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动态研究泊芬净、米芬净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泊芬净、米芬净、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d观测结果。结果48h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125μg/mL,0.125μg/mL、0.500μg/mL。48h米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060μg/mL,0.250μg/mL、0.500μg/mL。48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μg/mL,64μg/mL、128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泊芬净组白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72h后不再升高,MIC90120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组MIC50168h、MIC9096h后不再升高。米芬净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h后不再升高。结论泊芬净、米芬净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 标签: 动态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氟康唑 念珠菌 体外药敏
  • 简介:目的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泊芬净(caspofungin)、米芬净(micafungin)针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考CLSI制定的M38-A2方案。测定82株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effectiveconcentrations,MECs)。结果按照MEC90浓度从高到低,米芬净对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是0.25μg/mL;对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06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EC90均在0.03μg/mL。②泊芬净对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为1μg/mL;对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5μg/mL。③根据中位数检验,米芬净对几种皮肤癣菌的MEC值均低于泊芬净的MEC值,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芬净和泊芬净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米芬净的MEC值低于泊芬净。

  • 标签: 皮肤癣菌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体外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 简介: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茵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霉 诊断
  • 简介: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的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菌皮肤感染的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按医嘱巩固治疗。

  • 标签: 鼻疽奴卡菌 新型隐球菌 皮肤感染
  • 简介:鼻-眼-脑真菌感染(ROCM)致死率高达60%~85%,发病早期易误诊误治。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鼻-眼-脑型真菌感染 鼻窦炎 眼肌麻痹 血栓形成
  • 简介:新生隐球菌是担子菌类的真菌病原体,有明确的有性周期,有性生殖过程由两条等位基因MATα和MATa控制。MAT编码的产物包括信息素和信息素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级联放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在有性周期中没有明确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都是其他真菌相应蛋白的同系物。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交配型 毒力 功能
  • 简介:在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条件下,比较了10个茄子不同基因的果实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总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供氮相比,在低氮胁迫条件下,供试基因的果实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总量均有下降,但不同基因下降幅度不同。在低氮胁迫条件下,06—991的果实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总量的相对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是一个理想的耐低氮茄子基因

  • 标签: 耐低氮 茄子 基因型 筛选
  • 简介: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在给予同等剂量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使用泊芬净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特征,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感染症状主要包括体温高、脉搏异常、咽喉肿痛、咳嗽咯痰、精神异常、肺部阴影并存在啰音等;感染部位以创面感染为主;引发感染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55.93%和20.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38%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结论对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严重烧伤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泊芬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9例患者临床诊断PCP成立,经泊芬净联合TMP-SMX抗PCP治疗后,除1例死亡(老年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外,其余8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泊芬净联合TMP-SMX治疗艾滋病合并PCP,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卡泊芬净 复方磺胺甲噁唑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分析1972~2007年间就诊于我院的孢子丝菌病447例,其中有详细资料者316例,做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203例中,105例做了PAS染色检查。结果春季发病者占50.34%,临床分以固定型略多(52.53%)。儿童主要以面部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PAS染色阳性率为38.1%。结论孢子丝菌病常年皆可发病,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春季为本病高发季节。儿童皮损主要在面部,多为固定型。病理改变多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病理切片、PAS染色诊断阳性率不高,确诊主要靠真菌培养。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趾间足癣患者趾间和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菌种分布特征。方法对37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趾间足癣患者的趾间进行细菌培养,然后给予1%联苯苄唑霜1次/d外用治疗4周,在治疗后的第1、2、4周分别对趾间再进行细菌培养。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9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2.5%,未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趾间足癣患者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7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9%,表皮葡萄球菌仅占2.3%,还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经过4周的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表皮葡萄球菌又成为优势菌(37.5%)。结论趾间足癣患者趾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此乃足癣继发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积极治疗足癣对预防足癣合并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趾间型足癣 细菌 联苯苄唑
  • 简介:为提高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建立了我国绿豆(Vignaradiata)应用核心样本。该样本既包括了资源库中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和曾经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也包括了在育种中使用频繁的亲本及苗头品系等。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该核心样本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是绿豆种质资源的代表性样本。聚类分析可将核心样本分为4大类,但类别内种质与其地理来源相关性不明显。不同来源表型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性状间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但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均与当前育种目标相接近,说明该核心样本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标签: 绿豆 核心样本 农艺性状
  • 简介: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穗部着粒密的散穗型材料(EG23)改良粳稻密穗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经改良后得到的密穗品系EA6,与原亲本浙粳20比较,其穗部长度缩短,每穗总粒数增加,着粒密度增大,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表明在穗部长度和着粒结构未得到改良的情况下,调节籽粒长宽比对改善密穗品种籽粒垩白性状具有可能性.穗部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的效果不同,穗顶部和穗中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穗基部.设计的4个不同杂交配组方式中,以反回交配组方式(浙粳20/EG23//浙粳20)选育效果最好.EA6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既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也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一结果从育种实践上较好地协调了密穗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对于培育既有密穗的高产株型又有优良籽粒外观品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穗型 籽粒 垩白 穗部 性状改良 水稻品种
  • 简介:以角果差异显著的白菜自交不亲和系(P1)和白菜油菜自交系(P2)为亲本及杂交获得的4个基本世代(P1、P2、F1、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角果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芸薹种作物的角果长度(SPL)性状及喙长(SBL)性状均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C-0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16%和68.67%;角果宽度(SPW)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0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20.40%,多基因遗传率为78.34%。角果相关各性状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角果宽度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为1.26%;角果长度、喙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分别达16.08%和25.36%。针对芸薹种作物角果性状的改良要以多基因为主,并注意环境条件影响。

  • 标签: 芸薹种 遗传 角果 主基因+多基因
  • 简介:由于关系到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安全转基因植物培育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中,绝大多数选择标记基因来源于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存在潜在风险,因此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培育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安全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途径,包括共转化系统、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系统、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简易转化技术及再生相关基因利用等技术,探讨了各种途径的优缺点,以期推动安全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进程。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产业化 生物安全 选择标记
  • 简介:为研究小麦近缘属种的耐低磷特性,本试验通过砂培法,以9种山羊草为供试材料,对低磷和正常供磷2个处理下山羊草苗期的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生物量、相对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磷积累量、相对磷吸收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山羊草对低磷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生物量和相对磷积累量可作为耐低磷基因山羊草筛选的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双角、粘果、小伞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为耐低磷山羊草,尾状山羊草为磷敏感山羊草。

  • 标签: 耐低磷 山羊草 基因型 筛选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本研究选用了来自国外及国内的68份分蘖谷子进行了表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分析表明,质量性状以绿鞘、白谷黄米、圆锥穗、松散穗码居多,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除出谷率较小外,其他性状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来自山西的小软谷单株穗重、单株穗粒重、千粒重均为最高,而来自黑龙江的大青谷单株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均为最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7对引物共检测出202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到1~6个位点不等,平均为2.62个;77对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0283~0.6974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4169,6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96,平均值为0.68。利用软件NTSYSpc2.10的UPGMA聚类方法对68份谷子分蘖材料进行了聚类,这些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即Ⅰ、Ⅱ、Ⅲ和Ⅳ。Ⅰ类群主要来自西北地区谷子分蘖种质,Ⅱ类群主要来自国外谷子分蘖种质,Ⅲ类群包括华北、华东和东北的谷子分蘖种质,Ⅳ类群仅包括一个种质。结合表型鉴定出10份优势谷子分蘖种质。这些结果揭示68份谷子分蘖种质遗传多样性较好,研究结果为挖掘谷子分蘖优良基因及谷子分蘖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谷子分蘖种质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营养液培养,对5个不同玉米自交系5种供锌处理的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不同浓度辞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最适宜的锌浓度为10^-7mol/L,最不适的辞浓度是10^-9moL/L;不同浓度的锌对玉米自交系生长的效应不同,对茎叶的生长影响较大,对根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SN-11为锌敏感玉米自交系。178、邢K36、昌7—2为锌中度敏感基因,鲁原92接近锌高效基因

  • 标签: 玉米自交系 基因型 锌营养 敏感性
  • 简介:以水稻单株谷重及其氮素反应指数作为耐低氮能力指标,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种质资源的耐低氮能力以及单株谷重及其氮素反应指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种质资源的耐低氮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均有较大差异,多数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顺序为未施氮〉施低氮〉普通施氮;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穗数的差异大于其他农艺性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单株谷重与单株草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谷重的氮素反应指数与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谷草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未施氮水平下,单株谷重与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单株草重的相关性以及单株谷重的氮素反应指数与穗数、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谷草比的相关性比施低氮或普通施氮水平更为密切。花峰稻、中作9059、旱稻9号、旱稻502和IRAT359等种质资源表现较迟钝的氮素反应,具有较强的耐低氮能力。

  • 标签: 水稻 农艺性状 单株谷重 氮素反应指数 耐低氮能力
  • 简介:以正常四瓣双低甘蓝油菜品系ZH004为母本、无花瓣种质APL01为父本杂交,对无花瓣及矮秆等性状进行多代定向选择,育成APL03新种质。该种质群体无花瓣株率迭100%,单株无花瓣度〉90%,植株高度130—140cm,单株有效角果数〉400个,种子含油率高达43%-47%,兼有抗倒伏、抗耐菌核病等特性,成为培育适于全程机械化作业栽培油菜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无花瓣 矮秆 种质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