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在国内外油田开发设计文献,确定油藏驱动类型注水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分析油田调整效果时容易混淆,应用很不方便。本文论述了油藏驱动系统分类依据.总结了不同驱动类型油藏开发特点,研究了鉴别油藏驱动类型方法,提出了注水系统命名原则,明确了选择注水方式条件,为优化油田开发设计方法提供科学理论生产实践依据

  • 标签: 油藏 驱动类型 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 开发方案
  • 简介: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了VSP(非零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适合各类波传播特点系列递推、迭代公式,分析了VSP层状介质中波传播特点,阐述了分离提取p-p波P-SV波以及利用转换横波(P-SV波)到达时求取横波层速度方法,据此可实现对各种波场反演成象,最后以理论模型记录实际资料处理说明上述方法效果。

  • 标签: VSP层状介质模型 地震勘探 三分量 非零 VSP记录 分析处理方法
  • 简介:济阳坳陷上下第三系分界面一个全盆地发育沉积间断面(N/E间断面),其形成盆地裂陷阶段向坳陷阶段转化过渡时期,界面之下断陷沉积地层在早第三纪末期遭受了强烈剥蚀,通过单井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计算古地形与剥蚀关系分析,绘制了济阳坳陷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不同构造位置地层剥蚀不同,从凸起一斜坡-凹陷中心,地层剥蚀顺次减小,区域上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大,北部凹陷地层剥蚀小。

  • 标签: 济阳坳陷 第三纪沉积 地层剥蚀量 N/E间断面 油气地质
  • 简介:江汉油田由于地层水矿化度特别高、区块小,限制了一些三次采油方法开展。本文通过室内平面模型、长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地层韵律、注气位置、倾角、水气比等因素对驱替效果影响,同时优化氮气非混相驱筛选标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黄场油田黄16井区开展井组水气交替方式氮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

  • 标签: 注氮气 采油方法 水气交替方式 非混相驱油 驱油机理 采收率
  • 简介:对比一下铀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一种描绘运移途径与烃生成运移流体演化新手段。铀亲石阿系元素,它们一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物。在还原条件下它们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上不活泼。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活泼指出了富集铀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
  • 简介:江汉盆地盐间特殊油藏赋存上、下盐岩夹持非砂岩地层,其岩为细晶一巨晶钙芒硝岩、泥晶含铁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以及它们混合物,以薄层状、页片状韵律沉积为特点。本文从岩心观察描述入手,通过核磁共振、CT、电子探针等多项先进技术,结合成像测井、CSU测井钻井资料,详细研究了储层岩、物性及储集类型。通过五种非常规开采方法矿场试验,研究了一套完善适合盐间特殊油藏开采方式

  • 标签: 江汉盆地 盐间特殊油藏 地质特征 开采方式 储层 岩性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它们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1992年7月1日在中外报刊上发布了我国决定在东海海域实行第四轮招标的消息,中外石油界反应强烈,东海盆地石油勘探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数月来,已有17个国家62家公司报名,并有37家公司到北京阅读资料。第一批订购资料已经发送。招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政府批准第四轮招标海域东海近海部分,包括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总面积72800km~2。北块位于上海以东约230km,面积18800km~2;南块位于浙江温州以东110km,

  • 标签: 对外开放 进展 1992年7月 东海油域 油气勘探 第四轮指标
  • 简介:第三届国际石油工程会议1988年11月1日—5日在天津召开,有来自13个国家约40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交流了118篇论文,其中外方80篇。论文内容涉及较多石油地质、地震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海上开发等。就有关海洋石油方面的主要技术内容简介如下:最近资源评价发展了一个新方法,约瑟夫、E沃伦公司总裁J·E·沃伦先生在'油气远景带评价'报告中介绍了一种估算未勘探远景带总经济储量方法,并且可用对比方法近似求得其净现值价值。首先,假定这个远景带存在,然后根据这个远景带所有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资料,一个(或多个)相似远景带已知带分析资料为基楚进行下述估计模拟:①基本远景探区规模分布假定等于油气田规模分布;②远景带中油气田数量分布;③远景带中最小(经济)最大油气田规模。

  • 标签: 第三届国际石油工程会议 SPE 1998年11月 石油地质 地震勘探 钻井工程
  • 简介:对修改翁旋回预测公式At=A+Bt^ne^-tn值等进行了调整:去掉了基为整数限制,使Qt对已知数似合更好。本文除应用误差平方为最小条件以外,还应用了最大拟合误差为最小条件来确定上述公式参数。应用本文方法讨论了油田年产量预测。

  • 标签: 修改 求解方法 翁旋回 预测公式 调整 油田
  • 简介: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解释者通过调整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等手段改善视觉效果,突出异常目标,观察数据体表面特征,透视数据体内部结构,以确定构造特征储层发育分布规律.以方差技术为基础,以GeoquestVoxeIGeo软件为工具,利用层位自动追踪、砂体地质体"雕刻"三维可视化解释新方法.可以从三维空间整体把握构造特点沉积特征,从而提高地震解释精度效率,避免解释随意,并使地震信息利用率有较大提高.方法在渤251油田成功应用,为三维地震解释从单纯单剖面解释向全三维解释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 标签: 全三维解释方法 BZ25—1油田 地震解释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简介:在探索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要系统地研究储层流体系列(天然气、原油、沥青及水中有机质)含有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演化与氧化、破坏与保存等储多方面信息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特征。当将它们与形成上述特征地质背景(包括构造史、埋藏史、沉积成岩史、孔隙发育史、油气史)动态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时,发现油气聚集保存具有明显时间有效,并进而可以获得盆地油气有效成藏期及有效成藏组合有用信息,从而为现实油气勘探服务。

  • 标签: 油气聚集 时间性 有效性 油气保存 储层流体系列 有机地化特征
  • 简介:针对坪北区块低渗透、低产地质特点支离破碎、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复杂地面条件,在地面工程建设,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坪北开发特点“生产平台简易集输流程”、“树枝状串接集油工艺流程”、“单干管、小支线注水流程”及“丛式井口→增压点→接转站→集中处理站”布站流程;形成了“一短、一增、二单、二串、三简、三小”地面建设工艺技术,创建了具有坪北特色地面建设模式,提高了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 标签: 江汉油田 地面建设 工艺技术 地质特征 油气集输 注水工艺
  • 简介:一个美国石油公司发言说,中国提供巨大塔里木盆地陆上区块供外国公司竞争投标,已经为国际石油公司造成了重大机会。自从1993年2月公布开放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外国公司参与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王涛总经理说:'响应十分强烈'。4月初,王涛在休斯顿中美研讨会上说:至3

  • 标签: 中国 塔里木盆地 机会 国际石油公司 油气潜力
  • 简介:珠江口盆地油田开发评价使用美国岩心公司(CORELAB)测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根据作业者要求,CORELAB一般要测定稳态非稳态两种相渗曲线,测试相对渗透率曲线使用油水粘度比与实际油田油水粘度比相差很大,有的甚至相差几十倍。另外,作业者做油田开发设计时,有的用稳态相渗曲线,也有的用非稳态相渗曲线。为了探讨油水粘度比对驱油效率影响,弄清稳态及非稳态相渗曲线适用范围,我

  • 标签: 美国岩心公司 测试 油田开发 相对渗透率曲线 评价 应用
  • 简介: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测试手段对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中烃类成熟度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琼海凸起系由文昌A、B两凹陷双重供油,其中文昌A凹陷琼海凸起主要油源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文昌A凹陷有过两期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140℃,第二期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170℃,两期有机包裹体在成分,烃类成熟度以及分布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文昌B凹陷经历了一期油气运移,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0-140摄氏度,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方昌A凹陷两期有机包裹体特征均有所不相同。

  • 标签: 珠三坳陷 有机包裹体 特征 油源 油气运移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