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是一个洪水多发国家,洪水灾害平均每年给中国造成约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成功的洪水风险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了解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是设计有效风险沟通策略的关键,也是促进公众认识提升行为转变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回顾了公众对洪水风险的相关认知,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研究范式、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公众居住地的地理特征洪水风险认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居住地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洪水风险认知越高;居住地相对洪水风险源海拔越高,洪水风险认知越低。女性、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关注洪水风险,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洪水风险认知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受灾经历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有过受灾经历的公众会有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和较强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公众对洪水风险管理的信任程度也将影响公众的洪水风险认知。本研究对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做了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今后洪水风险认知研究可能拓展的方向,如探索公众洪水风险认知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及对洪水风险管理的影响。

  • 标签: 洪水 风险认知 地理环境因素 受灾经历 心理测量范式
  • 简介:研究了山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物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物总氮含量范围840.00~3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是随进口、库心、大坝逐渐增加.柱状样模拟实验得到夏、冬季氮释放速率分别为90.31-128.37mg·(m^2·d)^-1和72.52~93.79mg·(m^2·d)^-1,释放速率与总氮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的内源氮释放能力且在夏季内源氮更易释放,为水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能引起并促进水华的持续。因此,采取措施适宜方法控制内源氮释放非常重要。

  • 标签: 沉积物 氮负荷 释放速率 富营养化 山仔水库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资源环境学报》办刊宗旨是:为亚热带资源环境和地理综合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术争鸣,推崇前瞻性探索,注重反映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先发表原创性成果,传播学术信息,为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 标签: 资源环境 热带资源 学报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术信息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2013年夏季,东北地区降雨频繁,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江河水位暴涨,遭遇继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洪水灾害。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中国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卫星)和Landsat8卫星影像(HJ-1卫星影像可以弥补Landsat8卫星重访周期较长、在洪水发生期间可用影像较少的缺陷),对松花江和嫩江交汇段水情进行实时监测,构建洪水监测遥感影像集;利用两种影像确定不同时相的洪水淹没范围,掌握洪水发展的过程,对淹没区的灾情进行快速评估。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6月17日至7月26日,洪水主要使主河道展宽,镇赉县局部河漫滩和低洼地被洪水淹没;7月26日至8月20日,洪水主要淹没了河漫滩和低洼地;8月20至9月8日,河流总体变化不大。截至9月8日,松花江、嫩江交汇段淹没面积为1170.2km2,其中吉林省境内的淹没面积为622.58km2,黑龙江省境内的淹没面积为547.62km2;淹没的土地覆盖类型以耕地和沼泽为主,其淹没面积分别为759.58km2和348.25km2,两者面积共占总淹没面积的94.67%;居住地淹没较为严重的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肇源县,两县淹没面积分别为0.43km2和0.30km2,其中,杜尔伯特他拉哈镇安平村、肇源县四合村受洪灾较重。

  • 标签: 洪水 遥感 影像 监测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 简介:坦噶尼喀湖(LakeTanganyika)位于非洲东部大裂谷地区,是世界第二深水湖。坦湖流域涉及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和刚果(金)4个主权国家,是典型的跨界流域,对流域进行有效管理必需经沿岸四国共同协调开展,尤其在流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坦噶尼喀湖目前水环境质量良好,但受气候变化、外来生物入侵、水土流失加剧以及沿岸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建设无序发展带来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沿岸四国由于历史原因,在渔业资源分配和环境管理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矛盾和不统一,2008年成立的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受四国政府和UNEP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作为该湖国际性事务的管理机构,主要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坦湖流域各国资源利用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在梳理和分析坦噶尼喀湖流域水资源状况及渔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该流域当前资源开发利用利益冲突的问题,阐述了流域管理合作的发展以及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并讨论总结了有关经验和结论。

  • 标签: 跨界水体 资源和环境保护 流域管理 坦噶尼喀湖 非洲研究
  • 简介: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argyi)、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effuses)、紫羊茅(Festuca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 标签: 泥炭沼泽 植物群落 生态保护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
  • 简介:土地登记制度既是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地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物权法的重要制度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提出,现今的土地登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福州市各类土地的登记现状及统一登记的相关准备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统一登记制度优势,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从统一登记范围、统一法律依据、统一登记机构、数据更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地统一登记制度的设立,并提出了平稳过渡、分阶段实施的设想,为下一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土地 登记制度 土地统一登记 福州市
  • 简介:本研究应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2000—2010年大田县均溪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NPPNDVI相关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对大田县均溪河做不同距离的缓冲区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ANDVI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NPP随NDVI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NDVIaNPP的空间分布特征距河流的距离远近有着密切关系,河流不同缓冲区ANDVIaNPP的相关性系值为0.80~0.96。研究区域3年回归模型均通过α=0.01的显著性F值相关检测,表明利用NDVI可以有效地对NPP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MODIS NPP NDVI 均溪谷地 相关性
  • 简介:"201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修复学术论坛"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遥感地球科学研究院、生命环境科学学院等承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台北市立大学、

  • 标签: 中国自然资源 湿地资源保护 生态修复 亚热带地区 资源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