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Pharmacia公司的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从经过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抗原D二聚体(DD)免疫过的鼠脾细胞mRNA中构建出组合单链抗体(ScFv)cDNA文库。文库cDNA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得到2.5×105个氨苄抗性菌落。通过噬菌体表面呈现,用DD对表达的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文库进行三轮亲和富集获得一株特异抗DD的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A11)。经Phage-ELISA鉴定,呈现在噬菌体表面的ScFvA11与DD结合的ELISA阳性滴度小于107tfu/ml,而与人纤维蛋白原结合的ELISA滴度大于1010tfu/ml,两者相差1000倍以上。表明ScFvA11具有较好的DD结合特异性。经序列分析,ScFvA11cDNA全长729bp,其中Vh基因354bp,编码118个氨基酸;Vl基因327bp,编码108个氨基酸;Vh与Vl之间为(Gly4Ser)315个氨基酸连接肽。

  • 标签: 单链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病过程复杂,危害严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由食欲和能量调节紊乱引起的疾病,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基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最近人和小鼠的肥胖基因被相继克隆,发现它能在脂肪组织特异表达,其编码的蛋白Leptin可作用于下丘脑,产生抑制摄食、减轻肥胖、减少体重的作用。此外,它还对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等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肥胖基因 瘦蛋白 瘦蛋白受体
  • 简介:血小板生成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阐明了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在造血调控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以治疗放疗和化疗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综述了近年TPO及其受体c-Mpl系统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涉及TPO和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可能经历的信号传导途径、TPO/c-Mpl系统主要的生理作用、TPO在血液循环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目前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研究现状等六个方面.深入理解TPO/c-Mpl系统的结均和作用,将加深人们对机体的造血调控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 简介:为研究血小板因子4(hPF4)的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总RNA中扩增出hPF4基因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UC18载体中.序列分析证实克隆片段与文献报道的hPF4基因cDNA序列完全一致,说明已成功克隆到hPF4基因cDNA.

  • 标签: 人血小板因子4 CDNA克隆 序列测定
  • 简介: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应用广泛及疗效肯定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目前基因重组TNF主要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进行发酵生产,由于大肠杆菌自身含有毒蛋白,表达的重组TNF如不经严格的分离纯化,其临床应用毒副反应明显。此外,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较贵重的有机物和生化制剂,从而使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TNF的纯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蓝藻是光合自养生物,结合简单、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易于进行遗传操作,且多数不含毒蛋白。利用蓝藻为宿主,进行重组TNF的生产,具有减低生产成

  • 标签: 鱼腥藻7120 肿瘤坏死因子 穿梭表达载体 医学实验中心 人肿瘤 大肠杆菌表达
  • 简介:用于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药物CsA发挥作用必须由体内受体蛋白亲环素(CyP)来介导。CyP是一个功能相关的蛋白家族,具有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PIase)活性,能催化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装配和运输。CyP自身抗体与某些自身免疫病也有关系。亲环素A(CyPA)是免疫抑制剂CsA在体内的主要受体蛋白。本研究对CyPA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构建了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水平表

  • 标签: 亲环素A 肠杆菌 基因的克隆 肽基脯氨酸顺 自身免疫病 表达载体
  • 简介:产生免疫原性的残基都是位于蛋白表面的暴露残基,为了消除鼠抗体对的免疫原性,利用表面再塑方法对本室克隆的鼠抗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片断进行了源化分子设计。首先确定了鼠及人Fv表面残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鼠与人Fv间表面残基的差异,将有差异的鼠表面残基换成人的。提出了残基最高频率及最相似链两种方案。后鼠抗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的结构经Profile-3D验证是合理的,置换的表面残基溶液可及性未变,且未影响CDRs的结构,应不会影响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为鼠抗体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 表面再塑 分子设计
  • 简介:采用PCR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人成骨蛋白-1(OP-1)成熟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一对引物,从含成骨蛋白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获得大小的420bp的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进行测序,证明获得成骨蛋白成熟肽基因片段,继之以pPIC3.5k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经PCR及酶切鉴定。

  • 标签: 人成骨蛋白成熟肽基因 毕赤酵母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 简介:白细胞介素4(hIL-4)是由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人体免疫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对T细胞、B细胞、胸腺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增殖效应,促进B细胞的分化,强化抗原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与IL-2、GM-CSF、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产生正协同效应,因而对免疫缺陷、肿瘤、造血障碍、感染性炎症等可产生积极的疗效。国外正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 标签: 人白细胞介素4 纯化工艺 中试规模 细胞因子 造血干细胞 正协同效应
  • 简介:选择适合于HAb18F(ab′)2片段抗体的冻干保护剂及其冻干工艺,是确保该生物制品的质量关键之一,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保护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蔗糖对HAb18F(ab′)2片段抗体冻干样品的剂型、外观、残水量(<3%)、复溶时间(<10s)、纯度(>95%)及稳定性没有影响.研究优化与保护剂相结合的适用于HAb18F(ab′)2片段抗体的最佳冻干工艺,为抗体片段扩大生产提供依据.

  • 标签: 抗人肝癌单抗 片段抗体 HAb18f(ab)2 冻干工艺
  • 简介:用Biosym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系统模建了鼠抗纤维蛋白抗体Fv片断的三维结构。Fv是由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两个结构域组成的具有抗原结合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断。先分别模建了Vh和Vl两个结构域,然后搭建出Fv片断的整体三维结构,并对模建的结构进行了分子力学和动力学优化。对结构的合理性验证显示模建结构是合理的。本研究为鼠抗纤维蛋白抗体Fv片断的人源的分子设计打下了基础。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 同源模建 抗体Fv片断
  • 简介:构建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选择基因启动子上游无增强子(cnhancer)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合突变体FrGGI真核表达质粒pZLFrGGI。将pZLFrGGI酶切线性,采用大剂量DNA电击介导法,转染dhfr基因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dhfr-)。用氨甲喋呤(MTX)筛选转染细胞。混合加压后,挑选克隆,在1×10-7mol/LMTX压力下,得到了表达水平达1500~2500IU/106细胞·24小时的细胞株。此细胞株表达水平稳定,形态良好,倍增时间为36小时,且有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的潜能,有望发展为工程细胞株。

  • 标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突变体 基因表达 增强
  • 简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用于治疗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特效药物,它能激活血纤维蛋白酶原,后者使血块溶解,所以这种药物的开发为社会普遍重视。t-PA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低,很难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如果应用转基因技术,将t-PA基因转入动物体内,使其在乳腺中高效表达,从乳汁中提取大量的t-PA,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基因动物建立的前提条件是构建乳腺定位高效表达载体。为此,我们先将本所保存的t-

  • 标签: 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酶原激活剂 人组织型 大学研究 t—PA 纤溶
  • 简介:本文作者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完整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hSCGF)没有种属特异性,即可以作用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这一点与在Ca2+依赖糖识别结构域(CRD)缺失了78个氨基酸残基的截短分子(hSCGFβ)有所不同.本研究从hSCGF全长cDNA中完全删除了CRD结构域编码序列,进一步探讨CRD结构域的生物学功能.由于该突变体序列GC含量较高,因此将该缺失突变体序列克隆在GST融合表达载体中进行融合表达.通过低温(28℃)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利用亲和层析纯化CRD结构域完全缺失的hSCGF突变体融合蛋白,通过检测重组突变分子的协同刺激造血活性有无改变来初步探讨CRD结构域在hSCGF分子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去掉完整CRD结构域的突变分子仍然具有造血刺激活性.据此推断CRD结构域在hSCGF分子中可能对于受体配体结合起辅助作用.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缺失突变体 Ca^2+ 结构域 糖识别 生物学活性
  • 简介:代谢工程分为推理性代谢工程和逆代谢工程,逆代谢工程是避开对代谢网络充分认识的一种全新的遗传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逆代谢工程的策略,并以实例详细分析了逆代谢工程的具体应用.最后,分析了逆代谢工程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标签: 逆代谢工程 基因克隆 基因型 基因组计划 表型 定向遗传工程
  • 简介: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等电点和分子量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已经成为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的方法还难以满足真核生物蛋白质组研究的要求。自1975年O'Farrell提出该方法以来,针对应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样品的增溶及加载,样品的预分级分离,阴极漂移和凝胶上蛋白质的回收等,对这种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

  • 标签: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研究进展
  • 简介:丹麦地处北欧,临北海,东靠波罗的海,南部与德国接壤,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是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高消费的代表国家之一。在这片413万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曾出现了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世界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生物技术方面,该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医药产业研究开发投入上位居欧洲第二,是欧洲三大生命科学中心之一,在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等部分领域居世界前列,是北欧地区的生物技术强国。

  • 标签: 生物技术 北欧地区 生命科学中心 诺贝尔奖获得者 丹麦 蛋白质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