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现有建模工具中,MaxEnt是最流行和运用最广泛的生态位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基于MaxEnt模型的默认参数构建模型时,模型倾向于过度拟合,并非一定为最佳模型,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分布点较少的物种。【方法】以茶翅蝽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特征参数、调控倍频以及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分别构建茶翅蝽的本土模型,然后将其转入入侵地来验证和比较模型,通过检测模型预测的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潜在分布在生态空间中的生态位映射以及潜在分布的空间差异性,探讨3种参数设置对MaxEnt模型模拟物种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在茶翅蝽的案例分析中,特征参数的设置对MaxEnt模型所模拟的潜在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最大,调控倍频的影响次之,背景拟不存在点数的影响最小。与其他特征相比,基于特征H和T的模型其响应曲线较为曲折;随着调控倍频的增加,响应曲线变得圆滑。【结论】在构建MaxEnt模型时,需要从生态空间中考虑物种的生态需求,分析模型参数对预测物种分布和生态位可能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MaxEnt模型 特征参数 调控倍频 背景拟不存在点数
  • 简介:【背景】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的STE法提取西花蓟马的基因组DNA,对西花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和去离子甲酰胺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的较优浓度;然后对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5(4^4),建立了适合西花蓟马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30ng、10×Buffer2.0μL、引物1.05μmol·L^-1、Taq聚合酶2.0U、dNTPs212.5μmol·L^-1及MsS042.25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和普洱9个地方的西花蓟马样本对所建立的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用于西花蓟马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西花蓟马的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 简介:本文以中季稻区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捕食天敌蜘蛛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害虫—天敌—农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原理,处理害虫、捕食天敌与农药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稻纵叶螟—蜘蛛—甲胺磷和稻飞虱—蜘蛛—甲胺磷两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绘制了它们的优化反馈控制策略图,利用微机对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使用时输入当前田间害虫与天敌数量,就可对系统作出即时的预测和最优决策。该策略确立的控制害虫的最优性能指标,是使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之和最小,并且使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处于系统平衡状态。文中比较分析了该策略与基于经济阈值的常规害虫管理策略,指出了新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天敌数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作用及其意义。

  • 标签: 中季稻 优化管理 农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