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之间相互作用[1].为了表征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考虑碳循环响应于未来气候变化和CO2变化,经常考虑碳—浓度参数化和碳—气候反馈参数化,这是两个强和相反反馈.碳—浓度参数化是度量陆地和海洋碳库对大气CO2浓度变化响应程度,从大气观点是负反馈.碳—气候反馈参数化是度量温度和其他气候变量变化响应,从大气观点一般是正反馈.碳—浓度响应决定由于CO2增加碳库变化;碳—气候响应决定由气候变化造成碳库变化.

  • 标签: 碳循环 地球系统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海洋环流模式 CO2浓度 全球大气
  • 简介:以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合理防雹物理概念为基础,依据陕西省冰雹云结构特征和防雹火箭作业特性,为最大限度利用播云催化剂作用和发挥防雹作业能力,将防雹火箭发射方式分为单线催化作业方式、伞型催化作业方式、垂直催化作业方式和立体催化作业方式四类。以提高火箭防雹作业时效性为目的,对各类防雹火箭发射方式进行效率分析,提出各发射方式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指导火箭防雹作业指挥、操作和培训。

  • 标签: 冰雹 防雹作业 火箭发射方式
  • 简介:为了评估台风灾害影响程度,本文分析了1971-2012年影响江西台风灾害特征,引入了属性层次模型(AHM),基于风、雨、气旋等气象因素计算综合影响指数,对1971-2012年影响江西台风进行了灾害评估。另外,综合考虑风雨因素和承灾体易损性,建立单个台风灾害分布评估模型,对单个台风在不同区域影响进行评估。对比灾情损失来看,此评估模型可以为开展防台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定量、定点参考数据。

  • 标签: 台风 江西 属性层次模型 灾害评估 气象因子
  • 简介: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逐日监测往往会出现干旱突然加重现象,这是由于某时段内每日降水量对当前干旱发展贡献是等权重。本文基于线性递减非等权重方法对CI进行了修正,同时对加权降水量(WAP)进行了标准化(StandardWAPIndex,SWI)。以山西为例,通过对比CI修正前后,即CI和CI_new(CI修正后),与SPI和SWI在不连续加重现象(UED)总体分布、典型事例干旱演变特征以及与土壤湿度相关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4种干旱指数对山西逐日干旱演变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CI_new出现UED次数较CI有了明显下降,SWI出现UED次数也比SPI有了大幅减少,且SWI在这4种指数是出现UED次数最少指数;2)CI_new和SWI较CI和SPI与同期土壤湿度相关性均有所提高,表明修正后CI_new和SWI更加符合土壤湿度变化,更能反映土壤干旱演变规律。针对干旱发展过程不连续加重现象,通过非等权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该现象发生。

  • 标签: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加权降水量
  • 简介:基于多媒体通信技术,中国气象局构建了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为全国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远程会商、行政电视电话会议、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全国天气预报高清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是对原有标清系统重要升级,针对视频质量不高、系统稳定运行能力低下和组会能力不够灵活现状,采用先进多媒体通信技术,建立高清电视会商系统。详细介绍了全国天气预报高清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并与标清电视会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清电视会商系统技术领先,功能强大,是目前气象行业先进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是支撑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平台之一,在气象服务体系具有极重要作用。

  • 标签: 天气预报远程会商 多点控制单元 视音频终端 标清 高清
  • 简介:气候变化影响了水循环与地区水量平衡过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干旱形成与演变条件。以标准化降水量与蒸散发量差值表征水分偏离正常程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基础,从多时间尺度联合视角建立联合干旱指数(JDI),并以广东韶关为例分析修正新指数JDI在干旱监测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了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信息JDI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干旱形成与演进过程。通过对干旱监测评价以及与实际旱情对比分析,验证了联合干旱指数JDI在实际干旱监测准确性和有效性,其可作为未来干旱监测新理想指标。

  • 标签: 干旱监测 气候变化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联合干旱指数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β、γ尺度对流系统造成,雷暴下击暴流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暴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和冷池强弱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下击暴流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榆林CINRAD/CB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北部绥德县2012年7月15日夜间一次短时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对流有效位能为大暴雨积累了能量条件,850hPa两条湿舌为该次大暴雨主要水汽来源。850hPa“人”字型切变和地面尺度低压加强了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干线过境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爆发。强降水时段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2个尺度对流系统(MCS)合并增强且缓慢移动;雷达回波显示3个对流单体发展较快,后向传播且合并增强为深厚湿对流风暴,其中一个对流单体有中气旋生成,水平尺度12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65kg/m^2,并有三体散射现象,强降水开始后,三体散射消失。

  • 标签: 特大暴雨 高对流有效位能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中气旋 三体散射
  • 简介:对2011年7月24~25日发生在华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以NCEP资料为初值场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模式对本次华北暴雨模拟比较成功,基本反映出了本次暴雨过程降水分布特点。利用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本次华北地区降水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指出,湿热力平流参数纬向平均垂直剖面图上,湿热力平流参数高值区及大值中心与地面的强降水雨区对应得较好,其梯度大小及向上延伸高度均可以定性地指示降水强弱;垂直积分湿热力平流参数与地面6h强降水落区具有较好对应关系,而在示踪弱降水区时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大值中心并不与强降水中心完全重叠,而是其梯度大值区与降水中心相对应;垂直积分湿热力平流参数与6h累积地面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相似,并且其变化趋势能反映降水发展和消弱。

  • 标签: 华北暴雨 数值试验 湿热力平流参数
  • 简介:目前,信息通信系统现已配有110V/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停电后,这个直流系统是不断电。将110V/220V直流电源系统引入通信中心机房,对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进行供电,一是110V/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AC逆变电源模块输入.交流220V供电输入和DC—AC逆变模块同时对中心网管系统和信息设备进行供电:二是110V/220V直流不间断电源作为DC—DC电源模块输入.通过负载均衡控制,合理地分配AC—DC整流模块和DC—DC电源模块负载电流比例,保证所有电源模块处于有效输出状态,交流停电时,全部负载电流无损切换至DC—DC模块输出。交流停电后,由于110V/220V直流电源不间断性。保障了通信网管系统和信息通信设备供电连续性。

  • 标签: 直流不间断 负载均衡 逆变
  • 简介:l概况应奥地利中央气象和地球动力研究所(ZAMG:ZentralAnstaltftirMe—teorologieundGeodynamik)数值预报中心(DepartmentofForecastingModels)邀请,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李跃清研究员、云南省气象局孙绩华副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洪雄博士,于2014年1月7—12日访问了该数值预报中心,就山地科学观测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应用、复杂地形数值模式等问题与奥地利专家进行了研讨交流。

  • 标签: 奥地利 科技合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数值预报 高原气象
  • 简介: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AirQualityPredictionModelingSystem)为基础,建立了NAQPMS和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利用此模式数值模拟了2013年9月27日至10月1日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一次秋季严重灰霾过程。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反馈双向耦合模式模拟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为一致。灰霾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显著改变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接收太阳短波辐射减少25%,2m高度温度平均下降1℃,湍流动能下降20%,10m高度风速降低超过0.2m/s,边界层高度下降25%,使得边界层大气更加静稳,进而造成了重污染地区污染进一步加剧,如石家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达30%。分析表明灰霾与边界层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采用该机制双向耦合模式有利于准确模拟和预报灰霾污染过程。

  • 标签: 气象-化学双向耦合 WRF-NAQPMS 灰霾 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大气边界层
  • 简介:利用2个关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AMOC)指数:AMOC指数(15oN~65°N、深度为500m以下AMOC最大值)和AMOC扩展指数(15°N~65°N、深度为2000~2500mAMOC最大值),研究了耦合模式FGOALS-g2(Grid-pointVersion2ofFlexibleGlobalOcean-Atmosphere-LandSystemModel)AMOC在CMIP5(CoupledModelIntercomparisonProjectPhase5)3个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onConcentrationPathways,RCP)(RCP2.6、RCP4.5和RCP8.5分别对应于2100年时490、650和1370ppmCO2浓度水平)下响应问题,发现:在RCP2.6和RCP4.5浓度路径下,2006~2040年时间段内AMOC指数和AMOC扩展指数都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41~2100年时间段内AMOC指数逐渐恢复,AMOC扩展指数基本维持不变;在RCP8.5浓度路径下,2006~2100年时间段内AMOC指数和AMOC扩展指数都表现出快速下降趋势。通过分析FGOALS-g2北大西洋深水成因发现:3个典型浓度路径下AMOC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受到GIN(Greenland–Iceland–Norwegian)海域深水形成率调控,而AMOC年代际尺度变化则主要受到Labrador海域深水形成率控制。同时揭示了:由于北大西洋2000m深度附近层结稳定性在RCP2.6和RCP4.5下(相比于1980~2005年)提高了30%~40%,使得由AMOC指数恢复产生深水无法继续下沉,从而导致AMOC扩展指数没有出现恢复现象。

  • 标签: AMOC指数 AMOC扩展指数 FGOALS-g2 恢复 典型浓度路径
  • 简介: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工业城市保定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污染严重,保定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粒子和超细粒子污染严重,其中含碳组分具有重大贡献,PM1.1、PM2.1和PM2.1-9.0含碳气溶胶总量(totalcarbonaceousaerosols,TCA)分别占到(49±20)%、(45±19)%和(19±7)%。PM9.0含碳气溶胶主要富集在PM2.1乃至PM1.1。颗粒物浓度谱分布及含碳气溶胶富集量呈显著季节变化,由于采暖过程秋冬季各粒径段有机碳(organic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carbon,EC)浓度均增加,秋、冬季节细颗粒物OC浓度可高达44.0±38.3、78.5±30.2μgm-3,EC浓度分别为3.5±1.6、8.5±6.8μgm-3。各个季节OC和EC在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TSP)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meandiameter,GMD)均集中在较小粒径段。粗颗粒物OCGMD在春夏季较高,秋季减少,而冬季最低。而粗颗粒物ECGMD则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保定〈0.4μm颗粒物OC/EC比值4个季节水平较为稳定,春、夏、秋、冬季OC/EC比值分别为5.2、3.5、4.1和5.4,来源主要为交通和燃煤。其余几个粒径段颗粒物来源更为复杂,其来源主要为燃煤、木材和生物质。

  • 标签: 保定 大气颗粒物 元素碳 有机碳 粒径分布
  • 简介:前言“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可天气让人无可奈何”虽然在马克·吐温时代确实如此,但是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分析,能让一个国家的人们提前做好最坏天气到来准备,这是因为有国家天气局(NWS)发布官方观测、警报和咨询报告。

  • 标签: 预报技术 天气 能力 警报
  • 简介:Science杂志从2014年1月24日到3月14日,以“气候科学挑战”为题,发表了7篇论文[1-7].这7篇论文评述了当前气候科学一些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气候作为一门科学生长点.了解这些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途径、困难及可能性,对我们是非常有益.当然,这里介绍观点也许并不都是完全正确,也不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核心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可以从这些问题评论得到有益启发.

  • 标签: 科学 气候 论文
  • 简介:英国《新科学家》(Newscientist)网站2014年1月15日刊登了Ravilious报道,介绍了《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2014年1月15日发表加拿大科学家Matthews等论文。该论文计算了各国18002005年排放在全球排放中所占份额,并转换为对全球变暖贡献。在估算排放时,考虑了5个因素:

  • 标签: 全球变暖 《新科学家》 加拿大 排放 论文 环境
  • 简介:利用取消流域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效衰减系数m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为空间均匀假设幂指数TOPMODEL,对流域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敏感性研究试验,揭示空间非均匀性对幂指数TOPMODEL模拟结果影响。从特定研究流域所得结果可得主要结论有:1)K0、m和R空间变化对流域逐日地表径流和基流以及逐日总径流有影响,针对设定K0、m和R空间变化,其中m空间变化较明显地增加了逐日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2)就设定K0、m和R空间变化而论,对流域多年平均年总径流以及蒸发模拟结果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径流在地表径流和基流之间分配;其中R空间变化影响最显著,m和K0空间变化影响则较小。

  • 标签: 幂指数TOPMODEL 模型检验 空间非均匀性影响 敏感性试验
  • 简介:南极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SCAR)第1次会议于2014年4月20—23日在新西兰召开,来自22个国家75名代表(包括两个中国极地研究所代表)参加了会议。(《自然》杂志于2014年8月7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会议强调了南极研究重要性。南极占地球陆地面积1/10,储存了地球上90%冰及70%淡水。

  • 标签: 科学研究 南极 《自然》杂志 陆地面积 新西兰 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