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其治疗十分复杂和困难,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虽已有很多治疗方案及措施,特别是众多的药物,并且不断有新的疗法问世,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对各种治疗的效果也是褒贬不一.……

  • 标签: 脑循环 脑梗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