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对于评估地球工程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模拟了典型CO2高排放情景RCP8.5下,实施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表面的pH和文石(碳酸钙的一种亚稳形态)饱和度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海洋酸化影响的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下降了0.43,文石饱和度下降了1.77。相对于RCP8.5情景,2100年地球工程情景下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增加了0.003,而文石饱和度降低了0.16。地球工程通过改变溶解无机碳、碱度、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海洋酸化。相对于RCP8.5情景,实施地球工程引起的溶解无机碳浓度的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减小,碱度的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增大,温度的降低使pH增大而使文石饱和度减小。总体而言,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可以降低全球温度,但无法减缓海洋酸化。

  • 标签: 地球工程 太阳辐射管理 海洋酸化 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拟
  • 简介:1概况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及WRF云-辐射耦合模式的太阳能模拟和预报改进方法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尺度微尺度气象研究实验室(MMM)刘志权博士邀请,2018年5月15日至10月31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程兴宏赴NCAR进行了短期合作研究。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耦合模式 资料同化
  • 简介:2018年8月20日至11月12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宇星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进行了短期交流访问。本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与NCAR的学者合作,进行中国地区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气候模拟,并参加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气候模拟研讨会。通过访问,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对流可分辨尺度气候模拟的国际前沿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与访问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了一整套中国地区10年暖季的气候模拟,且开展了针对中国地区气溶胶影响的研究。

  • 标签: 大气 美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候模拟 分辨尺度
  • 简介:2018年11月12-16日,第11届国际大气环流重建计划(ACRE)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同时召开的还有日本ACRE工作组创建会、第2届东南亚ACRE会议和第3届中国ACRE工作组会议。来自英国、日本、中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大气环流 印度尼西亚 中国香港 日本东京 澳大利亚 工作组
  • 简介:基于1980-2016年的4套再分析资料(NCEP/DOE资料、MERRA2资料、ERA-Interim资料和JRA-55资料),采用计算大气热源的正算法和倒算法,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及其计算的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计算方法和资料均会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正算法只能得到整层热源,而倒算法可得到热源垂直结构,但其结果准确性依赖于再分析资料精度;(2)对比4套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发现,正算法结果较倒算法结果普遍偏高,采用ERA-Interim资料,基于两种方法计算的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基于4套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的热源在1980-2016年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3)夏半年(3-8月)强热源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东部,热源自下而上呈源-汇-源分布;(4)基于正算法和ERA-Interim资料估算的夏半年的降水潜热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显著偏小,高原西部地区和南部冈底斯山一带则明显偏大。

  • 标签: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不确定性 正算法 倒算法
  • 简介:2018年10月7-14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凌晞研究员赴美国波士顿参加了由麻省理工学院(MIT)承办的改进的全球大气实验网(AGAGE)第58次工作会议暨40周年庆典。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气象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澳大利亚气象局、瑞士材料测试与研究联合实验室(Empa)、瑞士计量局、挪威大气研究所(NILU)、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IT)、中国气象局.

  • 标签: 全球大气 实验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航空航天局 美国加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