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距今4—3正值中华文明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资料有利于深入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辽宁本溪庙洞石笋MD11,通过^230Th定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4.09—2.84kaBP东北地区南部夏季风降水变化历史。4.09—3.85kaBP时段,东亚夏季风较为稳定,期间在约3.95kaBP前后出现短暂的夏季风小幅度减弱,与亚洲季风区石笋记录类似,推测4.2ka事件应早于4.1kaBP,支持早前南方石笋记录的结论;3.85—2.84kaBP时段,庙洞石笋沉积速率显著降低,氧同位素整体偏正,说明这段时间内东亚季风总体偏弱,辽宁东部地区夏季风降水偏少,期间只在3.05kaBP先后出现持续时间约为数十的夏季风增强过程。

  • 标签: 东亚夏季风 石笋 氧同位素 4—3 KA 辽宁本溪
  • 简介:生活越来越好了,而味反而淡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话题。

  • 标签: 话题 年味 生活 味儿
  • 简介: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ogrostis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试验控制水位条件,以对植被的非破坏性为原则,应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该群落的优势种小叶章在5种不同的水位条件下的顶端第3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定量地揭示了小叶章群落的优势种小叶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水位梯度之间的关系.6月中旬至8月中旬2个月时间的人工试验结果显示:①在设定的5种水位条件下,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随水位的升高,先下降而后上升,表明生境的水位条件明显影响小叶章种群植株的叶绿素含量;②对同一水位梯度而言,在试验期间,小叶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呈递减的季节性变化,反映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小叶章植株生长发育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具有统一性.③在试验期间,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随着水位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 标签: 湿地 小叶章 叶绿素含量 水位
  • 简介:为了恢复异龙湖的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苦草(Vallisnerianatans),在异龙湖0.5m、1.0m、1.5m和2.0m深度水中,开展苦草生长实验;监测苦草的株高、叶片数、鲜质量、根长、日相对生长率和叶片中的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在水中不同深度的苦草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5m和1.0m深度水层的苦草生长良好,未出现代谢失衡,未出现明显的生长被抑制现象;受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影响,1.5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了生物质膜氧化现象,生长受到抑制;2.0m深度水层的苦草出现负增长,叶片中丙二醛积累过量,细胞质膜破坏严重。因此,在异龙湖水环境现状下,深度小于1.5m的水层适合苦草生长,在深度小于1.0m的水层内恢复苦草,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 标签: 苦草 水深 生长特性 异龙湖
  • 简介:近日,在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办举办的志愿者评选活动中,省厅驻农垦哈尔滨分局荣获“优秀志愿者服务贡献奖”。2015初,哈尔滨分局党支部成立了由10余名青年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学雷锋、优服务、讲奉献”为主旨,坚持开展敬老爱老、助困扶贫服务和普法宣传,获得了辖区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 标签: 青年志愿者 哈尔滨 服务 分局 农垦 评选活动
  • 简介:以16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用根系图像分析软件(winRHIZOTRON2005a)和CN元素分析仪(ElementarVarioELⅢ)测定4个径级(0-2mm、2-5mm、5-10mm、10-20mm)根的形态参数和C、N含量,用土壤呼吸测定系统LI-8100(LI-COR,USA)测定各径级离体根呼吸速率,分析不同径级根参数特点及其与根呼吸的相关性,并对根系离体后呼吸速率变化和测定时间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径级之间的根参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根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细根(〈2mm径级)的呼吸速率和〉2mm径级根的平均呼吸速率分别为1.145±0.249nmolCO2gDM^-1s^-1和0.350±0.040nmolCO2gDM^-1s^-1,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离体根呼吸速率与根N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根C含量、C/N呈显著负相关,与比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细根离体后呼吸速率应立即测定,而〉2mm的根测定时间可以适当延后。

  • 标签: 杉木 N含量 C含量 C/N 比根长 呼吸速率
  • 简介:运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了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不同雨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裸露坡地径流量受雨强的影响较小,小雨和中雨时径流量与雨强呈线性相关,大雨时径流量与雨强不相关.2)雨强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高于对径流量的影响.在降雨量相近的情况下土壤流失量与平均雨强呈线性关系.3)各时段雨强与裸露坡地的土壤流失量的相关性表现为,I10〉I30〉I60,在不同雨型时均以I10的拟合效果最好.

  • 标签: 降雨强度 水土流失 裸露坡地
  • 简介:以晋江西溪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晋江西溪流域暴雨次洪分布式模型,选择3场不同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的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区在1988和2006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70代3场次暴雨的洪水过程,分析其在1988—2006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景下的洪水响应。研究结果为:1988—2006晋江西溪流域LUCC最明显的特征是林地、耕地减少而园地及建设用地增加;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洪量、洪峰流量增加,而对洪峰滞时及汇流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相同的LUCC对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的洪峰流量、洪量的影响程度不同,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的影响受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HEC-HMS模型 LUCC 暴雨过程 洪水响应
  • 简介:利用2001和2011相同的347块湿地斑块的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数据,采用3S技术和景观动态定量化研究方法,对新疆南疆和北疆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疆湿地面积大于北疆;北疆湿地的分布结构呈较均衡分布;南疆湿地的分布结构呈非均衡分布,北疆的湿地破碎化程度小于南疆;在北疆,在所有湿地类型中,季节性淡水湖的分布面积最大,季节性咸水湖的分布面积最小;在南疆,也是季节性淡水湖的分布面积最大,森林沼泽的分布面积最小。与2001相比,2011,在北疆,季节性淡水湖面积减幅最大,在南疆,永久性淡水湖面积减幅最大;全新疆的湿地面积减少了7.47%,其中,北疆的湿地面积增加了2.31%;南疆的湿地面积减少了12.40%。

  • 标签: 湿地 景观格局 动态 新疆 南疆 北疆
  • 简介: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 标签: 新济洲湿地 生态恢复 长江洲滩湿地
  • 简介: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沼泽和浅水沼泽草甸,排水疏干后用于放牧的草甸、垦后湿地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7.32%和5.64%,全氮分别减少了0.1%、0.33%和0.16%,除垦后湿地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外,速效养分呈现和有机质、全氮一样的变化趋势,均随人为活动干扰加剧而不断下降,土壤酶活性中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垦后湿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较高,土壤质量改善,这与人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周围山上水土流失带下土壤养分汇集有关,但其湿地环境已完全转化为旱生环境,湿地功能丧失.综合土壤性质10项指标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表明,与天然沼泽比较,沼泽草甸和草甸湿地均出现退化现象,垦后湿地环境完全改变,应及时进行保护和恢复,退耕还湿.

  • 标签: 纳帕海 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退化指数 高原湿地
  • 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保密法》,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职工总体国家安全,近日,鹤岗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集中观看了《焦点访谈:危情谍影》警示教育片,并邀请市委保密副主任张瑞军做保密工作专题辅导。

  • 标签: 保密工作 鹤岗市 辅导 国家安全观 国土资源局 理论学习
  • 简介: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的20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据已发表的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性控制增温实验[4-6],这限制了对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的认识。

  • 标签: 热带生态系统 控制实验 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温度 文献统计分析 DOM
  • 简介: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 标签: 大气CO2浓度 田间培养 土壤碳固定 土壤颗粒 稻麦轮作
  • 简介:对福建南平顺昌县不同林龄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和主要营养元素现存量进行测定,探究其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米槠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3.94~4.95t·hm-2,其中49a生人促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小,31a生的最大。不同林龄枯枝落叶层C、N、P、K的浓度分别为44.09%~47.46%,11.9~13.8g·kg-1,0.5~0.9g·kg-1,1.4~5.1g·kg-1。21a生和49a生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C浓度明显高于31a生林分。49a生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N和P浓度均高于21a生和31a生林分,但该林分枯枝落叶层K浓度却最低。21a生米槠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C贮量分别是31a生和49a生林分的1.03倍和1.23倍,49a生米槠人促更新林K贮量远低于21a生和31a生。不同林龄枯枝落叶层碳和养分贮量差异与林分特征、各林分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及养分浓度等有关。

  • 标签: 米槠人促更新林 枯枝落叶层 现存量 养分
  • 简介:当前,全球湿地正处于退化和丧失的威胁之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湿地价值认识的不足.通过对湿地价值的来源、基本特征、有关利益群体及不同生态尺度下湿地价值的差异等有关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湿地价值 湿地保护 湿地可持续利用
  • 简介:民间信仰祠神是人们内心精神需求的外化,信众群体及相应的社会空间与地方祠神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是以祠神为标志和纽带的地方认同得以培育和维系的基础.本研究将宁波地区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6县方志中记载的与海洋相关的祠神进行统计,分析海神信仰作为宁波沿海地方标志及其与在区域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融合的关系.本研究认为,民间祠神的“功能”是推动民间祠神传播扩散的主要力量之一,并且是连结迁移人群和本土居民共同心理诉求和维系地方认同的重要纽带.

  • 标签: 地方祠神 地方认同 迁移人群 融合
  • 简介:菹草(Potamogetoncrispus)衰亡的原因一直是水体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强光照是促进菹草衰亡的关键因素。分别将菹草幼苗置于150μW/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75-320nm)辐射下,设置4种UV-B辐射持续时间处理,其每日的持续辐射时间分别设定为0h(对照处理)、2h、4h和6h,对照处理下的菹草幼苗不接受UV-B辐射,仅接受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监测各处理下菹草幼苗的生长、形态状况、石芽形成和萌发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每日6h的UV-B辐射,能促进菹草分枝,且能促进菹草衰亡;2h和4h的UV-B辐射,对菹草的影响较小,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延长,菹草植株的株高、节间距和单株鲜质量明显下降,每日2h的UV-B辐射,能促进植株叶面积的增加;每日延长UV-B辐射时间,可以促进石芽的形成,但形成的石芽随着变态率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宽度减小,石芽质量减轻,下一个生长季的萌发率降低,萌发出二苗的比率降低,萌发苗的各项生长指标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在春末、夏初,随着太阳辐射时间的增加,阳光中累计的UV-B辐射剂量增加,这可能是促进菹草大批衰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菹草 UV-B辐射 表型可塑性 觅食行为 株高 石芽
  • 简介:为了揭示福州市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成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福州市市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市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Cr、Co、Ni、Cu、Zn和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在4类功能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Cr、Co、Ni、Cu、Zn和Pb重金属最大含量分别为100.62mg·kg^-1(化工路)、15.10mg·kg^-1(阳光城小区)、24.37mg·kg^-1(浦上大道)、59.04mg·kg^-1(南二环)、227.11mg·kg^-1(化工路)、169.85mg·kg^-1(化工路);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Co、Zn和Pb3种元素在4类绿地功能区达到轻污染,Zn和Pb的污染更严重;综合污染评价中,不同绿地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公园绿地。福州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复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居民、游客所产生的丢弃物;单位绿地和居民区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生活垃圾;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就重金属元素而言,Cr、Cu、Zn、Pb元素主要受交通运输影响,居民生活影响次之;Co、Ni元素主要受居民生活影响。

  • 标签: 城市绿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