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中国真菌学杂志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杂志发展及中国真菌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登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http://www.cnki.net/),选择刊名“中国真菌学杂志”,时间跨度限定为2006—2012年,检索数据,检索结果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选择排名排名前100位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2006—2012共刊发论文843篇,截止2013年6月9日,总被引频次2132次,篇均被引频次2.53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42次,被引频次〉=4次的文章173篇,占所有文献量的20.5%。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两年,机构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四川等地;高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真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子诊断研究、抗真菌药物的开发研制及机制探讨以及真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等方面;中医药治疗真菌感染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结论《中国真菌学杂志》刊发论文基本符合Pareto定律,但论文质量偏低;真菌学研究地区发展不平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真菌感染分子诊断以及真菌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是研究的热点。

  • 标签: 中国真菌学杂志 高被引论文 文献计量学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道的15778例深部真菌病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深部真菌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地域上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变化,报道病例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高发年龄段、病种和相关发病因素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学特征,1950~2007年,该病的高发年龄均为中青年,但1980年后,中青年比例下降,儿童和老年病例增多;且报道病种在1980年后明显增多,其中以念珠菌病最多见和最广泛,而鼻孢子菌、球孢子菌、帚霉菌感染区域仍较局限;同时,1980年前外伤是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而在1980年后被不洁性接触、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等取代。结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等将成为该类病的主要发病区。将深部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与其历史地理学特征结合起来,对从整体上把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深部真菌病 中国 历史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