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中国613个站点1961~2010年逐月降水数据,基于游程理论从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序列中分离出干旱事件,并通过K-S检验方法对其干旱强度和干旱历时2个特征量的分布函数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Copula函数建立2个特征量的二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对比分析干旱历时分布函数修订前后对不同类型干旱联合概率及重现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强度特征量符合Gamma分布,而干旱历时特征量并非完全符合指数分布,因此需对干旱历时分布函数进行必要的修订。在干旱历时分布函数修订情况下,大部分干旱类型的联合概率减小,少部分干旱类型的联合概率增大;且不同类型干旱的联合重现期增大。在干旱历时尺度相同时,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最大和最小联合重现期的差异无明显变化;但在干旱强度相同时,最大和最小联合重现期的差异随着干旱历时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 标签: 干旱 游程理论 COPULA函数 修订
  • 简介:本文客观定量地计算了庆阳地区8县(市)的春旱指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用均生函数模型建立了春旱分片预测方法,历史回代及业务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春旱指数 分布特征 均生函数 预测模型
  • 简介:1引言福建省前汛期是指每年的5~6月,全年降水的高峰就出现在前汛期。前汛期降水的预报是每年长期预报的关键。以前用得比较多的降水预报方法以传统的相似或经验统计等方法为主。目前一些新的预报模式被许多研究者所采用,有些已取得不错的预报效果。在这里我们应用其中的均生函数场模型对福建省前汛期降水量场做试预报,以期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 标签: 均生函数场模型 前汛期降水 降水预报 福建省 检验 长期预报
  • 简介:引言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主要水资源-石羊河水系径流越来越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因而加强石羊河水系流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趋势的预测,对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的应用 函数模型 因子均
  • 简介:本研究应用经济学经典的生产函数法,拟将气候因子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加入其中,构建一个关于气象-经济敏感性的模型,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敏感性评估。本文将主要介绍第一部分工作:引入生产函数法和气候因子构建。经过一系列计算处理,共得到全国31省(区、市)的1980—2004年共25年的度日资料、季节和全年的降水量、季节和12个月逐月的降水量距平、以及季节和全年的干旱指数等共计30个气候因子的资料序列。

  • 标签: 生产函数法 敏感性分析 气象因子 气象经济 气候因子 生产要素
  • 简介:2014年11月12日,中国和美国宣布要大量削减其温室气体排放。奥巴马总统承诺到2025年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26%-28%,习近平主席承诺到2030年排放达到峰值。《自然》杂志于11月20日、《科学》杂志于11月21日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一致认为这有利于2015年12月即将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大会。

  • 标签: 巴马 化石燃料 全球平均温度 外推 欧洲国家
  • 简介:本文应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将气候因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加入其中构建了一个关于气象-经济敏感性的模型,根据建模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气象-经济敏感性评估。本研究中,有18个省(区、市)成功建模,并对这18省的气象-经济敏感性进行了初步排名。

  • 标签: 敏感性分析 气象经济 生产函数法 建模 应用 模拟
  • 简介:黄勇在2007年5月15日《中国环境报》撰文介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三份气候变化报告指出,通过在能源供应、建筑、交通、工业、农业、林业、废物处理七大关键领域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世界能够减缓并扭转排放趋势,最终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

  • 标签: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减排 中国环境 能源供应 废物处理 气体含量
  • 简介: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排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排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排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排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排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 标签: 黑碳 减排 措施 政策分析
  • 简介:在介绍国际碳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潜在的农业温室气体排交易项目类型,探讨中国如何在国际碳市场前景不明朗、自愿碳市场刚刚起步,以及国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机遇中,克服农业温室气体排项目所面临的单位排量小、交易成本高、方法学和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缺乏,以及国内交易平台尚不规范的困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 标签: 农业 温室气体 碳减排 市场机制
  • 简介:全球长期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入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闻。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排承诺中必须深度排,以实现全球长期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闻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 标签: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分配 长期减排目标 人均累积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
  • 简介: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废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根据统计资料和IPCC提供的方法,选择适合中国的排放因子,分析了中国废水处理2005—2010年的CH4排放特征和2000—2010年CH4产生的各驱动因子。并且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预测和分析了中国废水处理CH4排放趋势和排放潜力。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量为61.10万t,工业废水处理的CH4排放量为162.37万t,造纸等八大行业CH4排放量达到总CH4排放量的92%以上,2005—2010年的CH4排放量逐年增加;到2020年在排情景下,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量为101.36万t,排潜力为7.63万t,比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66%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量233.93万t,排潜力为25.99万t,比2010年排放量增加了44%。

  • 标签: 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 CH4排放 减排潜力
  • 简介:中国水泥行业生产了全球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能耗和CO2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通过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驱动力分析,预估了水泥产量在2010-2030年间3种可能的发展趋势.采用基于工艺流程的自底向上核算方法,评估了每种产量趋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在2010-2030年间的节能潜力和CO2排潜力.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最佳技术情景下,水泥行业存在13.4%~14.6%的节能潜力和15.3%~16.3%的CO2排潜力,分别带来平均4.2亿t标煤的累积节能量和37.2亿t的累积CO2排量.总体上,燃料和熟料替代措施的节能减排效应要优于能效提高措施.在3种CO2排放源中,过程排约贡献了总排量的42%,其次是燃烧排(36%)和电力排(22%).

  • 标签: 节能潜力 CO2减排潜力 中国 水泥行业 碳减排措施
  • 简介: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气候与经济综合评估模型(DICE/RICE),通过调整CO2排放控制率,对我国2000--2050年的若干CO2排放情景进行了设定,在保证大气CO2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开展了若干c02排方案下我国CO2排放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用水平的影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若干CO2排方案都可以使未来200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量控制在3.2℃的气候安全阂值范围内,都可以有效地保护全球气候安全。当我国到2050年的CO2排放量从2000年的253%控制为50%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降幅度从0.33%增加到12.22%,相对应的效用值的下降幅度从0.00422增加到0.09946,其下降幅度都随CO2排额度的加大而增加。为此,我国将要追加621.96亿~13784.73亿美元的气候投资,占GDP的0.19%~10.5%。因此,从最大程度地减少实施排所需要的气候投资和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优先选择到2050年CO2排放量控制为2000年的253%这个方案。

  • 标签: CO2减排 情景分析 经济 中国
  • 简介:各国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各国进一步强化其自主贡献力度亟需公平的碳排贡献分担作为目标参考。本文系统梳理了碳排分配涉及的公平原则及其4个主要维度,即排放责任、经济能力、人均主义和国家主义,评述了依据不同维度或维度组合制定的分配方案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将该领域错综复杂的分歧矛盾分为3个层次,即公平原则维度的选择、分配机制的设计以及具体参数设置。研究发现,目前旨在指导各国提高自主贡献力度的公平分配研究在全面性、一致性和客观性方面仍有缺陷,特别是基于多元文献分析以及综合分配模型的综合分配研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发展中国家对公平的关切。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碳排贡献分担综合研究的需求和方向,即需要系统阐述发展中国家视角的公平分配方案并构建一个全面、平衡、客观的综合碳排贡献分担模型,以提升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在公平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

  • 标签: 减排贡献分担 国家自主贡献 公平原则 《巴黎协定》
  • 简介:由于《巴厘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合作的行业方法”以及发达国家的积极推动,所谓国际行业排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此类方法的定义、分类和提出背景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类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最后对近期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评述,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在国家和行业发展层面所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气候谈判 温室气体减排 行业减排方法
  • 简介: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的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的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的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常用的两种张驰迭代方法在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和速度势的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的流函数和速度势重建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的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的西南季风涌影响,在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的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的无辐散风和无旋风对有限区域的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动力结构分析。

  • 标签: 有限区域 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 台风Bilis 暴雨增幅
  • 简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各类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新能源发电技术"低碳"属性的担忧。遵循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对国内外大量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火电和主要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对新能源发电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排潜力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即使考虑生命周期内的排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仍远远低于火电,新能源发电技术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排潜力巨大。

  • 标签: 生命周期评价 温室气体减排 新能源发电
  • 简介:碳税和碳交易机制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工业行业的排成本造成不同的影响。以污染控制政策的稳态总期望社会成本函数为基础构建碳排成本函数,比较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下水泥行业排成本,发现影响两种环境管理工具成本的要素。以广东和山东水泥行业的实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当碳价和碳税税率差距不大时,由于碳交易机制需要较高的建设成本,碳税更具成本优势;短期内,由于排技术投入成本较高,与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交易机制更具成本效益;碳价、碳税税率、最佳可获得技术的价格、企业预期、碳交易建设与管理成本都会影响碳交易机制和碳税在排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建议设计互补型碳排放管理政策组合,使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

  • 标签: 碳交易机制 碳税 减排成本 水泥行业 广东省
  • 简介: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降水酸度分析:2008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排期间,北京地区3个酸雨监测站(密云的上甸子、北京观象台和昌平)的降水酸度为199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强,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值,酸雨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接近100%。仅8月1~20日期间,

  • 标签: 2008年奥运会 北京地区 降水酸度 监测站 成因探讨 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