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石河垦区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垦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石河地区大雾天气主要发生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3月,南部市区和乌兰乌苏站以12月出现最多,北部莫索湾和炮台站12月最多,具有显季节特征;由北往南逐渐减少,区域差别较大。各地年大雾日数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石河站以0.6d/10a速率呈减少趋势,乌兰乌苏站、炮台站和莫索湾站分别以0.9d/10a、3.4d/10a和1.9d/10a速率呈增加趋势。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和适合的环流条件形成大雾天气。

  • 标签: 大雾 气候特征 成因分析
  • 简介:文章针对2010年石河出现的4次致灾冰雹天气,从环流特征、热力场和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低(涡)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天气系统与地形抬升作用的共同影响,是石河子产生强冰雹天气的主要原因.生成于石河西北一带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后,沿东南方向入侵新疆地区,如果其移动路径为西北—东南向,且发展为强冰雹云,则带来的冰雹天气来势较猛,强度大,灾害较严重.依据RHI回波顶高度H与45dBz回波顶高H45的差距识别冰雹云,当H-H45≤1.5km时,为强冰雹云;当1.5km<H-H45≤2.5km时,为中等雹云;当2.5km<H-H45≤3.5km时,为弱雹云.

  • 标签: 冰雹天气 C波段雷达 回波分析 石河子
  • 简介:根据石河地区3个气象站近50年(1961-2010)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石河地区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3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全面分析石河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其变化的倾向率为6.9h/10年;年日照时数近50年来极低值出现在1987年,最高值出现在1961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但是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2h/10年。年日照时数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突变,之后年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到1994年年日照时数出现增加趋势。

  • 标签: 日照 变化特征 石河子地区
  • 简介:选取夏季发生在新疆石河沙漠边缘地区的7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次降雹过程分别发生在高空槽型和西西伯利亚低涡型两种典型冰雹环流背景形势下,其中高空槽型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更强;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的变化、速度对和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和1h降水累积值的急剧增加、风暴跟踪信息(STI)预警等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很好预警意义,对今后的防雹减灾工作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对流参数 多普勒雷达 回波
  • 简介:本文根据感温度的计算式,分析了格尔木地区夏季与感温度关系密切的最高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初步得出感温度经验计算公式,从而为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提供温度方面的参考。

  • 标签: 舒适度 体感温度 气象要素 格尔木地区
  • 简介:为了满足社会精细化预报服务需求,提升陕西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开发设计了陕西现代气象一化格点预报平台。平台由格点预报基础数据环境,智能编辑系统、智能解析应用系统、预报效果评估系统、气象监测分析系统、综合总控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系统配置、系统帮助两个模块组成,为省市县三级业务单位开展精细化预报提供重要支撑。

  • 标签: 格点预报 一体化平台 简介
  • 简介:介绍了省市县一化短临预警业务系统的架构、流程设计、系统界面和关键技术,并且阐述了业务化效果。系统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了通过数据集成的预警判别技术、综合GIS层次化显示技术、多网页交互联动技术以及层次化多渠道提醒反馈跟踪技术。该系统实现了“平台一化、业务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等综合业务功能,供省、市、县3级部门应用,实现省级监测、短临预警产品对县市的直接指导,在短临监测预警业务上较好地做到集约化、扁平化。

  • 标签: 短临 扁平化 集约化 监测 预警
  • 简介:积极推行气象观测的地面高空一化改革,有利于对观测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使气象观测的效率得到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5年1月,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各高空站实施了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化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本文对地面高空一化改革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结了一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经验,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一体化 地面 高空 气象观测
  • 简介:基于NASA遥感系统提供的2003-2015年全球高分辨率海表温度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时滞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北太平洋冬季黑潮延伸区海温异常特征及其与热带海表温度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冬季延伸区的海温异常主要表现为两类结构特征,其一为上游区域发展型,包括海盆尺度一致性变化的季节模态和纬向反位相的收缩型结构;其二为纬向延展型,包括分叉东扩结构和通道东扩结构,且该两结构型在2010年前反位相,使得2006年前暖异常东扩路径基本控制在36°N以南,其后至2010年期间,暖异常东扩路径偏北,而2010年后结构型转为同位相,暖异常东扩路径偏北。分叉东扩结构表现为与热带海温变化紧密相关,进一步的时滞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不同地区对中纬度海温分叉东扩的影响存在差异,Ni?o3区海温异常超前延伸区分叉东扩模态约1-2个月,而Ni?o3.4区Ni?o4区则与延伸区海温分叉东扩保持前后各约3个月的宽谱同期负相关,或可表明ElNi?o的东部型和中部型对中纬度延伸暖流分叉东扩存在超前和同期相关影响,且中部型影响更显著。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El Ni?o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 相关分析 海温异常
  • 简介:为准确描述黑潮延伸的强度,突出其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引起的海温调整,提出了纬向扰动海温的概念,基于对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和GODAS(GlobalOceanDataAssimilationSystem)海洋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气候态的纬向扰动海温与洋流的表面热量输送分布高度一致;对纬向扰动海温年际演变的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海温异常,纬向扰动海温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延伸体系统强度的年际振荡,标识出延伸和亲潮的影响范围;对西北太平洋纬向扰动海温异常的经验模态分解结果的分析表明,前两模态主要反映不受亲潮交汇影响的延伸收缩和扩张模态,而第三、四模态则反映北侧亲潮的强弱对延伸扰动海温的影响。涡动动能作为标识延伸区域的重要动力学指标,在延伸体系统的演变中,与纬向扰动海温通过海洋温度锋的强度和流轴的稳定性紧密联系:纬向扰动海温增大,表明洋流的热量输送作用增强,延伸强度增强,海温梯度增大,此时海洋温度锋增强,流轴稳定,中尺度涡活动减弱,反之亦然。考虑到纬向扰动海温对延伸体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具有较好的刻画能力,定义了延伸体热力指数,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标识出延伸的收缩和扩张状态,对延伸的纬向伸展距离和流轴的南北振荡同样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纬向扰动海温 年代际变化 热力状态指数
  • 简介:1NAS的简介NAS是英文NetworkAttachedStorage的缩写,译为网络辅助存储.是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

  • 标签: 网络辅助 NAS 存储 应用服务器 数据中心 主机
  • 简介:1前言霜冻是我县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预防其灾害,我们通过农、林、果业的调查,霜可以使农作物受到冻害,但有时当地面最低温度降到0℃或以下,相当于最低气温降到3℃或以下时,虽然未出现霜,由于低温农作物也会受到冻害。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有时最低气温在3.1-4.0℃时,也能使农作物受到冻害,但发生的概率较小,即使发生危害也小,

  • 标签: 天气分析 霜冻 灾害性天气 预报 农作物 气象条件
  • 简介:本文对1982年东亚太平洋地区逐月的视热源(Q1)视水汽汇(Q2)进行了计算。发现视热源视水汽汇的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且在1982年这一强厄尔尼诺年,视热源视水汽汇分布和强度也有相应的异常变化。在1982年5~6月,厄尔尼诺开始时,印度尼西亚表现为视热汇视水汽源,而赤道中太平洋为较强的视热源视水汽汇。随着ENSO事件的发展,这一现象有增强的趋势。赤道太平洋的强视热源视水汽汇也进一步向东发展。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赤道东太平洋等区域强视热源和强视水汇的垂直分布相差很大;在海洋区域多为对流性降水

  • 标签: 视热源 视水汽汇 厄尔尼诺
  • 简介:兰溪历史洪涝个例库收集了自1960年以来兰江紧急水位以上26次个例的资料,资料包括了各次洪涝过程流域内各县市雨量、兰江水位变化、灾情、地面高空3层天气形式图;各级水位下防御洪水操作预案、大型水库(乌溪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情况洪水调度方案、兰溪市主要水利设施(防洪堤、防洪闸、方涵、道口、排涝站、中小型水库等)情况等。利用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结合,提供了方便的检索功能,为决策服务提供帮助。

  • 标签: 洪涝个例 影响因素 相似个例 检索显示
  • 简介:对1993年6月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输出的24、48小时降水量预报,通过降水时空分布趋势预报和降水过程预报检验、T~s评分、预报效率等计算,证明了该系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预报产品在业务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检验分析结果将对模式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降水预报 数值检验 预报系统
  • 简介:报表预审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负报表预审工作多年,最感头痛的问题是云,减少错误,我的做法是:在纠错当中找窍门,建立三项防错制度。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本人担能、天记录错误最多,预审难度最大。为在防错上面做文章。采用三种解难方法,

  • 标签: 预审工作 观测记录 报表 防错
  • 简介:该文在总结我省黑风天气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了河西走廊黑风天气的形成原因,并研制了一套黑风短时预报、临近订正方法。用该套方法对70年代后的9次有影响的黑风个例进行了试报,结果短时预报空报1次,临近订正预报全部报对,无空、漏报现象。该套预报方法具有推理简单、实用性强、准确率高、便于推广使用等特点。

  • 标签: 河西 黑风 成因 预报
  • 简介:浙江省是国内主要旅游区之一,春秋两季是旅游旺季。我省地处中纬度地带,沿海、内陆平原、山地、丘陵交叉分布,各地气候差别很大。从气候资源来区划旅游区域与路线,提供最佳旅游时段,是开拓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旅游与气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旅游气象服务系统,为旅游部门提供必要的气象信息。

  • 标签: 气候资源 气象服务 服务系统 气候副区 内陆平原 气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