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非常规吸附气藏开采过程,随着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吸附气解吸使吸附层体积变小,游离气空间增大。目前国内外均未考虑建立吸附层体积变化物质平衡方程及研究吸附层体积变化、吸附层密度估算吸附气藏储量影响。本次研究首次考虑吸附层体积变化,建立了新物质平衡方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程适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认识吸附层体积变化及吸附层密度计算天然气储量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吸附气藏 等温吸附 吸附层密度 物质平衡
  • 简介:针对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区块间能量不均、子波差异、空面元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覆盖次数能量优化调整技术、时差计算和调整技术、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加剩余静校正技术以及叠后插值、叠后时间偏移技术等,来确保区块间振幅能量分布和子波特征分布均匀,闭合差存在。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技术在深、浅层均能得到较好处理效果,偏移剖面无空间假频存在,且信噪比得到提高。

  • 标签: 三维地震资料 连片处理 一致性处理 互相关计算 插值 叠后时间偏移
  • 简介:为了认识黏土矿物油层低电阻率化影响,以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井解释和试油结果为依据,吴起地区长61油层黏土矿物特征及其电阻率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矿物低电阻率油层形成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为附加导电作用,以网状伊/蒙混层矿物最强,油层电阻率降低关键因素;第二为孔隙结构改造,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高,电阻率降低,以伊利石最为明显;第三水分子吸附作用,以绿泥石等为主。综合三者作用大小和矿物含量,吴起地区黏土矿物电阻率影响程度依次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此项研究可对低电阻率油层存在机理和分布进行有效解释和预测。

  • 标签: 低电阻率油层 黏土矿物 附加导电能力 束缚水饱和度 长61油层 吴起地区
  • 简介:为了提高测井曲线划分沉积旋回精度和可靠性,采用最大熵谱估计原理测井数据进行了预测误差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预测误差趋势曲线。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理论模型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预测误差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沉积旋回界面,预测误差趋势曲线可以识别旋回内部半旋回。利用该方法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沉积旋回划分,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作为测井沉积旋回划分辅助分析手段。

  • 标签: 地层层序 沉积旋回 最大熵谱估计 预测误差 趋势曲线
  • 简介:地质储量和水侵量确定气藏开发规模及开发设计重要参数。传统视地层压力识别法判别气藏驱动类型常用方法,但对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水驱作用不强气藏,其早期压降曲线为一条直线,容易被误判为定容无水驱气藏,所计算储量要比采用水驱气藏计算储量高。以涩北二号气田A气藏为例,应用视地质储量法,在不需要知道水侵量大小情况下直接应用生产动态数据,绘制出气藏视地质储量变化曲线,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再把计算得到地质储量代入视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即可反求出水侵量大小。该方法简便、实用,指导气田后期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水驱 气藏 地质储量 水侵量
  • 简介:南海A油田地层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其断层和裂缝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双反射偏移技术,该油田开展了断层和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和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和裂缝成像三维数据体。通过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和钻井、测井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获得该油田断层和裂缝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断层、裂缝及岩性突变界面。

  • 标签: 双反射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裂缝预测 生物礁灰岩油藏
  • 简介:蓬莱地区须二段显示出了良好天然气勘探潜力,但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测井响应特征较为复杂,直接影响了其勘探开发效果。为了寻找须二段天然气有利聚集区,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对成藏要素,即生、储、盖、运、圈、保自身条件及其匹配关系等进行了探讨与总结,有利含气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段气藏具有充足油气来源,且位于油气运移有利方向,上覆须三段泥岩为其有效区域盖层;具有有利生、储、盖组合及良好保存条件;研究区总体位于有利构造-沉积相带,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基础,成岩作用是决定储层质量关键,裂缝决定储层产能重要条件。须二段有利含气区预测研究可为其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类似气藏有利含气区预测研究。

  • 标签: 气藏特征 有利含气区 成岩作用 须二段 蓬莱地区
  • 简介:通过东海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沉积地层和成藏要素分析,系统阐述了其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古新世主断陷期分为4幕断陷,其中初始断陷Ⅰ幕以湖相沉积环境为主,之后过渡为海相沉积环境,该凹陷存在3组烃源岩及3套储盖组合,其中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其类型以Ⅱ型为主,生烃潜力良好,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集层以砂岩为主,其中灵峰组和月桂峰组砂岩为Ⅲ—Ⅳ类储层,明月峰组砂岩为Ⅲa—Ⅱb类储层,物性受凹陷内顶封型异常高压系统改造优化。断陷早期(扇)三角洲、滨湖、滨海砂体和上灵峰组上部及明月峰组下部浅海泥构成下储盖组合靠近主力烃源岩层,且异常高压系统增储滞排,因此储盖配置条件良好,勘探前景佳。预测凹陷内洼槽带生烃中心上方、灵峰潜山两侧及丽西次凹西斜坡优势成藏构造带研究区内有利远景勘探区带,识别划分出三大类共11个有利构造带。

  • 标签: 油气成藏条件 叠合断陷盆地 勘探方向 丽水—椒江凹陷
  • 简介: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明确勘探方向,有必要建立火山岩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并进行火山岩识别和预测。从钻井岩心和铸体薄片研究入手,在明确研究区火山岩岩性和岩相特征基础上,通过详细井震标定,结合目的地震反射特征,归纳出岩相与地震相响应关系,进而开展了火山岩储层预测。研究表明: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岩相以溢流相、火山岩沉积相为主;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弱振幅空白透镜状反射相、—弱振幅弱连续丘状反射相、—强振幅连续层状反射相;岩相识别和预测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具中心式喷发特征,火山体呈层状或锥状,且具陆上和水下喷发并存特征。结合成藏条件,认为距火山口杏仁状熔岩分布区有利勘探区带。

  • 标签: 火山岩 岩相 地震相 溢流相 三塘湖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