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在体外对甲板的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对甲板的侵袭能力。结果病理显示接种于红色毛癣菌及短帚霉的甲板内可见菌丝生长,而接种于白念珠菌的甲板内无菌丝生长。结论皮肤癣菌和霉菌可以在甲板内侵袭生长,而白念珠菌对甲板无侵袭能力。

  • 标签: 致病真菌 侵袭性
  • 简介:采用省份分组-花型分组-聚类-分组法构建了山葡萄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山葡萄品种在生产上和雄株山葡萄在科学研究上的作用,把未进入核心种质的山葡萄品种和雄株山葡萄也并入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括48份资源(占资源总数的31%),其中来自吉林省的资源18份(占37.5%),黑龙江省的资源29份(占60.4%),辽宁省的资源1份(占2.1%);两性花资源22份(占45.8%),雌能花资源21份(占43.8%),雄株5份(占10.4%)。除出汁率外,其他性状的符合度达72%以上;除果粒质量外,其他性状的变幅吻合度达79%以上。以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较好地代表了评价的山葡萄资源。

  • 标签: 山葡萄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 简介:运用王夫玉等人提出的生境敏感性评价方法,初步研究了6个茎瘤芥代表品种产量生境敏感性及其与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产量生境敏感性不同;据此,可将茎瘤芥品种分为生境敏感型品种、生境弱感型品种和生境钝感型品种.参试品种中,涪丰14和巴中羊角属生境钝感型;半碎叶、蔺市草腰子和涪杂1号属生境弱感型;永安小叶属生境敏感型.(2)产量生境敏感性指数SI(SI愈小,品种对生境反应愈敏感)与Ⅰ(8月20日播种)、Ⅱ(8月30日播种)期瘤茎纵径,与Ⅱ、Ⅲ(9月9日播种)期茎/叶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835·、-0.872·、-0.925··.本文初步提出在涪陵8月20日-8月30日播种的瘤茎纵径和8月30日至9月9日播种的茎/叶比可作为茎瘤芥产量生境敏感性评价的重要指示性状.

  • 标签: 茎瘤芥 生境 播种 产量 代表品种 榨菜
  • 简介:5R618是高抗叶锈病小麦品系。为了确定该品系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以5R618与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用叶锈菌生理小种THJP对亲本、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进行叶锈抗性鉴定,然后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5R618对生理小种THJP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5R。经过亲本和抗感池间分子标记筛选以及F2∶3家系的标记检测,Lr5R定位于染色体3DL上,barc71和STS24-16是Lr5R最近的2个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和2.1cM。

  • 标签: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 简介:采用景观-性能-应用适合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暖季型狗牙根和冷季型高羊茅为对照,分春季、夏季、秋冬季对西南地区扁穗牛鞭草坪用性状和使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春季草坪景观质量H050、H049的坪用性状好于对照;夏季H036、H049、H011坪用性状好于对照;秋冬季H036、H049表现好于对照;综合一年的表现进行指标权重分析,H036、H049得分分别为17.60和18.08,可作为过渡性气候区建植观赏草坪、游憩草坪、运动草坪、保土草坪的优质材料进行开发利用。

  • 标签: 扁穗牛鞭草 草坪 性状 种质资源 评价
  • 简介: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生大豆资源.通过苗期接种大豆疫霉菌对41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有13.4%的资源抗大豆疫霉根腐病,15.3%的资源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抗性最丰富.

  • 标签: 野生大豆 抗性 大豆疫霉菌 大豆疫霉根腐病 筛选 大豆资源
  • 简介: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具备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根据相应的实验材料选择适宜的内参基因对于提高qRT-PCR分析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Actin基因表达范围广且表达稳定,常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西葫芦低温弱光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到1条长达2543bp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RF),大小为2064bp,预测编码氨基酸数为682个,理论分子大小约为79.67kD,蛋白质等电点为6.28。WolfPsort分析发现,Cp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MotifScan分析显示,Cp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207~406位和558~682位分别为Actin的中端和C端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基于所获得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ORF全长引物对CpActin-F、CpActin-R,经PCR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明亮的条带,经测序验证,序列与RNAseq数据库的cDNA序列一致,基因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MH211008。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荧光定量PCR引物CpActin-Fq、CpActin-Rq,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在西葫芦不同组织(根、茎、花和果)和不同胁迫处理[正常(25℃,300μmol/m^2·s)、低温处理(4℃,300μmol/m^2·s)、弱光处理(25℃,80μmol/m^2·s)、低温弱光处理(4℃,80μmol/m^2·s)、强光处理(25℃,2000μmol/m^2·s)和高温处理(38℃,300μmol/m^2·s)]叶片中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西葫芦基因qRT-PCR表达分析的研究中作为候选内参基因。

  • 标签: 西葫芦 内参基因 CpActin 表达分析
  • 简介:目的从常用免疫抑制剂、降血脂药、抗抑郁药、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筛选出可能与氟康唑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方法将5类28种药物配制成相同浓度(100μg/mL)后分别单独及与低浓度氟康唑联合加入白念珠菌耐药菌株(l00、103)及敏感菌株(sc5314、y0109)菌悬液中,24h(敏感菌)及48h(耐药菌)后观察菌液澄清情况,菌液完全澄清为“+”,混浊为“-”,并重复上述实验3次.结果舍曲林等7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即可抑制所有实验菌株生长,与氟康唑合用后抑菌作用更加显著;利福喷丁等6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只能抑制敏感菌株生长,但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舍曲林、利福喷丁等药物与氟康唑联合后对白念珠菌可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药物 氟康唑 联合药敏
  • 简介:选用抗旱性有差异的6份甘薯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鉴定抗旱性的基础上,通过室内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胁迫下与抗旱性相关的9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田间抗旱鉴定,广薯87和徐薯22的抗旱性强,日紫0602和宁紫薯1号的抗旱性差;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NOS、CAT、T-AOC和T-SOD活性随着PEG浓度增高,其活性增强;Pro、MDA、Prot和T-AA含量也增加;尤其在25%PEG-6000胁迫处理24h,甘薯叶片NOS、T-AOC、Pro的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WC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这4个指标的加权隶属函数值D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44);因此,可用这4个指标的D值对甘薯抗旱性进行初步鉴定。

  • 标签: 甘薯 抗旱鉴定 渗透胁迫 生理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XTT减低法评价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黏附的影响,镜下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的Ras信号通路因子CDC35、PDE2、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2mg/mL)和高浓度(0.32mg/mL)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9.6±1.2)%和(96.96±0.6)%,0.16mg/mL浓度下壳聚糖对早期(0h)、中期(12h)和成熟期(48h)的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78.6±0.5)%、(54.4±0.9)%和(41.1±1.1)%,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各黏附阶段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白念珠菌生物膜Ras信号通路基因CDC35、EFG1和HWP1的表达水平,上调Ras信号通路抑制剂PDE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影响Ras信号通路及抑制细胞黏附而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白念珠菌 生物膜 Ras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血清芽管计数法评价大蒜素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μg/mL)和高浓度(64μg/mL)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3.0±1.1)%和(95.6±0.3)%;32μg/mL大蒜素对早期(0h)、中期(12h)及成熟期(48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88.5±0.5)%、(63.3±0.8)%和(52.3±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素(4~32μg/mL)对培养30min、60min、90min、120min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芽管形成率为(91.2±1.6)%,64μg/mL大蒜素组为(2.2±1.2)%。结论大蒜素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素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维生素E是人和动物必需维生素.本文以20份向日葵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通过对维生素E含量、含油率、皮壳率以及百粒重的测定及统计分析,试图了解向日葵种质资源中维生素E含量变异及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20份向日葵种质资源中,油葵的维生素E含量和含油率明显高于食葵;含油率与维生素E含量在0.01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百粒重在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皮壳率在0.01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初步评价,发现3份富含天然维生素E的向日葵种质资源.

  • 标签: 向日葵 雏生素E 种质资源 相关变量 维生素E 含量变异
  • 简介:硬度是番茄仅次于风味的品质决定因子。利用来自番茄野生资源S.pennelliiLA0716的渐渗系(IL,introgressionline)群体,采用穿刺法测定完全红熟期番茄的果实硬度。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果肩、中部和果蒂3个部位的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渐渗系遗传图谱,对影响果实硬度的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共检测到5个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硬度的QTL(qF-p-1、qF-p-2、qF-p-3、qF-p-4与qF-p-11),分别位于第1、2、3、4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F-p-4贡献率最大;2个可显著降低果实硬度的QTL(qS-p-4和qS-p-10),分别位于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qS-p-10效应最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研究定位的多数QTL与前人在番茄野生种定位的影响硬度的QTL同位,说明番茄硬度在遗传和进化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番茄硬度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及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渐渗系 果实硬度 QTL
  • 简介:目的建立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观察不同感染时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烟曲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烟曲霉在体外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形态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及用real-timePCR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随烟曲霉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时间的延长,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物学形态发生改变,其回缩、变圆量逐渐增加,凋亡率亦逐渐增加,凋亡基因BaK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烟曲霉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可以影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形态,诱导细胞凋亡、影响凋亡基因的表达。共培养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烟曲霉的致病机制研究。

  • 标签: 支气管上皮细胞 烟曲霉 凋亡 凋亡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及其黏附性的影响;镜下观察该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学影响;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该药的毒副作用。结果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SMIC80分别是250、1000μg/ml;1000μg/ml及100μg/ml时对白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人细胞毒性较弱。结论穿心莲内酯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以生菜(Lactucasativa)叶片为研究材料,参考拟南芥和水稻的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等点聚焦时间和染色方法等影响双向电泳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合生菜叶片总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方法: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进行总蛋白质提取,用24cm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8000V×8h结合12%的SDS-PAGE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银染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染色都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应用Image-Master-Elite软件对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染色的图谱进行分析表明:每张凝胶上都检测到超过1000个的蛋白质,不同凝胶之间蛋白质的匹配律达到98%,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初步分析了生菜叶片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发现生菜叶片蛋白质的等电点以5.0~5.5之间最多而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0~60kD之间。

  • 标签: 生菜 叶片 蛋白质 双向电泳
  • 简介:目的用一种新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的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方法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的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菌病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结合。结论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实验室的速鉴别。

  • 标签: 白念珠菌 都柏林念珠菌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简介:论述了野生稻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