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在选择性病例可辅以手术治疗,而治疗基础病和调整免疫机能同样十分重要?

  • 标签: 真菌感染 肺部 治疗
  • 简介:由于高危人群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提出应根据患者危险因素高低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肺部是真菌最常受累的器官,所以本文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目前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各种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治疗
  • 简介: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培养是真菌诊断的金标准,但其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受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技术方便、快捷、创伤小,通过对应用该技术所获得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常规染色、真菌抗原和分子学技术检测已是快速诊断某些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灌洗 真菌 细胞学 抗原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抢先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下简称IFI)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间,45例免疫功能低下IFI患者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两周以上,最长应用时间为14周,中位数6周。总有效率为86.7%,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发热、转氨酶升高、肾功损害、胃肠道反应,根据WHO药物毒性分级标准均为I~II级毒性。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对于血液病患者IFI临床诊断的抢先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两性霉素B 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抢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CT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集临床诊断为IPA的白血病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和GM实验。结果CT表现出现结节及晕征17例,出现楔形实变影3例,弥漫分布粟粒或小结节模糊影4例;1例表现为两肺散在斑片影伴周围'卫星灶'。15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GM值降低至正常;8例进展、GM值升高,之后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有效、GM值降低;2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GM值上升或虽有下降但一直处于阳性水平。结论肺部CT检查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可监测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疗效。

  • 标签: 白血病 GM实验 曲霉菌病 CT
  • 简介: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的生物膜,评估该生物膜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膜构建的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的生物膜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的生物膜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膜细胞的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的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的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的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的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膜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的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生物膜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目的总结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隐球菌脑膜脑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近20a来收治的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应的护理策略与方法。结果收治的109例患者均有病原学依据,所有患者都存在头痛呕吐等症状,37例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对这些危重患者需要进行特殊颅高压的护理;所有患者均有真菌学诊断指标。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仍然是主要治疗药物,每种药物的副作用需要护理重视。腰穿后鞘内注射抗真菌药物,包括腰椎置管在内的各种脑脊液引流与分流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需要给予熟练的护理配合和术后观察。结论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具有危重的中枢症状,药物治疗和各种操作治疗都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需要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案,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 脑膜炎 免疫正常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