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本团队将继续对重要茵物资源保育与持续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从物种资源及其利用、品种资源及其利用、功能成分资源及其利用基因资源及其利用四个方向开展研究。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菌物资源 长江学者 保育 教育部 创新
  • 简介: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10.97%;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保护管理这些珍贵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 标签: 野生贸易真菌 物种多样性 普洱市 食用菌 药用菌
  • 简介:由福建野生紫芝人工驯化得到栽培菌株“闽紫96”,子实体中型,菌盖大小7.0~9.0×10.0~17.3cm,其担孢子形态饱满,6.84~7.37×10.26~11.05μm,较灵芝担孢子大;标本(HMAS77207)经鉴定确认为紫芝(CmaodenrmasinenseJ.D.Zhao,L.W.Hsuetx.Q.Zhang),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灵芝药材来源菌物。2004—2005年,采用阔叶树枝桠材栽培“闽紫96”,推广栽培面积860m3(菌材),平均年产量为12.70kg/m^3(干品/菌材)。将“闽紫96”子实体超微粉碎加工成300目超细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其超细粉呈纤维状,以分散、破碎菌丝片段形态存在,长度范围为10~50μm,直径1.2~4.5μm不等;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超细粉表面积达到227.54m^2/ks,D97=63.8μm。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闽紫96”超细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及多糖含量分另1为4.2g/100g、10.84g/100g、3.71g/100g、36.5g/100g、30.2g/100g、1.7g/100g1.3g/100g;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9.30ms/100m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65.7%;其脂肪酸构成以油酸(45.5%)、亚油酸(27.7%)及棕榈酸(18.8%)为主。此外,其重金属元素Pb,As,Hg,Cd等含量分别为〈0.2mg/g、0.13mg/g、0.072mg/g、0.24mg/g,符合国家商务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要求。

  • 标签: 紫芝(中国灵芝) 枝桠材栽培 超细粉 显微形态 粒度 化学成分
  • 简介:通过CTAB法从冬虫夏草菌株天然冬虫夏草不同部位提取DNA,并用PCR扩增进行验证,证明了CTAB法适合从冬虫夏草子座、菌核冬虫夏草菌培养物中提取DNA。首次报道1种将子囊孢子破壁直接进行PCR扩增方法,并比较了该方法CTAB法在提取冬虫夏草DNA方面的差异。2种方法获得DNA用于PCR扩增均能得到较好结果。

  • 标签: 冬虫夏草 DNA提取 PCR扩增 CTAB法 子囊孢子破壁法
  • 简介: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主要品种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大简约法(MP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仅在某些引物扩增物上存在较小差异。

  • 标签: 茯苓 种质资源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2004-2005年春夏秋3季,在江西省九江地区4个地点分别采集健康银杏(Ginkgobitoba)植株,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98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为6目、7科、22属。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生真菌分布存在季节差异、组织部位差异、年龄差异;优势菌群组成与数量随采样地点、分离组织部位、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真菌不同而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银杏植株内生真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内生真菌分布与地域具有一定相关性,体现了内生真菌生态分布多样性。

  • 标签: 银杏 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优势菌群
  • 简介: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在李玉院士指导下,由包海鹰教授带领菌物药方向研究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创了菌物生药学研究,在菌物药研究方面积累厂丰富经验,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菌物药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从菌物药中发现了结构新颖新化合物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均为新产品研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菌物资源 开发利用 研究室 管理局 中医药 吉林省
  • 简介:报道了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专性寄生真菌163种变种。其中白粉菌1科48种,黑粉菌4科21种,锈菌5科94种,包括内蒙古新记录种3个:银色柄锈菌Pucciniaargentata、点叶薹草柄锈菌P.caricis-hancockianae早熟禾柄锈菌P.poarum;白粉菌国内新记录寄主10种:渐狭早熟禾Poaattenuata、大黄柳Salixraddeana、锐裂箭头唐松草Thalictrumsimplexvar.affine、绿花山芹Ostericumviridiflorum、山黧豆Lathyrusquinquenervius、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multifida、地蔷薇Chamaerhodoserecta、库叶悬钩子Rubussachalinensis西伯利亚还阳参Crepissibirica。文中列出了每种真菌种名、常用异名、寄主植物名称、采集地点及标本号。引证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

  • 标签: 白粉菌目 黑粉菌纲 微球黑粉菌目 锈菌目 内蒙古
  • 简介:利用有机生态菌对发酵床养鸡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生态菌制剂养鸡具有无臭味、无污染、提高鸡免疫力等优点,同时省工省饲料,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 标签: 有机生态菌 发酵床 养鸡 提高免疫力 无污染
  • 简介:为快速鉴别白灵菇种质资源真伪,对58个供试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根据遗传差异选择菌株进行ITS克隆测序,经ITS-RFLP分析ITS序列分析得知:58个供试菌株中,Pl.n0010、Pl.n0020、Pl.n0025、Pl.n0041这4个菌株为杏鲍菇;菌株Pl.n0037是糙皮侧耳;余下53个菌株为白灵菇。结果表明:ITS-RFLP可应用于白灵菇与杏鲍菇菌株间鉴定。

  • 标签: 白灵菇 ITS-RFLP 种质资源 鉴定
  • 简介: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恢复作用,茯苓水煎剂也有一定作用,而茯苓总多糖作用不明显。说明茯苓总三萜类是茯苓治疗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证活性部位。

  • 标签: 茯苓三萜 茯苓多糖 茯苓水煎剂 脾虚小鼠
  • 简介:从植物-真菌相互作用植物体内微生态角度.综述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互作关系研究进展,分析在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胁迫下,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生态适应能力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特别强调将植物及其内生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重要性,表明植物内生真菌作为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可以在增强植物生态适应性,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人类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内生真菌 逆境抗性 生态适应性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互惠共生
  • 简介:简要回顾了木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探讨了木霉促生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并对木霉促生作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木霉 促生作用 促生机制
  • 简介:综述了食药用真菌降血脂药物研究方法、食药用真菌降血脂机制以及应用前景。食药用真菌从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阻止胆固醇或胆酸吸收或促进其排出以及促进脂类代谢等方面发挥降血脂作用

  • 标签: 食药用真菌 降血脂
  • 简介:截至目前报道中国块菌有28种,其中黑块菌4种,白块菌24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黑块菌类有印度块菌复合种中国夏块菌,其中印度块菌复合种与欧洲法国黑孢块菌属于姊妹类群,中国夏块菌与欧洲夏块菌也是姊妹类群。虽然欧洲意大利白块菌在中国尚未找到、波氏块菌在中国存在尚待最终确认,但是,最近更多白块菌新种发现,说明中国块菌多样性要比预期丰富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块菌种类不仅欧洲种有着紧密亲缘,而且北美的种也有一些联系,特别是与欧洲块菌有着历史渊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欧亚块菌共同起源予古地中海、之后各自分布于中国西南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繁衍至今,形成现代分布格局。新近发现大批白块菌类群表明中国西南块菌资源十分丰富、种类极其多样,很可能是起源古老保留下来一个大分支,暗示着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分化中心,有力支持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是世界块菌起源分化中心学说。中国块菌共生树种种类比世界任何地区都丰富多样,不仅有与阔叶树,如栎、榛、杨、板栗等形成菌根关系,更多是与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而且还有特有树,如油杉等形成菌根关系。中国块菌对土壤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也宽泛,产量大而集中,分布广,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近20年商业化盲目采集致使块菌植被、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块菌产量明显减少,严重危及块菌资源生存。改变采集方式,保护我国块菌资源刻不容缓。发展块菌种植业形成新型农林业经济生态模式是最有效保护策略。

  • 标签: 块菌 姊妹类群 起源分布中心 资源保护 块菌种植
  • 简介:将毛头鬼伞菌丝体接种到不同栽培培养基上,分析了菌丝体对培养基中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毛头鬼伞菌丝体对培养基中综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都有较好利用,在淀粉含量高情况下,毛头鬼伞菌丝体对综纤维素、木质素利用表现出一种延迟。另外,通过分析毛头鬼伞菌丝体对综纤维素、木质素利用比值,得出其对木质素利用比值高。因此,在毛头鬼伞稻草栽培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木屑是可行

  • 标签: 毛头鬼伞 菌丝体 栽培培养基 综纤维素 木质素 淀粉
  • 简介:依据文献报道实际考察记载了吉林省毒蘑菇166种,隶属于2门5纲12目35科76属。其中,担子菌152种,子囊菌14种。部分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文中对拉丁学名中文名称进行了订正,同时列举出已报道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并引证了相关参考文献。

  • 标签: 吉林省 毒蘑菇 名录 毒性成分 中毒类型
  • 简介:通过加入虫草多糖、树舌多糖、灵芝多糖、榆耳多糖、银耳多糖、小刺猴头茵多糖、黑木耳多糖云芝多糖8种真菌多糖,观察真菌多糖对PNA与血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多糖具有较强与PNA结合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小刺猴头菌多糖空间结构或其上半乳糖连接方式、空间位置更适合与PNA结合缘故。

  • 标签: 真菌多糖 花生凝集素 细胞凝集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