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飞雁滩海域是1964-1976年黄河刁口河流路入海区域.根据地形和断面水深监测资料,阐述了该岸段流路废弃后的岸滩侵蚀特征和地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河流路废弃后飞雁滩海岸向海凸出的地形特征,是造成该岸段强烈侵蚀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结合波、流动力的对应分析认为,波浪以掀沙为主,潮流以输沙为主,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是飞雁滩海岸侵蚀的主要动力机制,其中潮流主要通过余流携沙外输,造成近岸泥沙亏损.

  • 标签: 海岸侵蚀 波浪 潮流 飞雁滩 黄河三角洲
  • 简介:在分析黄河的地面沉降状况及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说明了对黄河进行地面沉降研究的必要性。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应用于黄河地面沉降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沉降监测 差分 黄河三角洲
  • 简介: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形剖面后退距离作为统计参数,并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潮流和波浪底摩阻流速的横向分布,从动力分布和沉积物结构方面解释了飞雁滩典型剖面的变化特征。30a来飞雁滩岸滩地形剖面经历了“快速后退侵蚀——慢速调整——波动触发”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其前缘侵蚀逐渐消失过程。沉积物抗冲性强弱是剖面蚀退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最大蚀退量水深范围与闭合深度。风暴潮仍是今后海滩地形剖面演变的触发动力。

  • 标签: 黄河三角洲 飞雁滩 侵蚀 波流共同作用 地形剖面 泥沙输移
  • 简介:黄河水下的地质勘察揭示了海底浅表地层发生的各种灾害地质现象。本文以风暴浪导致海底土体液化观点,结合土体动力轴试验、波浪水槽试验,对黄河水下浅表地层土体的液化发生条件、形成模式、液化土体运动以及地层发生的重新层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黄河水下的灾害地质由于风暴浪导致海底粉质土液化运动而形成,液化后土体运动形式与波浪运动一致,液化土体运动造成的土颗粒分异而使地层重新层化,并初步指出了风暴浪导致海底土体液化在地学、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问题。

  • 标签: 黄河水下三角洲 液化 重新层化 风暴浪作用
  • 简介:为压缩海量水深数据,实现在高分辨率下快速、完整和准确地表示海底地形,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拓扑结构的数据抽稀方法。该方法利用Delaunay网的模型优势,快速寻找与水深点相关的区域。根据水深点对区域贡献度大小决定取舍。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顾及海底地形变化趋势,能有效识别海底地形特征点,并且抽稀速度快、失真小、精度高。

  • 标签: 数字高程模型 三角网 拓扑 数据抽稀
  • 简介:大气垂直折光是影响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视线距离地面较高时,在有利观测时段进行垂直角观测(中午),并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可有效减弱大气折光影响。而在沙漠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下这两种条件难于实现。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结合某测区高程导线的观测数据探讨了减弱折光影响的一种改进的平差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三角高程测量 平差模型 大气改正 折光误差
  • 简介:根据2003年1月份珠江口实测资料获得了适合该海域的相关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海域的二类水体水色要素优化反演模型,同步优化反演得到了与2003年1月25~26日实测站点相对应的2003年1月29日的SeaWiFs图像像元点的水色要素,反演与实测水色要素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叶绿素14.9%,悬浮泥沙12.1%,黄色物质13.6%。研究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优化反演模型比较适用于珠江口二类水体水色要素的反演,且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

  • 标签: 二类水体 优化反演 水色三要素 正演模型 大气校正 珠江口
  • 简介:2002年5月和8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水质化学耗氧量(COD)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近期COD含量变幅在0.41~2.72mg·L^-1之间,平均值为1.21mg·L^-1;区域分布呈北部向南部水域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夏季COD的含量高于春季;以我国Ⅰ类海水水质COD含量≤2mg·L^-1标准评价,超标率为15%;COD含量与同期(春、夏季)的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在夏季呈负相关性.

  • 标签: 化学耗氧量 珠江口水域 分布特征 COD
  • 简介:一、前言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的主要出海口门之一,位于珠海市中南部。口门区滩涂发育速度快,资源十分丰富。该口门开发面积126.4km~2,土地利用面积97.1km~2,围垦工程预算投资总额为1.8亿元(1984年单价,静态)。按每平方米平均地产单价1000元估算,土地利用总地

  • 标签: 磨刀门 测设方法 珠江口 前方交会法 堤线 土地利用
  • 简介:采用基于POM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珠江口及邻近海域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空间分辨率为1’×1’。精度评估表明,模型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小于9.3cm。在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管辖的长期验潮站控制下,以余水位传递的方式,珠江口海域的实时水位计算精度能满足水位改正的相关指标要求。对于大鹏湾海域,余水位的空间一致性较强,后续若建立长期站,则也能实现水位改正精度指标下的实时水位监控。

  • 标签: 水位控制 潮汐模型 余水位 水位监控 珠江口海域
  • 简介:在海洋测深过程中,回声测深仪波束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失真.现有波束效应模型应用分段解析几何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个作用过程:测深值平移效应、双曲线增伪效应、深度丢失效应.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分几何的原理对波束效应的空间结构及其数学原理描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波束效应的改进模型及其改正算法.改进模型的优越之处在于提出决定波束效应发生作用的是海底地形的线性特征而不是形状特征,由此提高了改正算法的自动化程度.

  • 标签: 海底地形测量 波束角效应 改正算法
  • 简介:针对导线测量中出现的测粗差,对粗差的产生原因、有无粗差的坐标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粗差判据方法进行了理论推证、实例验证和讨论,证实了该方法具有理论的完整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并对减少粗差出现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测量平差 测角粗差 前推计算 后推计算
  • 简介:通过对来自珠江口万顷沙W2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以及孢粉分析结果,并与其他相关记录综合对比,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年代框架。使用粒度组合特征以及磁化率为环境代用指标,获取了该地区约6000calyr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经过分析与对比,认为该区自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暖干-凉湿-温湿个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在晚全新世中国南方地区气候(尤其是降雨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与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降低,亚洲季风减弱,降雨带南移有着一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很可能与这一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加强有着紧密的联系。

  • 标签: 粒度 磁化率 全新世 古气候 珠江三角洲
  • 简介:利用LabVIEW软件,通过8通道数据采集卡和均匀圆阵对水下目标的噪声进行采集和处理。结合一维直线阵波束形成理论,实现了对水下目标二维方向估计实验研究和算法验证。实验证明利用虚拟仪器方便地实现了对水声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在方位估计时,为传感器布阵和算法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虚拟仪器 水声信号 均匀圆阵 方位估计
  • 简介:本文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对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中的粪大肠菌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罗源湾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的数量在〈2~540个/100mL之间,3年中月平均高值出现在8到10月份,低值出现在1到4月份,且年平均值呈逐年递增。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湾内海水中FCB的月平均值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另外通过多点采样结果比较,发现罗源湾表层海水中FCB的空间分布呈现为:湾内腹海区〉湾中间海区〉湾口海区。通过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本次的调查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从2003年到2005年罗源湾海区海水中粪大肠菌的达标率分别为100%,98.0%和97.9%,表明罗源湾海区表层海水的FCB污染相对较轻。

  • 标签: 罗源湾 粪大肠菌群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 简介: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边界区域评价存在的层次性较差、详细程度不高、评价模型的针对性不强、赋权方式过于主观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六格的边界区域重要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六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为基础,包括区域重要性定量评价和区域重要性综合评价两部分.其中区域重要性定量评价主要是以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边界区域内资源的占有情况;区域重要性综合评价选取基于熵权_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定性地得出多个区域重要程度次序.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解决陆地边界区域的重要性评估问题,提高辅助决策效率.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边界 六角格 熵权
  • 简介:本文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南黄海辐射沙脊海域的潮流形态和含沙量,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围填海工程后辐射沙脊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变化。结果显示工程对潮流和含沙量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工程区附近。围填海工程使原本以弶港为中心呈扇形辐聚、辐散的潮流格局有所改变,形成东沙岛西侧南北向和高泥岛南侧东西向的两条潮流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条子泥南北两侧的水体。工程后含沙量的变化与平均流速的变化基本一致,在流速变大的东沙岛西北侧和高泥岛南侧海域,含沙量显著升高;在流速变小的条子泥南北两侧、东沙岛东侧及西南侧,含沙量显著降低。

  • 标签: 辐射沙脊 围填海 潮流 含沙量 数值模型
  • 简介:萧红小说中叙述了大量的城市空间,这些城市空间表现为不同的城市意象,萧红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并置叙事、切换叙事以及重复叙事等策略,从而构建在现代性视角下的城市审美态度与漂泊感体验.

  • 标签: 萧红 城市空间 城市意象 空间叙事 现代性审美 漂泊感
  • 简介:从7月龄的F1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仝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

  • 标签: 马氏珠母贝 F1选群 生长性状 相关 路径分析
  • 简介:从7月龄的F1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

  • 标签: 马氏珠母贝 F1选群 生长性状 相关 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