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我公司2002年被安徽省列为化工行业“专、精、特、新”的百强企业之一,是集碳铵、尿素、三聚氰胺、甲醇生产于一体的化工集团。造气车间有φ2600mm煤气炉3台、φ2400mm煤气炉2台,1台在建φ2800mm煤气炉。从2002年2月起造气全部试烧13—25mm的小籽煤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在小籽煤全烧成熟的基础上,经过再次摸索和工艺调整优化,2003年起部分掺烧8—13mm的小粒煤,并再次获得成功,至今,炉况稳定,供气充盈,炉渣残碳量低。2003年全年累计吨氨实物耗煤1194kg(且全年没有大修)。同比2001年块煤制气吨氨下降42kg。实践证明,在操作上、工艺调整上、技改上的创新是原料煤由中块到小块成功过渡的关键。本文就我公司籽煤制气运情况进行了总结。

  • 标签: 8-25mm 籽煤 制气工艺 煤气炉 生产工艺
  • 简介: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厂为适应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注重加大造气岗位的技改力度,于2003年11月新上马了一台Ф2800煤气发生炉。该炉自投运以来,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消耗高,同比Ф2650煤气发生炉每日多耗白煤9-10t;产气量低,与Ф2650煤气发生炉相当:下灰可燃物>30%:

  • 标签: 煤气发生炉 化肥行业 风压 温度 布风 制气循环时间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影响两段式煤气炉稳定运行的因素。只有控制好入炉气化燃料质量,控制好炉内气化层反应温度,控制好煤气生产负荷,操作管理好炉况,才能实现煤气站的经济、连续、稳定运行

  • 标签: 气化层反应温度 煤气负荷 饱和温度
  • 简介:本文对影响煤气排送机运行周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设备的结构原理,确定了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

  • 标签: 排送机 运行周期 原因分析 处理
  • 简介:两段炉就是将煤的干馏和气化过程在一个炉体内分两段完成,我国常见的两段炉有国产的(如唐山轻工机械厂)和从国外引进的(如意大利IGI公司)等几种,规格大小(直径约3m、总高约30m)。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主要指标见表1。

  • 标签: 煤气发生炉 气化设备 焦炉煤气 褐煤 煤气炉
  • 简介:2004年底锥形煤气炉问世,立即风靡了整个小氮肥行业,一时间大有取代传统直筒炉的趋势。山东红目集团也在多方考证后,其10万t/a甲醇项目上选择了10台Φ261O/Φ2800锥形煤气炉,具体配置:采用Φ261O/Φ2800锥形夹套,水夹套高度2445mm,炉体高度2975mm;炉算高度1600mm选用C600—1.28,双级双支承滑动轴承风机,流量600m3/min,出气压力2800mmH2O;

  • 标签: 煤气炉 锥形 运行经验 小氮肥行业 甲醇项目 C600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从操作方面提高煤气热值的一些方法,例如有上点下扎养炉法;气化层亮度辨别法;CO与CO2相关关系法;空气鼓风量、饱和温度与煤气产最分析法;饱和温度和氢气关系法等。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提高煤气热值。

  • 标签: 煤气炉 热值 方法 操作 效率
  • 简介:近年来,由于无烟块煤、焦炭价格攀升,众多以固定床间歇气化炉进行煤气化的企业为了求生存和发展,纷纷采用型煤代替块煤焦进行气化,生产半水煤气和水煤气。在实际生产中,原有的煤气炉不进行改造,烧型煤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现状是产量下降,消耗上升,生产稳定性差,虽型煤价格较低,但综合效益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型煤气化效果差,没有找到合理的工艺条件,过多地从操作方面找原因。而忽略了更重要的问题:原煤气炉的设计是烧块煤、焦炭的,改烧型煤后煤气炉设备本身存在着不适应。

  • 标签: 设备技术改造 煤气炉 煤气化 固定床间歇气化炉 生产稳定性 无烟块煤
  • 简介:目前,甲醇市场看好,国内很多生产厂家都在逐步扩大产能或新建装置。由于间歇式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工艺成熟、投资少、工期短,很多厂家仍采用此种炉型制取水煤气来生产甲醇。但制取水煤气与制取半水煤气从工艺角度讲有一些区别,生产厂家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制出的水煤气惰性气体含量高,使甲醇合成率降低,吨甲醇耗原料气量高,使甲醇成本上升,甲醇合成原料气CO单程转化率低,甲醇弛放气量增加。本文对生产水煤气与半水煤气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简述生产甲醇企业的造气工艺流程选择及技改思路,供兄弟厂家参考。

  • 标签: 生产厂家 半水煤气 固定层煤气炉 间歇式 固定层煤气发生炉 甲醇合成
  • 简介:根据城市燃气需求的不均衡性及综合其它因素(如天气变化、用户结构等),经有关部门测算,2001年青岛市冬季口用气高峰达到65万m^3左右。以焦炉生产焦炉煤气掺废气为主气源的供气结构不能满足城市燃气外供负荷的需要,调整气源结构,使燃气供应能适应用气负荷的波动要求,满足目前用气状况的需

  • 标签: 水煤气 燃气生产 燃气供应系统 油压控制系统 压力
  • 简介:现在,各厂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灰渣层过厚的现象,气化层位置对煤气炉的产气量及气质有非常大的影响,原灰层指标为直插40~90mm,灰较厚,不利于气质、气量及炉况的稳定,应该保持较薄的灰层,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 标签: 煤气炉 气化层 布风 换热过程 粒度 气化工艺
  • 简介:我公司肓2套“8·13”合成氨联尿装置,实际生产能力尿素300kt/a、碳铵12kt/a,共有巾2610mm煤气炉14台(老系统8台、新系统6台)。老系统原料基本为河南永城煤,并掺烧部分小粒煤和腐植酸煤球。新系统原料以晋城煤、焦作煤为主,另外补充40%左右的杂煤,如贵州煤、四川煤、宁夏煤等。经2004年下半年的技改和工艺操作上的调整、摸索,全系统生产基本正常,吨氨煤耗维持在1280-1310kg,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生产负荷难以提高,单炉发气量小。新系统烧块煤单炉产氨43-44t/d,老系统烧煤球单炉产氨33-34t/d。煤气炉连续运行周期短,易挂炉,1个月左右需处理1次。灰况不稳定,漏炭多,严重时发生塌炉,威胁安全生产。气质不好,块煤制气时半水煤气中CO2含量高达9.0%~9.5%,煤球制气时半水煤气中C02含量在10%以上。为此,2005年公司成立了造气攻关组,经过近2个月的总结论证,一致认为三分控制,七分配置,再加以科学的管理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于是2005年4月,我们首先从煤气炉的技改入手,同时根据不同煤种及时优化工艺操作条件,并加强工艺控制的考核力度,确保攻关组操作思路的贯彻落实。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对新系统6台炉进行技改调优,现煤气运行稳定,无挂炉、塌炉现象,单炉产氨提升至48-50t/d,半水煤气中CO2含量降至8.0%~8.5%,吨氨耗白煤稳定在1210~1250kg,并在2005年7月取得了吨氨耗煤1218kg的较好水平。现将近阶段的技改及操作调整措施总结如下。

  • 标签: 煤气炉 工艺操作条件 CO2含量 半水煤气 挖潜 运行周期
  • 简介: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气化是煤炭利用的基础技术,也是煤化工发展的最关键技术。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以煤为原料的中小氮肥企业,造气能耗占到整个合成氨能耗的60%以上,煤气化技术的优劣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改进煤气化技术和选择适宜的煤气化工艺,已成为中小氮肥企业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对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煤气化技术作简单的概述。

  • 标签: 煤气化技术 固定层制气工艺 固定层加压气化工艺 流化床气化工艺
  • 简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氮肥生产工艺和装置,经历了近50年的风雨磨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期间凝聚了几代“小氮人”的心血和智慧。今天“小氮肥”的符项经济技术指标,特别是在节能降耗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全国化肥(工)行业都处于领先水平,而占据小氮肥生产总能耗60%的造气装置的技术创新更烛首当其冲,功不可没。

  • 标签: 运行总结 煤气炉 小氮肥生产 总成 炉底 传动
  • 简介:移动床、流化床和气流床等煤气化技术都可应用于褐煤气化,本文主要从煤种特征、不同炉型对入炉煤的要求等方面,就当前典型的煤气化技术应用于褐煤气化的情况进行了简单述评。对褐煤地下气化技术也进行了简单介绍。

  • 标签: 褐煤 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