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观测员经常会遇到两种天气现象:轻和霾。二者是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它们是否可能出现在同一天里?就此本人对本站近四年(2001-2004年)的地面年报表中的天气现象进行了统计,发现轻在本站全年都会出现,而霾一般不出现在台风季节,轻和霾同时出现的最多次数集中在每年的1月份,其次为12月份,在一月中二者同时出现平均次数多达10次以上,

  • 标签: 轻雾 辨别 地面观测 天气现象 视程障碍
  • 简介:关于轻和霾的观测张世昌(陕西省气象局西安·710015)轻和它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也是难以分辨和区别的两种视程障碍现象.这里根据有关资料和从事观测的经验谈几点意见,供参考.1轻翼和合的构成和形成轻是由微小水滴构成,记是由足够浓度的细微干尘...

  • 标签: 轻雾 能见度 米散射 凝结核 分子散射 光波波长
  • 简介:在测报工作中,常把相对湿度>70%作为记录轻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仅以此来判断是否产生了轻,就会出现片面性,造成记录失真。下面从两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第一,北方大部分测站在深秋到初春这段时期,都采用短纱布进行溶冰(或湿润纱布)观测。按规范有关规定,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溶冰(或湿润纱布)的时间约有十分钟可由观测员灵活掌握。如在风较小,湿度较大时,有的人在观测前25分钟溶冰,有的在观测前35分钟溶冰。这种由于经验不同而

  • 标签: 天气条件 测报工作 辐射降温 周围地形 可由 大时
  • 简介: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几场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2m温度比观测值偏低-2℃左右,相对湿度模拟结果比观测值偏大15%左右,10m的模拟风速比观测值偏大0—2m·S-1。山西省的预报指标为20m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0.13g·kg。而小于0.60g·kg-1、20-1500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地面风速小于4m·S-1。利用太原测站日平均能见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拟合建立太原能见度预报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订正MM5、CAPPS模式预报误差,给出订正后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以两次实例对区域及太原天能见度预报表明,该能见度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能见度 相对湿度 液态水含量 逆温 风速 空气污染指数
  • 简介:通过对咸阳机场1992年1月~1996年12月5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咸阳机场的一些年、日变化特点,同时通过分析形成的天气背景、层结以及源等,发现稳定的层结和地面适宜的风向风速是咸阳机场产生的必要条件,而渭河和泾河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雾源 逆温层 雾预报
  • 简介:1概述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的霾天气,环保部监测信息显示,北京、石家庄、济南、西安、天津、上海、郑州、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均被霾天气笼罩,其中北京霾天气多达25天。持续的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如何防治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天气 治理 国外 中东部地区 信息显示
  • 简介:ThedevelopmentofthefogdetectorwasinvestedbytheStatePlanningCommissionandstartedinJuly1997.Theprototype'scalibrationandtestwasconductedin1999.Thereafterthedetectorwasimprovedinthefollowingrespects:Hardware:Inordertoreducetheeffectsofthebackground,thetransmitterandreceiverunitsweredesignedtobedownwards.Ahigh-powerGaAsLEDisusedforthelightsourcesandforincreasingtransmittingpower.Theintensityofthelightismonitoredandstabilizedbyaspecialcircuitinthetransmitterunit,whichreceivesapartoftheemittedlightbyaPIN

  • 标签: WT-1型雾探测仪 发射器 接收器 光源 光脉冲信号
  • 简介:冬季、地面低能见度直接威胁着航空器的起降安全、冷气垫的存在与破坏、制约着晴空地面能见度,为此、对冷气垫作一初浅的分析,提出简单判断冷气垫存在与破坏的方法,进而定量地预报晴空地面能见度。

  • 标签: 地面能见度 地面雾 简单判断 一初 位温 地面温度
  • 简介:在日常地面观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由于这些现象之间形态相似或者形成条件有共同点等原因,造成在记载上的混淆.本文针对上海地区经常出现的轻、霾、烟幕、浮尘及扬沙这些现象的记载进行探讨.

  • 标签: 天气现象 轻雾 烟幕 浮尘 扬沙
  • 简介:利用2000—2013年济南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基于NCEPFNL海平面气压资料,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结合K平均聚类法对天气形势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不同天气形势下雾和霾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1)日数以0.4d·a-1的速度下降,与相对湿度年际变化紧密相关;2011年以前济南霾日数呈现正常波动性变化,从2011年开始显著增加,尤其2013年出现霾日数跃增,霾日数年际变化与850~700hPa大气层逆温频率年际变化显著相关;(2)济南地区9种天气型中,冬季出现的弱低压型(WT6)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发生概率较高,冬季时均压场型(WT1)、弱冷空气型(WT5)和北路冷空气型(WT9)出现霾概率较高,秋季弱高压型(WT3)出现时发生霾频率较高。

  • 标签: 气候特征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即PM2.5)浓度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对2013年1月北京地区霾污染期间天气条件和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模拟与观测对比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和高空主要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对1月10~14日、27~31日两次重霾天气的分析表明,霾的形成是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和特殊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风或静风、稳定的大气层结,使大气扩散能力减弱,造成污染物堆积,偏南气流将周边污染物和水汽输送到北京,不仅增加了污染物浓度,而且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消光增强,使能见度下降,进而形成霾。

  • 标签: 雾霾 数值模拟 气象要素 细颗粒物 成因分析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最大熵谱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各区域日数和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目数、霾日数均呈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特征,但日数南部最多,而霾日数北部最多。近52a来,日数除南部山区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增多趋势,而霾日数各区域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另外,二者均有明显的阶段性演变特征,1961—1980年为明显偏少阶段,1981~2000年为波动变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偏多阶段;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7.5a,4.3a周期振荡,霾日数具有较明显的准4.6a、3,0a周期振荡;各区域日数与霾日数均未发生突变现象。

  • 标签: 宁夏 雾日和霾日 趋势分析
  • 简介:选取萍乡和莲花2个站点1980-2003年722个日样本,按年、季、月对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辐射、平流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天气形势。通过普查气象因子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日相关性比较好的6个气象因子,分别建立春、秋、冬三个季节的能见度预报方程,并进行了验证和实际应用。预报方程春季预报准确率最高,冬季次之,秋季相对较低。

  • 标签: 特征 因子筛选 预报
  • 简介:利用1951-2003年辽宁12个代表站的资料。分析了的时空分布特征夏形成条件。结果表明:辽宁年平均日地域分布呈现两高三低的形势。日的年际变化曲线较平稳,日最多的年份和最少的年份相差17d。沈阳与大连日变化相反,大连呈下降趋势,沈阳则在平稳中略有上升。辽宁大雾每个月都可形成,但沿海地区和内陆又有所差异,沿海地区主要出现在5~8月,而内陆地区主要出现在8-11月。日的天气形势可分为5~7种类型,其中以倒槽型、锋面气旋型、地形槽型、冷高压前部型最为典型。

  • 标签: 时空分布 天气类型
  • 简介:在三维模式内增加气溶胶粒子的长波辐射效应,旨在运用模拟的方法研究夜间城市气溶胶粒子对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运用重庆市的地形及有关资料,模拟了重庆市冬季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与不考虑气溶胶粒子情况下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存在,由于其温度效应,使地面形成时间推迟,低层含水量普遍减小;适量的气溶胶粒子有助于重庆向高处发展;当气溶胶粒子成倍增加后,对的形成和发展均有阻碍作用.

  • 标签: 气溶胶粒子 辐射 模式 城市
  • 简介: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各季节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运用天气学基本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环渤海地区春夏季和秋冬季出现的天气形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出现次数的年际变化呈小幅波动且略减少的趋势;出现次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冬季和夏季为的高发季节;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出现的次数最多,河北省南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出现的次数多于其他内陆地区。环渤海地区发生时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低槽型、高压脊型、平直西风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而地面天气形势类型较复杂,主要包括均压场型、高压前部型、锋面气旋型、弱高压型、东高西低型、地形槽型和西南倒槽型等7种。环渤海雾发生时近地面逆温温差(T925-T)维持在2.5℃左右,温度露点差(T-Td)全部小于3.0℃,地面风速以微风为主(1—3m·s-1),风速较大时也有出现,但风速不超过8m·s-1。通过对环渤海地区出现时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结合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环渤海地区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高空环流形势 地面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
  • 简介:利用黔西南州8县市气象观测资料和近5amicpas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黔西南州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黔西南州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较好;分析近5a锋面的天气,得出形成黔西南州锋面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南支槽前偏西气流型和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型;锋面发生时低层空气潮湿,整层大气层结较稳定,低层有逆温层存在,锋区附近有弱的上升运动。

  • 标签: 滇黔准静止锋锋面雾 南支槽前偏西气流型 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