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国际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以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实测数据,构建电离层球谐模型SHAG(ShanghaiAstronomicalObservatoryglobalmodel),并与欧洲定轨中心(CenterforOrbitDeterminationinEurope,CODE)提供电离层数据比较,得到如下结果:11在全球范围内,二者解算卫星硬件延迟误差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为0.11ns,观测站硬件延迟误差RMS为0.59ns;2)对于中国大陆及邻区,二者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electroniccontent,TEC)RMS为2.1TECu(1TECu=0.35ns),但SHAG模型解算观测站TEC更接近GNSS双频解算结果;31通过与数字测高仪观测资料比较,发现SHAG模型解算电离层结果可较好地描述不同观测站区域电离层变化趋势。综合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数据大量引入改善了SHAG模型中国区域电离层特性,能较好地描述中国区域电离层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

  • 标签: GNSS 电离层 球谐函数 硬件延迟
  • 简介:上海VLBI相关处理中心引进了一款国外新近研发VLBI相关后处理软件PIMA,它在相位校准、复带通校准和条纹搜索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特别适合于射电源成图和绝对天体测量。以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sianPacificSpaceGeodynamics,APSG)测地VLBI观测为样本,介绍了PIMA软件及配套数据分析软件VTD/Post—Solve特点和处理流程。对PIMA获得观测量文件以及国际VLBI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VLBIServiceforGeodesyandAstrometry,IVS)常规数据处理获得观测量文件,分别进行了台站坐标和射电源位置参数解算。二者解算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PIMA获得了更多观测量。后续APSG观测将包括更多数量微弱射电源。PIMA软件有望在此类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VLBI APSG观测 相关后处理 数据分析
  • 简介:介绍了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建立微米级卫星激光测距时延模型。为考察新模型对于参数化后牛顿系数β和γ解算精度影响,将该模型用于定轨软件Utopia对Ajisai,Lageos1,Lageos2,Etalon1四颗卫星模拟观测资料进行批处理,并假设大气、固体潮等观测模型效应以及动力学模型误差已精确扣除。结果表明,在当前仿真条件下采用微米级时延模型解算参数化后牛顿系数解算精度比采用现有的标准时延模型解算精度高2个量级。

  • 标签: 卫星激光测距 引力时延 参数化后牛顿系数 精密定轨
  • 简介: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1CCD照相机,在2002年安装时一切正常。之后十多年间,CCD芯片没变,但控制系统几经维修,其测光性能也几度变化。2004年开始,I波段测光性能发生奇怪退变,CCD上若干小区域灵敏度下降约3%,并且呈现小非线性(平场改正无效)。但此现象仅限于I波段,亦即仅涉及近红外光,B,V,R波段均未发现异常。大约在2009-2011年所拍摄CCD资料,其测光结果呈现严重非线性。何时发生此类严重非线性现象,需要对拍摄所有CCD资料检测才能确定。2013年对控制系统进行维修后,测光性能基本恢复正常。1.56米望远镜曾经是中国国家天文光学开放实验室一部分。现在该望远镜所有观测数据已进入中国虚拟天文台,按有关规定,其所有的CCD天文观测资料对整个天文界开放使用。未来潜在用户需要注意其性能变化,以免被误导。

  • 标签: CCD 测光 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