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宁波天一阁收藏的《诗音略》是晚清著名经史大家黄式三的遗稿,历史上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都曾有过收藏。该稿本辑录的内容有些混乱,其前半部分并不是《诗音略》的,而是属于黄氏另一稿本《音韵部略》。稿本后半部分把《诗经》韵脚字进行排比归类,研究了《诗经》时代的古韵分部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黄式三 稿本 《诗音谱略》 上古音
  • 简介: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微绿球藻的培养的转录子在海水和淡水,准备f/2培养基,以了解这种藻类的淡水驯化机制。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分为细胞成分,降解离子运输,和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这些发现的问题表明,藻细胞降解自身成分(主要是氨基酸和脂肪酸)产生过多的能量(ATP)维持细胞离子(主要是钾和钙〉)平衡,而氨基酸和ATP的耗竭,以及核糖体减少抑制蛋白质的翻译和最后慢下来细胞的生长。

  • 标签: 淡水驯化 转录子 机制 细胞成分 微绿球藻 差异表达
  • 简介:通过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2个典型平台桩柱周围实测水深及海流、波浪资料,研究了淤泥粉砂海底桩柱周围局部冲刷坑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 标签: 海底地貌 海底地形测量 粉砂质海底 桩基冲刷 水动力
  • 简介:海床土对波浪响应以及波致海床液化失稳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而波浪作用海床液化土波动压力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采用波浪水槽实验,在未液化和液化两种情况下,分别施加不同波高的波浪,对底床各层位采集土体土压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液化前后总土压力变化不明显,液化后的土动压力比液化前增大几倍到十几倍,且沿着深度的衰减速度更快。根据试验获得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在水槽试验条件下的土动压力与波浪要素之间的经验公式。同时指出,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因底床液化引起的土动压力的增加的现象。

  • 标签: 粉质土 波压力 液化 波浪 水槽试验
  • 简介: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的改进公式及其计算式;确定了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级数展开计算式的可选次项和最佳积分半径;论证了计算地形改正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形高数据分辨率和计算间接效应可以降低对地形高数据分辨率和精度要求的依据;讨论了精细积分面积元对计算地形改正的作用.

  • 标签: 海洋大地测量 地球重力场 地形改正 谱技术
  • 简介:采用VOF(volumeoffluid)方法实现了畸形波的数值模拟。将数值结果与线性理论(方程(5))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数值模拟结果更能够反映非线性特征。使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畸形波的时频能量,发现形成畸形波的过程中存在很强的波浪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波浪的能量向高频端转化。变水深地形可以加强波浪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转化到高频端的能量更多,产生畸形程度更大的畸形波。

  • 标签: 畸形波 数值模拟 小波分析 变水深 时频能量谱
  • 简介:以高精度再分析风场为驱动,利用SWAN模式模拟了台风“达维”Damrey(2005)经过北部湾海域时的波浪场。通过与实测的风和波浪实测对比发现,波浪后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文章给出了台风浪期间波高、周期、波长和波向等要素的分布特征,讨论了以台风眼为中心不同海域的波浪方向特征。本文最后分析了台风期间实测波浪能的变化特征。

  • 标签: 能谱 方向谱 台风 SWAN模式 北部湾
  • 简介: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 标签: 淤泥质海岸 滩涂 围垦
  • 简介: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 标签: 淤泥质海岸 滩涂 围垦
  • 简介:本文运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方法对FJ04孔146cm以上部分进行敏感粒度组分分析与提取,证明选取的敏感粒度组分是本区重要的环境替代性指标,其平均粒径的变化可以用来指示东亚季风的强弱。获得了东海北部泥区3ka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东亚季风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演变阶段:①3.1.15kaB.P.为东亚冬季风较弱,中等程度波动阶段,期间也存在几次冬季风加强期;②1.15kaB.P.为东亚冬季风强盛、高频率波动阶段。1.15kaB.P.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此外,3ka敏感粒度组分平均粒级的变化还记录了11次冬季风增强事件,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具有极好的对应关系,但在不同的地区的响应程度不同,说明气候变化存在全球一致性和区域响应的特殊性。

  • 标签: 东海陆架 泥质区 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