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变暖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圈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浮游动物角度出发综述了全球变暖对其生理活动、生态分布及生物气候学的影响。运用不同温度条件下浮游动物生理学上的变化来说明全球变暖对浮游动物的生理影响;通过分析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生物地理分布等指标来阐述其对全球变暖的生态响应;通过讨论浮游动物的最高丰度时间和繁殖时间这2个重要物候学指标来说明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调查更广泛的生物功能群、关注处于热带海洋中的浮游动物以及在浮游动物个体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

  • 标签: 全球变暖 浮游动物 生理活性 丰度 生物多样性 生物气候学
  • 简介:甲壳动物精子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甲壳动物的人工繁育及遗传育种等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了甲壳动物精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精子的形态结构、发生、活力、体外保存及顶体反应等方面,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 标签: 甲壳动物 精子 形态结构 发生 活力 体外保存
  • 简介:2004年9月到10月间在南海北部海区对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同期运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监测对象,估计了该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和摄食压力的水平。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纤毛虫群体中以多膜纲寡毛日为主,有16种,其中寡毛亚目纤毛虫4种,砂壳亚目纤毛虫11种。各站纤毛虫丰度比较低,在9~102ind/m^3之间。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k)在0.03/d-2.13/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在0.01/d~1.06/d之间。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只)在0.089%-65.23%之间,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Pp)在33.63%~86.04%之间。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水平主要受其丰度的影响,同时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显示,在南海北部海区微型浮游动物在初级生产力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 标签: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南海
  • 简介:本研究对滦河口近岸海域19个站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动物种类25个。其中,桡足类是最丰富的类群(春季和夏季分别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93.6%和74.9%)。春、夏季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相同,其中,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和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bifilosa)为两季优势种,都超过桡足类总丰度的15%。春季浮游动物的总丰度比夏季高,它们的平均值分别11657ind/m3和1549ind/m3。One-WayANOVA分析表明,春、夏季浮游动物丰度差异显著(p<0.001)。冗余分析(RDA)表明,盐度和营养盐分别是影响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 标签: 浮游动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滦河口
  • 简介:珊瑚砂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主要由珊瑚碎屑和其它海洋生物碎屑组成,碳酸钙含量高达96%。特殊的发育环境、物质组成和结构导致了珊瑚砂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文对采白南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珊瑚砂样品进行了。系列室内土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珊瑚砂的比重、孔隙比、压缩性、破碎性、剪切特性等,指出了珊瑚砂具有不同于石英砂的比重和孔隙比等物理特性,力学性质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内摩擦角大,高压缩性和易破碎。作者认为颗粒破碎是影响珊瑚砂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全面深入地研究珊瑚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可为珊瑚岛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 标签: 南沙群岛 珊瑚砂 物理力学性质 岩土介质类型
  • 简介:双齿围沙蚕是底栖多毛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亚洲近海和河口环境中.本文研究了天津北塘河口双齿围沙蚕对沉积颗粒物的再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对沉积颗粒物有显著的混合能力,其中对小粒径颗粒物的混合作用强于大粒径颗粒物.小粒径颗粒物可以被沙蚕摄食随粪便排出.

  • 标签: 沉积颗粒物 再造作用 多毛类 Perinereisaibuhitensis 河口沉积
  • 简介:本文通过对Delaunay三角网的利用和对TIN(TriangulatedIrregularNetwork不规则地形三角网)的化简方法实现了对海图中特征水深注记的选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水深注记分区选取、人机交互选取水深注记、菱型网设置、三角网检测等多项功能的海图水深注记自动综合子系统。

  • 标签: 水深注记自动综合 DELAUNAY三角网 TIN 菱型网设置 三角网检测
  • 简介:2016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春、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春、夏季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58种和92种,两季种类组成皆以多毛类为主;夏季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略高于春季,而生物量要明显小于春季。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列尺度(MD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春季可分为3个群落,夏季可分为2个群落。采用ABC曲线法来监测环境污染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扰动情况,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或扰动。

  • 标签: 昌黎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聚类分析 ABC曲线法
  • 简介:提出用反距离插值法将多波束离散数据点插值成规则格网DEM数据,再根据海图生产规范自动绘制不等间距相对光滑的DEM。将自动绘制的等深线与一般软件生成的等深线、海底地形图成果等深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中方法绘制的等深线相比以前有较大改善且更符合地形,可作为人工绘制的参考线。

  • 标签: 多波束测深 空间差值 等深线 自动绘制
  • 简介:针对当前水深自动选取中水深点与岸线的协调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岸线协调的水深自动选取方法。通过分析资料水深点与岸线的平面位置关系,提取出与岸线协调的待选水深点;从航海安全角度考虑,优先选取浅水深点;在此基础上,分别定义水深点与岸线弯曲处、平直处的协调度,并建立协调度评估模型;通过定量计算协调度,选取出与岸线协调匹配的水深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岸线弯曲处优先选取出协调的水深点,同时能保证在岸线平直处附近所选取的水深点分布合理;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考虑水深点与岸线的图上位置关系,避免水深注记中断岸线、水深注记"上陆"的情况出现。

  • 标签: 制图综合 水深自动选取 岸线 海图 协调度
  • 简介:对现有变形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的测量机器人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综合各种技术优势,克服相应不足,进而组成综合数据采集自动化系统是今后变形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变形测量 自动化 测量机器人 GPS 多传感器
  • 简介:剖析了TGR-2050自动验潮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误差因素,指出该仪器设计上的缺陷,并给出实例,介绍了进行大气压改正的方法,得出了有益结论。

  • 标签: 自动验潮仪 海水密度 大气压 误差
  • 简介:针对当前等深线的化简主要依靠经验和手工方法实施,其自动化简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的现状.从等深线化简的安全性约束出发,阐释了蛇模型的基本内涵,分析和计算了蛇模型曲线所受的力,明确了蛇模型点的安全约束方法,推导了蛇模型的能量公式,并实现了基于蛇模型的等深线自动化简.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化简后的等深线能够很好地遵守安全性约束准则;蛇模型算法可以用来实现等深线的自动化简.

  • 标签: 制图综合 等深线 蛇模型 自动化简 安全性约束
  • 简介:详细介绍了MAPGIS点文件数据与CARIS系统注记数据的属性以及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程序读取MAPGIS中点文件数据,并写入CARIS批处理文件,最后导入CARIS系统,实现了MAPGIS点文件数据在CARIS系统中的自动导入。

  • 标签: 海图制图 点文件 汉字注记 MAPGIS CARIS
  • 简介:本文以卫星云图的热带气旋云系为研究对象,基于Canny边缘检测、contour轮廓提取等方法,研究了通过图像的形状特征和范围大小对热带气旋云系进行自动识别,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热带气旋云系识别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热带气旋的自动跟踪,从而为热带气旋的预报提供了便利。

  • 标签: 热带气旋 CANNY边缘检测 轮廓提取 自动识别
  • 简介:本文在建立边界点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判别碎部点与边界多边形的拓扑关系,成功地解决了采用SHARPE500(S)袖珍计算机作为电子手簿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的边界识别问题.

  • 标签: 地形测量 数据采集 自动识别 拓扑关系
  • 简介:从航路二叉树的构建、可操作性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最短距离航线算法与最短时间航线算法相结合三方面,初步探讨了航线自动生成的改进算法,以得到更合理和实用的航线。

  • 标签: 电子海图 最优航线 航路二叉树 可操作性 自动生成
  • 简介:岛屿的自动选取是实现岛屿自动综合的前提,在分析岛屿选取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岛屿自动选取模型.该模型采用了系统聚类和Vironoi图两项关键技术,在整体选取的基础上实施局部控制,使得岛屿选取更加趋向客观实际.

  • 标签: 制图综合 方根规律的分形扩展模型 系统聚类 Vironoi图
  • 简介:分析了目前地图综合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情况,介绍了"优胜劣汰"思想,分析对比出自然界"优胜劣汰"基本思想和地图制图综合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的相似之处,从而尝试把它运用到地图制图综合中来,并结合Circle技术及其基本特点,提出了基于Circle原理和"优胜劣汰"思想的地图综合新算法,在地图综合的选取、化简、合并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相应的例子在文中详细地进行了列举.

  • 标签: 数字地图 地图综合 优胜劣汰 Circle
  • 简介:针对当前航标选取主要依靠经验和手工方法实施,选取时难以将航标各属性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的现状,分析了航标空间属性的关联性,构建了航标的空间影响域模型,并探索了其在航标自动选取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构建空间影响域模型来定量化表示航标的有效影响范围;空间影响域模型可以用来实现航标的自动选取。

  • 标签: 海图制图 制图综合 航标 空间影响域 自动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