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和降水资料,建立起汛期降水预测方程;经过适应本地化Z指数修正,将预测结果转化为旱涝等级;将SVD技术与修正Z指数结合起来,实现旱涝气候预测;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气象、防汛抗旱部门。结果表明:1)影响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降水因子有5个,分别是太平洋地区2个,印度半岛附近2个,欧洲地区1个;2)理论上Z指数等级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实际状况,因而必须对Z指数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各个旱涝等级划分概率较为合理,说明Z指数5级指标是可靠;3)利用5个影响因子可以建立汛期降水量与影响因子之间预报方程,在共计8年旱涝滚动预测和实况检验中,等级相符有7年,只有2003年预测试验相差一个等级,5级预测准确率达到87.5%;4)经过气象、防汛抗旱部门2008年应用,旱涝等级预测意见和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技术应用情况良好。

  • 标签: 江淮分水岭 旱涝预测 奇异值分解 修正Z指数
  • 简介:一、引言在作物产量气象预测预报模型中,通常是将作物产量y分解为三个部分:由相对稳定惰性少变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技术水平)引起趋势产量y_t,它一般表现为产量正函数;二是由不稳定活跃多变因子(主要是指气象条件)引起气象产量y_w,在人们尚无法控制和改变大自然情况下,它总是使得实际产量沿时间趋势线上下波动;三是某些偶然

  • 标签: 作物产量 预报模型 气象预测 农业技术水平 正函数 周期产量
  • 简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构建出一个GDP综合预测模型,并且考虑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精神与国家关于技术、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调整模型参数,计算了2016-2050年中国分省GDP总量与人均GDP,进一步通过计算省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来分析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省区协调发展时,各省区在2016-2050年间GDP总量与人均GDP差距逐渐缩小,省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将从2015年0.219下降到2030年0.176和2050年0.137,未来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可以得到缓解。

  • 标签: GDP 省区协调发展 基尼系数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ARIMA模型
  • 简介:本文客观定量地计算了庆阳地区8县(市)春旱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用均生函数模型建立了春旱分片预测方法,历史回代及业务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春旱指数 分布特征 均生函数 预测模型
  • 简介:本文首先建立新疆北部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在北疆地区,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凝减,降水量呈物线分布,在中山带达到最大。然后利用天然草场资源调查资料和相应气象站及推算资料,建立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分布模型,年降水量每增加1毫米,天山北坡中部和西部天然草场平均单产可增加0.94和0.82公斤,生存气候模型可用于推算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空间分布。

  • 标签: 天然草场 牧草产量分布模型 气候要素 太阳辐射 温度 降水
  • 简介:选用1961—2015年东北地区2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86—2015年辽宁省水稻单产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水稻产量时间变化特征,基于大气环流对长期天气过程影响滞后性,考虑预报因子显著、稳定性和独立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水稻年景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辽宁省水稻实际产量、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发生气候突变时间分别为1992、1997和1994年,实际产量与气象产量关系较密切;(2)水稻年景预报模型经F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报基本正确率为81.9%,用该模型预测2014、2015年水稻年景,均接近实际值。

  • 标签: 水稻 产量 大气环流特征量 预报模型
  • 简介:本文利用民和县1958—1992年共35年春、夏旱资料,分析了干旱与前一年秋季降水、蒸发量、当年3—7月份降水关系,寻找出与干旱相关比较好、物理意义明确因子,建立了民和地区干旱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此模型对干旱预测能力较强,尤其是对来年有、无春旱预测预报能力更为明显。

  • 标签: 气候 干旱 预测 模型
  • 简介:中美在气候谈判中共识和分歧已成为影响未来气候谈判走向重要因素.基于效用和博弈理论,考虑温升幅度及其对GDP影响等因素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相关投资对各国净现值效用负面、正面和外溢影响,对中美气候谈判进行博弈策略模拟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气候谈判博弈存在先动劣势,且中美在非合作博弈下气候变化投资远远无法实现全球2℃控温目标;在合作博弈情景下,为确保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的合作框架稳定和双赢,未来气候制度框架需要关注对中国技术、资金支持和补偿.

  • 标签: 气候谈判 效用 博弈 策略
  • 简介:根据2003年1~12月沈阳逐日大气环境监测敷据、气象数据以及AERMOD模式系统建立并验证了空气扩散模型;同时,应用污染源排放清单管理工具软件建立了排放清单,其输出数据格式满足AERMOD空气扩散模型要求。验证结果表明:颗粒物监测日平均值与模拟日平均值相关性较好,81%数值落在模拟值与监测值2倍误差范围内,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为0.68;SO2有72%数值落在模拟值与监测值2倍误差范围内,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为0.64。

  • 标签: AERMOD空气扩散模型 相关系数 模型验证 沈阳
  • 简介:玛纳斯河年径流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发生了变异,传统径流频率分析方法一致性假设遭到破坏,本文根据玛纳斯河上游出山口1956—2014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遥相关分析法,并基于GAMLSS理论分别建立以时间、气候因子为协变量时变矩模型,将其拟合效果与传统P-Ⅲ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最优分布模型进行年径流量设计。结果表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作为气候影响因子与年径流序列相关系数为-0.322,遥联性最佳;以累积气温亏损值、降雨量、NAO为协变量LOGNO分布模型为最优分布模型,有效地描述了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玛纳斯河年径流动态变化特征,并在不同设计保证率下设计年径流比传统P-Ⅲ分布偏大3.08%~16.10%,各月径流设计值与P-Ⅲ分布相差较大。其研究结果为玛纳斯河水资源高效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气候变化 GAMLSS模型 设计年径流 玛纳斯河
  • 简介:为探索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极值非平稳性和预测方法,建立了水文极值非平稳广义极值(GEV)分布统计预测模型。利用1952—2010年淮河上游流域累计面雨量和流量年最大值资料、同期500hPa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17个CMIP5模式对环流特征量模拟结果,筛选出对水文极值影响显著年平均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作为GEV分布参数预测因子。分析了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006—2050年淮河上游流域水文极值对气候变化响应。结果表明,10年以下与10年以上重现期水文极值在非平稳过程中呈现前者下降而后者上升相反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集合平均在未来情景中均呈现上升趋势,情景排放量越大增幅越大,重现期越长增幅也越大。与极值常态相比,极值极端态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淮河流域 水文极值 广义极值分布
  • 简介:2016年10月制定《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将三氟甲烷(HFC-23)纳入了其附件F第二类管控物质名单,并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1月1日起以缔约方核准技术对HFC-23进行销毁。伴随中国二氟一氯甲烷(HCFC-22)原料用途需求增长,其副产物HFC-23产生量呈上升趋势,尽管HCFC-2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HFC-23副产率逐步下降,预测2050年HFC-23产生量将达到2.47万t(或365.56MtCO2-eq),2020—2050年HFC-23累计产生量约56.3万t,折合约8332.40MtCO2-eq。截至2015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减排专项资助,中国以焚烧分解技术销毁HFC-23累计54585t,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一减排也花费了巨额资金投资焚烧设备和支付焚烧运行费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浪费了氟资源。研究显示,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是可行且中国相关技术专利正在逐步增加,鼓励和推进HFC-23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消除HFC-23排放可行技术途径,也是未来中国加入并履行《基加利修正案》关键技术路线选择。

  • 标签: 基加利修正案 三氟甲烷 减排技术 对策建议
  • 简介:根据南京地区粳稻、籼稻两个品种水稻分别在干旱、水层条件下逐时、逐日蒸散量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以下简称PM模型)对水稻蒸散量进行模拟,并对比模拟蒸散值与观测蒸散值。通过计算,对PM模型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水层条件下PM模型精度比干旱条件下高。(2)模拟值乘以作物系数后,与蒸散实际测量值更加接近。(3)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使用PM模型进行蒸散量模拟时,方程中各个因子取值准确性对模拟结果精确度有较大影响,计算时要合理确定各个因子值。(4)水层条件下稻田蒸散量明显大于干旱条件下蒸散量。

  • 标签: 稻田蒸散 PM模型 作物系数
  • 简介: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广泛竞争,且多种植物种群可以共存,即具有生物多样性。经典资源竞争模型(莫诺模型)支持生态学上“竞争排斥原理”,不适用于阐释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间竞争与共存。根据植物生态系统特点,引入植物种群生长率随着物种个体大小/个体数增加而逐渐趋于饱和性质,建立自抑制资源竞争模型。该模型与莫诺模型本质区别在于,物种临界可利用资源随种群密度增加而上升,从而可以达到不同物种间平衡。数学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允许多物种稳定共存(即共存物种种类数可以多于供给其生长资源种类数),同时优势物种随资源供给率增加而依次变化。

  • 标签: 资源竞争 共存 莫诺模型 竞争排斥原理 自抑制
  • 简介:土地坡度和高程是决定耕地质量与合理利用重要因素,对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土地资源调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提供了有效辅助工具。依托ArcGIS软件平台,利用辽宁省1:250000比例尺地形图,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00m数字高程模型,基于DEM完成了辽宁省坡地资源信息提取与分级,并对坡地资源利用规划进行分析,为辽宁省土地规划和生态省建设提供了自动、客观、高精度基础数据资料。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高程模型 坡地资源分级
  • 简介:为了评估台风灾害影响程度,本文分析了1971-2012年影响江西台风灾害特征,引入了属性层次模型(AHM),基于风、雨、气旋等气象因素计算综合影响指数,对1971-2012年影响江西台风进行了灾害评估。另外,综合考虑风雨因素和承灾体易损性,建立单个台风灾害分布评估模型,对单个台风在不同区域影响进行评估。对比灾情损失来看,此评估模型可以为开展防台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定量、定点参考数据。

  • 标签: 台风 江西 属性层次模型 灾害评估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2006—2013年湖南省不同县市多块油茶样地产量资料和同时段近地面气象观测站气温、光照及降水等资料,在对油茶产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不同样地油茶树龄、品种和土壤等对产量影响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对产量影响,并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油茶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茶开花期平均气温、果实膨大高峰期降水日数、油脂转化期和积累高峰期日照时数及花芽成熟期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产量主要气象因素。利用气象因子构建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适用性。

  • 标签: 油茶 物候期 气象因子 产量模型
  • 简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及超阈值峰量法(POT)分别构建基于0.5°×0.5°网格全国地面日降水极值序列,建立基于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GPD)降水极值统计模型,通过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效果,研究全国日降水极值统计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适用于不同地区极端日降水极值分布模型与阈值选取标准,结果表明:(1)POT序列比AM序列更符合降水极值序列要求;(2)为便于比较并提高模型拟合效果,POT序列阈值由百分位数法确定效果较好;(3)阈值方案优选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中国干湿区域划分有很好相关性,在湿润地区宜将第90~94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宜将第94~97百分位数作为阈值,在干旱地区则使用第97~99百分位数较为合适。

  • 标签: 极端降水事件 广义极值分布 广义帕累托分布 K-S检验 阈值
  • 简介:本文利用兰州1944~1997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建立了线性平稳序列降水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功谱密度函数中最大熵法(或叫全极模型),并将特征多项式模大于1根反射到单位圆内,再返回修正线性预测系数。并对1986~1997年11年月降水做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其中取15阶预报效果较好。此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可作为台站月、季、年降水预测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方法一种初步尝试

  • 标签: 线性预测 最大熵法(全极模型) 自回归模型 月季年降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