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1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融合模型研究本研究对基于MODIS产品(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和Landsat卫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低时间分辨率)光谱相似性、像元空间尺度和时间差异的数据融合模型STARFM进行如下改进:(1)将MODIS双向反射率数据校正为天顶方向,根据地表覆盖类型数据实现BRDF产品的缺测值填图;(2)利用滑动窗技术,计算得到MODIS和Landsat数据的最大相关系数,进而实现MODIS和Landsat数据的几何精度校正;在此基础上构建集成的数据融合模型框架(IntegratedSTARFM,ISTARFM),实现模型半自动化运行。该模型框架可以实现两类数据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向上融合,为高时频、精细化冬小麦区域干旱监测服务。(王培娟)

  • 标签: 农业气象 数据融合模型 高时间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 MODIS 生态
  • 简介:河流水环境容量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河流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基础。采用综合标识指数法识别河流水质污染及主要污染指标,对寇河水系水生态功能分区进行水质评价,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区域差异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河流水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的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52.22t·a^-1和47.96t·a^-1;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0.33t·a^-1和23.09t·a^-1;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3t·a^-1和1.58t·a^-1。

  • 标签: 水质评价 水环境容量 生态功能分区
  • 简介:基于晋西北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资料,运用P-M公式,计算了马铃薯生态需水量,分析了生态需水量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马铃薯生态需水量整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不同时段下降幅度差异较大;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马铃薯生态需水量的影响最为突出。气候变暖对该地区马铃薯生态需水量的影响表明,气温的升高会增加马铃薯的需水量,且不同地区需水量的增幅不尽相同,气候变暖对寒冷地区马铃薯需水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马铃薯 生态需水量 P-M公式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静态箱法于2011年结实期和2012年开花期与结实期分别对不同人类活动(自由放牧和刈割)影响下的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及相应的封育草原的CH4通量和植物土壤系统呼吸作用排放的CO2通量进行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和刈割及其对应的封育样地)均表现为CH4的汇,3个观测时期汇强的变化范围为:-23.98±6.40~-95.96±28.57μgCm^-2h^-1。呼伦贝尔草甸草原CH4通量的日变化对温度的响应较为复杂。不同时期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植物土壤系统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存在差异,水分和温度的共同影响造成2012年结实期日均CO2排放量低于2011年结实期。放牧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CH4吸收通量的日变化模式的影响较小,但在2011年结实期和2012年开花期促进了CH4日均通量(促进幅度12.05%~93.35%),2012年结实期放牧降低了CH4日均通量(降低幅度23.32%~30.43%);刈割降低CH4吸收日均通量11.55%~60.62%。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日均累计碳排放量中CH4所占比例为0.35%~2.62%,而放牧和刈割行为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的日均累计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物候期以及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均有不同。

  • 标签: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 放牧 刈割 CH4 通量 CO2排放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