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清朝末年,由当时镇守吉林等处将军兼理打牲乌拉拣选官员等事长顺与吉林分巡道讷钦主修,翰林院编修李桂林、顾云纂辑,调集大小各类官员五十余人,自光绪十七年(1891年)伊始,“岁月几更”,厥告成功“为卷百二十有二,共三千六百八十九叶,总百有余万言”.(见书前长顺《吉林通志序》语)的洋洋巨制《吉林通志》,囊括了有关吉林地方的“圣训”、“天章”、“大事”、“沿革”、“舆地”、“食货”、“经制”、“学校”,“武备”、“职官”、“人物”、“金石”、“志余”等计13大目,41子目之诸多内容,从而保存了今吉林省大部,黑龙江省部分及辽宁省局部地区,并今

  • 标签: 乌吉密河 光绪十七年 翰林院编修 大清一统志 分巡道 马鹿沟
  • 简介:祖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是满族及其祖先的发详地。自古以来,勤劳、智慧的满族先民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缔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东北满族先民的广大活动区域内,曾经命名了数量极其丰富的古老满语地名。尽管其中相当一部分地名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转化成汉语及其他民族语,或被废弃而消失了,但传流至今的仍有数万条之多。它们是满族先民开发东北边疆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满语语音发展变化的重要资料。

  • 标签: 东北边疆 保卫祖国 萨里 黑顶子 历史见证 黑龙江舆地图说
  • 简介: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渊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息慎(即肃慎),后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发展下来,其间包容了与北方各族的融合同化,直到明季建立后金国,天聪九年(公元一六三五年)皇太极改“诸申”(即女真)为“满洲”,才最终标志统一的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如此悠久之民族,其语言的产生亦必久远。作为记录历史上满族先人语言符号

  • 标签: 满族共同体 女真人 勿吉 挹娄 乌吉密河 诸申
  • 简介: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建国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地行普查,实行地名标准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的编纂工作,从而揭开了我国地名工作史上的光辉篇章。这不仅对我国的四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必将对我国的地名学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编纂工作 阿勒楚喀 乌吉密 尚志县 宁古塔 工作史
  • 简介:(三)女真字与汉字的关系女真字与汉字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Ⅰ.字形方面女真字保持了汉字的笔画结构和方块字特征.在字形上有如下几种情况:1.完全相同者.

  • 标签: 满族 文字 异质文化 女真字 汉字 契丹字
  • 简介:关于满文外音字,《满汉字清文启蒙》只列有其独立形及词尾形。现已出版的诸满文教材、辞书中,其词头、词中形式多为在下牙上接出长牙,从而书作、,甚至将其独立形与词尾形也书作、。从发生学角度看,其辅音当来源于,参照、而书为、乃顺理成章之举。《五体清文鉴》中藏文、维吾尔文的满文切音、对音拼写及满文诸佛经刻本,乃至御制碑文、殿本刻书等文献中之外族人地名、满人汉名连写,以及清代民间满语文学习范本《抄本初学满文指蒙歌》中,即分别书作、,而、写法从未一见。作为御制大型辞书,《五体清文鉴》满文注音拼写规范之权威性不容置疑;作为成熟的字母系统,其相应位形应当具有规范性。因此,有必要为满文不之词头、词中形式正形,确立、的书写规范。

  • 标签: 满文外音字■ 形态学 词头形 词中形 正形
  • 简介:人类对于自然地理实体之命名,多着眼于该实体本身的自然地理特征,譬如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如方位、相对距离;与自然景观有关的如地形地貌、色彩、土壤、水文、气候、声响;与自然资源有关的如植物、动物、矿藏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殊的自然地理表征与诸实体本身是如此的密切相关,以至于在给这些实体命名时,已经很难将它们分割开来。这即是为什么一般的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以描述性地名为最常见,在数量上也占最多数的原因。由此扩而广之,于人文地理实体地名中,亦有相当数量之描述性地名存在。无论从古代文献里还是现代地名中,不分是中国地名亦或是外国地名率皆如此,其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在诸自然地理实体中,水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 标签: 地理实体 地理方位 阿当 变音 图勒 嘎哈
  • 简介:“哈尔滨”之语源词义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而时下已成“通说”的女真语“天鹅说”存在两大硬伤:一是从语源上讲哈尔滨并非女真语;二是从语音上看“哈儿温”与“哈尔滨”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哈尔滨”并非源于女真语“天鹅”,而是来自满语口语“哈儿边”,其规范满语为“哈勒费延”,汉意为“扁”。

  • 标签: 哈尔滨 满语 哈勒费延 地名
  • 简介:在水体地名之命名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依据水体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物产资源等诸方面特点命名之描述性地名占了全部水体地名总数中的绝大多数,而依据文化景观、史实传说、人物族姓、寓托意愿等方面特点命名之记述性地名,则远不及描述性地名数量之丰。这种相差悬殊的着眼于类型上量的分析比较所显示出的描述

  • 标签: 大清一统志 瞻河 族姓 混同江 吉林府 宁古塔
  • 简介:乾隆十三年详备满文篆书三十二体,并将其中十体应用于玺印谥宝,形成中国历史上字体最多且最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篆字与汉文篆字合璧之玺印制度。满文篆字于清代合璧玺印中通用达174年之久,从帝后玺宝到百官印信,其中不乏生造、讹形、脱衍、错位、混体甚至缺文等失误,乾隆时代即现端倪,以降诸帝亦步其踪迹,尤以光绪时为烈,其末年竟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极个别的官印中满文篆字俨然形同虚设的装饰点缀,完全丧失了传达信息的功能。

  • 标签: 清代玺印 满文篆字 舛误
  • 简介:重音在满语研究中没有引起应有注意,以至通常的研究认为,满语重音不具备区别词义的语法意义,表现在田野调查中,往往多注重音位描写,而忽略了重音的采录.实际上,满语和一部分通古斯语族语言中,重音不仅客观存在,有些还区别词义.清代舞格寿平最先对ai、aba二词因重音之不同而引起词义变化的情况作了记载.当代唯一讨论此问题者为赵杰,他就一个语言点举出了五个例证.本文在笔者田野调查基础上和相关语料的横向比较中提出了其它方言点共有的新例证,以为面上普遍性之补充.

  • 标签: 满语口语 重音 区别词义 普遍性
  • 简介: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陆地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七分之三。在广袤的陆地表面,到处都生长着人类及其它动物食物链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各类植物,即便在沙漠,雪原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亦不例外。“绿色生命”以其不可遏止的顽强精神生存、发展着,给地球带来了无限的勃勃生机。正因为植物分布得如此广泛,且与人类的关系殊为密切,所以它不仅是人类语言、文字中最先出现的部分,也是地名命名中频率最高的部分。笔者在《〈吉林通志〉中与植物有关之满语水体名称考释》一文中,曾对《吉林通

  • 标签: 大清一统志 黑龙江将军 辽海丛书 吉林将军 结雅河 西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