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系统是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气象局共同资助瓦里关气溶胶升级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太阳跟踪器和精密滤光辐射计。精密滤光辐射计(PFR)是瑞士世界辐射校正中心Davos物理气象观象台(PMOD)自行研制的,可以自动、连续地在4个窄光谱段对太阳辐射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进而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

  • 标签: 安装运行 仪器设备 资助 气溶胶光学厚度 WMO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2005年3月22日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实验主任为气科院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从海外招聘的王东海博士,数值预报研究中心主任陈德辉和灾害天气研究所所长刘黎平担任实验副主任。为加强实验与海外气象界的合作,聘请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任实验海外主任。目前全有固定人员31人,流动人员(包括在读硕士、博士、博士后)58人以及全职客座人员8人已全部到位。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灾害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主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 简介:(1)奥运开幕式、闭幕式重要天气过程的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参加奥运天气会商的预报方法包括经典统计方法、动力统计方法及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其中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有:GRAPES_Meso模式、AREMS模式、WRF模式及ARPS模式。此外,中尺度分析LAPS系统也参与了对中尺度系统的诊断分析。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象服务 奥运 灾害天气 数值模式预报 中尺度系统
  • 简介:刘燕华在2007年3月2日《科技日报》撰文指出,科学仪器设备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一流的科学研究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仪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科学仪器是保障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条件。

  • 标签: 科学仪器 仪器设备 科技工作 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位置
  • 简介:1概况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栋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尺度气象合作研究所(CIMMS:TheCooperativeInstituteforMe—soscaleMeteorologicalStudies)开展合作研究。期间与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NSSL:NationalSevereStormLaboratory)的雷电研究团队进行了交流。NSSL在强风暴监测、预警、预报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雷电研究团队现由MacGorman教授领导,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雷暴闪电活动的探测和机理、雷电数值模式,以及闪电放电物理机制等。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主要从事与雷暴电学有关的探测和理论研究,近些年的主要成果涉及新型闪电探测数据的应用、不同类型雷暴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的三维发展结构与雷暴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关系,以及雷暴电荷结构与放电特征关系等方面。此外,

  • 标签: 雷暴电荷结构 强风暴 实验室 美国 电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1概况2018年10月9-19日,国家气候中心陈鲜艳和邹旭恺访问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交叉学科中心(ESSIC:EarthSystemScienceInterdisciplinaryCenter)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气候变化科学所(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ClimateChangeScienceInstitute),与美方科研人员在气候服务、干旱监测、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标签: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马里兰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 气候变化 交叉学科 科研人员
  • 简介: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气象事业发展对雷电研究的迫切需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7月成立了“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并于2003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将立足于雷电物理及其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与雷电监测、雷电预报和雷电防护有关的重要

  • 标签: 雷电物理 防护工程 气象监测 天气预报 闪电定位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是在原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于2006年2月,挂靠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立足于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评价能力及水平,在科学技术层面上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太阳能资源 实验室 风能 资源开发利用 基础理论
  • 简介: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2007年8月29日正式接受.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两年来实验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健全了领导班子、确定了关键岗位、成立了实验学术委员会及顾问专家组,完成了实验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定;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中的基本科研能力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灾害天气 科技部 组织 大气物理研究所 管理中心
  • 简介: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值预报 灾害天气 讲座 系统理论 研究人员
  • 简介:1概况根据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气象科技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ESRL)首席科学家ZoltanToth教授的邀请,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博士于2017年8月10日至2018年8月10日赴ESRL实验访问工作.

  • 标签: 地球系统 实验室 工作总结 NOAA 美国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引言气象仪器管理是地(市)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各台站及时、合理地使用好各类地面气象仪器,管理人员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一系列的登记,统计、查找、调蹩等工作。为了减轻这一工作的压力,提高业务质量,我们建立了气象仪器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共有九个使用功能(见图1)提供给用户。这些功能明显减轻了仪器管理工作的压力,提高了业务管理质量。该系统在汉化FOXBASE下运行,操作由逐级菜单引入,所有提示均有中文显示。

  • 标签: 气象仪器 数据库 管理系统 仪器管理 仪器使用 FOXBASE
  • 简介:地面气象观测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气象资料。为此,不仅要求在业务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合乎要求的观测场地,同时要求气象仪器要有足够的准确度,并经常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要想使气象仪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必须加强巡视工作,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 标签: 气象仪器 巡视 地面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 工作状态 气象资料
  • 简介:仪器的包装,是使仪器在正常储运、装卸条件下,确保仪器的质量、性能和精确度不受影响。但温度、湿度,气压仪器(以下简称仪器)常常因包装不善,引起仪器的损坏,零部件的散失,锈蚀,给工作造成困难,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从我省1988年某地区送检的9台气压计情况看,金属外壳损坏一台,缺圆柱销(销钉)四颗,压纸条一根,笔尖2个,有的钟筒传动轮与座齿轮不啮合,有的仪器里外均有自记墨水污迹,致

  • 标签: 传动轮 圆柱销 国家财产 气压变化 外包装箱 曲臂
  • 简介:我局地面有线综合遥测(Ⅱ型)站(下称Ⅱ型站)自安装调试投入运行到目前转入单轨运行取代人工站的所有器测项目,其数据都将作为气象情报互相交流及历史资料入档,这就必须确保观测仪器正常运行,要求每个观测员务必增强工作责任感,加强对探测仪器的巡视,特别是判断正点前“实时数据”有否异常现象,若能在这段时间内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排除故障,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整个测报业务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Ⅱ型站建设的不断推广,

  • 标签: 探测仪器 排除故障 巡视 正常运行 安装调试 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