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以工业废料粉煤灰为原料,采用醇-水基料浆凝胶注成形新工艺制备粉煤灰多孔陶瓷,系统研究预球磨时间和烧结温度对粉煤灰多孔陶瓷显微形貌、物相、抗弯强度、气体渗透速率、密度和开孔率影响,以及坯与烧结结构继承性。结果表明:随预球磨时间延长或烧结温度升高,粉煤灰多孔陶瓷密度和强度显著升高,开孔率和气体渗透速率急剧降低;当预球磨时间为8h时,体积分数为15%粉煤灰坯在1100℃烧结2h,样品综合性能最佳:密度为0.77g/cm3,抗弯强度为8.80MPa,开孔率为71.2%,气体渗透率为100.5m3/(m2·h·kPa),最可几孔径为5.56μm,孔径分布均匀,孔隙分布窄,呈三维无规则贯通孔结构。

  • 标签: 凝胶注模 粉煤灰 多孔陶瓷 预球磨时间 烧结温度
  • 简介:超细粉随其颗粒粒度减小,自发团聚趋势更加明显。改善粉分散性是实现超细粉分级前提,也是实现工业化应用关键。论文作者探讨了粉团聚和分散作用机理,分析、比较了超细粉在空气中和液相中分散方法及适用范围,认为对于粒径≤2μm超细粉,因颗粒间范德华引力比重力大几百倍,因而不会因重力而分离,只宜采用在液相中分散方法使之分散,其分散途径有:通过改变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性质来调控HAMAKER常数,使其值变小,颗粒间吸引力下降;调节电解质及定位离子浓度,促使双电层厚度增加,增大颗粒问捧斥力;选用与分散颗粒和分散介质均具有较强亲和力聚合物电解质,通过空间位阻和静电协同作用来达到优异分散效果。

  • 标签: 超细粉体 分散 团聚
  • 简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短碳纤维表面制备C/SiC复合涂层,然后采用凝胶注法制备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2%和4%Cf/Si3N4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对该材料物相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短碳纤维对Si3N4陶瓷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碳纤维体积分数增加,Cf/Si3N4复合材料密度和抗弯强度降低,但断裂韧性明显提高。当纤维体积分数为4%时,材料断裂韧性达到8.91MPa·m1/2,比氮化硅陶瓷提高1.6倍,材料主要由长柱状β-Si3N4基体、C/SiC涂层及碳纤维组成,碳纤维表面的C/SiC双涂层可防止高温下碳纤维与氮化硅基体发生反应,使碳纤维与氮化硅基体界面结合良好,以提高材料韧性并保证有合适强度,满足功能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要求。

  • 标签: 碳纤维 氮化硅 抗弯强度 断裂韧性
  • 简介:高体积分数金刚石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由于硬度高导致其难以加工成形。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制备多孔金刚石预成形坯和Cu熔渗相结合工艺可以实现金刚石/Cu近净成形。本文对经过表面镀铬再镀铜金刚石粉末注射成形涉及关键工艺,包括粘结剂选择、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烧结工艺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成分为70%石蜡+25%高密度聚乙烯+5%硬脂酸粘结剂作为金刚石粉末注射成形载体时,喂料具备优异综合流变性能,同时可以获得较高固相体积分数。采用上述配方粘结剂,最佳注射温度为165-175℃,注射压力为80~90MPa。脱脂金刚石预制坯最佳烧结条件为:烧结温度1050℃,保温时间25min,此时坯强度达到10MPa,孔隙基本全部为开孔隙。

  • 标签: 注射成形 金刚石坯体 强度 开孔率
  • 简介:以氢化钛、氢化钇、氧化铁和Fe-Cr-W气雾化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球磨得到Fe-14Cr-3W-0.5Ti-0.31Y-0.22O合金粉末,经压制、烧结制备出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素合金。采用激光粒度仪、XRD、SEM和TEM表征粉末和预烧坯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粒径随球磨时间增加呈先增大后下降,冷焊主导变形机制向破碎主导机制转变点发生在球磨24h。XRD谱显示氢化物和氧化铁均已溶解于铁素基体,48h球磨粉末没有发现第二相粒子存在。球磨48h后过饱和Y、Ti、O铁素固溶体在随后加热过程中析出尺寸为5nm左右弥散相颗粒,这种第二相粒子非常稳定,即使1200℃保温8h仍不发生明显长大,起着强烈钉扎位错作用。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氧化物弥散强化 氧化铁
  • 简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vapordeposition,简称CVD)不仅可以制备金属粉末,也可以制备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粉材料。该法是以挥发性金属卤化物、氢化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物质蒸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气相反应合成所需粉末,因其制备粉末纯度高,比表面积大,结晶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可控,在粉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该文主要介绍CVD技术制粉形成机理和研究进程。CVD法制粉主要包括化学反应、晶核形成、粒子生长以及粒子凝并与聚结4个步骤。按照加热方式不同,CVD技术分为电阻CVD、等离子CVD、激光CVD和火焰CVD等,用这4种技术制备超细粉末各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气源,开发更为安全、环保生产工艺,以及加强尾气处理是使CVD法制备超细粉材料付诸于工业应用重要保证。

  • 标签: 化学气相沉积 生长机理 进展
  • 简介:通过对7055铝合金棒材浇铸前作超声处理,研究了超声作用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在熔中产生空化作用,对7055铝合金熔作超声处理能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并能大幅度提高其塑性.

  • 标签: 7055铝合金 超声振动 空化
  • 简介:以苯甲醛为交联剂,萘为单体,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得到未交联缩合多核芳香烃(COPNA)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仪等,对COPNA树脂合成反应及COPNA树脂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用合成COPNA树脂对T3006K炭布缠绕进行浸渍增密制备出了COPNA基炭/炭复合材料制品,在常压浸渍固化炭化条件下,其残炭率达到53.15%.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单体与交联剂物质量比及催化剂用量,残炭率还有上升空间,显示出COPNA树脂是一种极具前景新型C/C复合材料基体前驱.

  • 标签: 缩合多核芳香烃树脂 C/C复合材料 基体前驱体 残炭率
  • 简介:以硝酸铟为原料,用氨水做沉淀剂,采用水解沉淀-水热法制备In2O3前驱In(OH)3,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产物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解沉淀产物为立方相In(OH)3,呈短棒状团聚。水热处理过程中,产物晶型、形貌和粒度受Ostwald熟化机制和相转化机制影响。当水热温度低于280℃时,首先发生Ostwald熟化机制,In(OH)3颗粒形貌由短棒状转变为长方,而物相不发生变化。当水热温度高于280℃时,除发生Ostwald熟化机制外,还存在相转化机制,产物形貌先由棒状转变为长方,接着转变为多面,且物相由立方相In(OH),转变为斜方相InOOH。

  • 标签: 氢氧化铟 水热法 物相转化 熟化
  • 简介:针对无机纳米粉表面改性,以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以马来酸酐及其单酯物为锚固基团、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溶剂化链、苯乙烯(St)为功能基团超分散剂SMB。研究不同超分散剂种类、用量以及传统分散剂改性无机纳米粉末效果,改性前后纳米粉末通过亲油化度、润湿性检测以及SEM和TEM观察以表征其改性效果。研究表明,超分散剂适宜用量为8%;超分散剂SMB-2改性纳米TiO2粉改性效果较好;通过对比超分散剂与传统改性剂钛酸酯、硅烷偶联剂和TDI改性纳米TiO2粉改性效果可知,超分散剂改性效果较佳。

  • 标签: 超分散剂 无机纳米粉体 表面改性 改性效果
  • 简介:以不同纤维体积分数(21%、26%、32%)、不同布毡质量比(3:1,2:1,1:1)针刺整体毡为预制,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vaporinfiltration,CVI)制备平板炭/炭(C/C)复合材料,研究预制结构对CVI致密化过程影响。结果表明:随纤维体积分数增加,整体毡增密速率及最终密度都逐渐减小;布毡比对增密速率及最终密度影响很小。材料网胎中热解炭圆壳厚度沿材料厚度方向呈内部小、两侧大对称分布;增加纤维体积分数或增加布毡比,材料内部热解炭增厚程度随之减小。纤维体积分数为21%预制最适宜采用CVI工艺进行增密,增密80h密度达到1.69g/cm3,热解炭生长均匀。

  • 标签: C/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化学气相渗透
  • 简介:为了探索降低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成本、提高性能有效方法,对国外炭/炭刹车材料部分力学性能和热导率进行了测试,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其坯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在此基础上,自制了一种针刺整体毡,进行CVD增密,并与炭布叠层坯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国外航空刹车用C/C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垂直方向热导率比较高,坯趋向于使用针剌毡;针刺整体毡由无纬布和网胎交替叠层,经针刺而成,这种结构具有孔隙分布均匀、气体扩散通道多、Z向纤维含量高特点,为CVD增密创造了良好条件;自制针刺整体毡坯经700hCVD增密,小样密度可达1.81g/cm3,大样密度达1.75g/cm3,且能继续增密,与炭布叠层坯相比,采用针刺整体毡可显著缩短CVD周期.

  • 标签: 航空刹车 C/C复合材料 坯体 针刺毡 CVD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首先制备La0.85Ag0.15MnO3和(Ba0.7Sr0.3)3Ni2Fe24O41前驱,经煅烧制得由钙钛矿结构La0.85Ag0.15MnO3稀土锰氧化物和Z型六角铁氧体(Ba0.7Sr0.3)3Ni2Fe24O41组成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分析其微结构和形貌;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测量该复合材料微波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并对影响其微波吸收性能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250℃煅烧温度下,La0.85Ag0.15MnO3含量(质量分数)为40%复合材料微波吸收峰值达-30dB,在2~18GHz频段小于-10dB吸收频宽为3.9GHz,微波吸收性能明显优于La0.85Ag0.15MnO3单相材料和Z型六角铁氧体(Ba0.7Sr0.3)3Ni2Fe24O41单相材料;复合材料中存在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共存与协同作用,以及界面效应和磁电耦合作用,有利于介电常数调控和阻抗匹配优化,从而提高微波吸收性能。

  • 标签: LaMnO3掺杂 Z型六角铁氧体 双相复合 微波吸收
  • 简介:以四氯化锆为锆源,苯甲醇为碳源,分别采用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二甲苯3种不同溶剂,有机合成高碳锆比(原子比28:1)碳化锆陶瓷先驱苯甲醇锆(benzylalcoholzirconium,BAZ)。采用FT-IR对先驱基团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BAZ耐热性和陶瓷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溶剂制备碳化锆先驱在600~700℃时均全部热裂解,1500℃完全热解为ZrC,其中采用对二甲苯溶剂制备先驱在氩气气氛下1600℃保温1h后陶瓷产率最高,为51.8%,采用二甲苯溶剂制备先驱体热裂解温度最高,为670℃。

  • 标签: 碳化锆 高碳锆比 先驱体 陶瓷产率 热裂解
  • 简介:以Cu为基体,加入Co,Fe,Cr,Sn粉末,采用不同工艺进行混合,经模压成形与热压,制备S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6%2种超薄cu基金刚石切锯片胎材料,用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表征该胎材料显微硬度、组织和成分,研究混粉工艺对胎组织和硬度影响。结果表明:将采用所有原料粉末进行混合球磨混粉工艺时,所得胎材料含有更多铜锡固溶体,胎平均硬度(HV0.1)比未经球磨混粉分别提高186.20MPa(含4%Sn)和215.30MPa(含6%Sn);与之相比,采用将Cu粉和sn粉混合球磨后再加入其他粉末混粉工艺制备,平均硬度略有提高;球磨后sn粉附着在Cu粉上,更易形成铜锡固溶体,并且金属粉末大量变形,发生严重加工硬化,从而影响冷压成形率;随胎中sn含量从4%增加到6%,铜锡固溶体增加,胎平均硬度(HV0.1)分别从709.91、884.25和896.1lMPa提高到883.18、986.22和1098.48MPa。

  • 标签: 热压 Cu基胎体 球磨 固溶体 硬度 组织
  • 简介:以雾化Fe85Si2Al6Cr7粉和溶胶凝胶法制备W型六角晶系Ba1Co0.9Zn1.1Fe16O27铁氧体粉末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复合改性得到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该粉微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和观察,利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测定粉试样在2~18GHz频段内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以及吸波涂层试样板吸波性能,研究该复合粉微波电磁特性和电磁损耗性能。结果表明,FeSiAlCr合金/W型六角晶系Ba铁氧体复合粉颗粒保持W型铁氧体六角片状晶粒形貌和微结构;其ε′、ε″、μ′和μ″均高于W型铁氧体而低于Fe合金对应值;FeSiAlCr合金含量与复合材料磁损耗和介电损耗相对强弱密切相关,Fe合金含量适中复合材料,其吸波涂层厚度为2mm时,在2~18GHz全频段吸波性能高于20dB,峰值点达50dB。

  • 标签: FeSiAlCr合金 W型六角Ba铁氧体 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
  • 简介:选择不同粒径6061A1粉末和SiC颗粒,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含35%SIC体积分数SiCo/6061AI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级配比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粉末粒径级配比可影响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当增强颗粒粒径为15μm时,随基体6061粉末与SiC颗粒粒径比降低,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越来越均匀,抗拉强度提高:当基体6061A1粒径为10Bin时,随SiC颗粒粒径减小,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均匀性降低,但抗拉强度提高。并建立了理想复合粉末颗粒分布模型,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Slipenyuk公式计算结果接近。

  • 标签: SiC/606 1复合材料 颗粒粒径 粒子分布模型 颗粒级配 抗拉强度
  • 简介:以密度分别为0.92,1.10和1.46g/cm3多孔C/C材料为坯,采用熔融渗硅法获得密度分别为1.94,1.86和1.79g/cm3C/C-SiC复合材料A、B和C。将C/C-SiC复合材料与40Cr钢配副进行滑动摩擦实验,研究其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载荷增加,坯密度为1.83g/cm3材料B摩擦因数较稳定,基本围绕0.60波动,波动幅度0.2。材料A摩擦因数波动幅度为0.3,而材料C摩擦因数呈直线下降,降幅最大达0.5。但随时间延长,在试验载荷下,材料A摩擦因数稳定性最好,波动幅度为0.07。SEM形貌表明,低载荷下,C/C-SiC复合材料陶瓷相磨屑易聚集在摩擦膜边缘,而高载荷下磨屑分布较均匀,但摩擦表面都较粗糙,未形成完整、致密摩擦膜。

  • 标签: C/C-SIC复合材料 C/C坯体 摩擦磨损
  • 简介:基于金刚石钻头干钻时出现较高摩擦热现象,采用MoS2作为胎润滑剂,用电镀法制备MoS2-Ni复合胎材料,以减小胎摩擦因数、降低摩擦热;并研究电镀工艺对MoS2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和低温低压下复合镀层对胎摩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中MoS2浓度增大,镀层显微硬度和胎摩擦因数降低,当MoS2浓度大于0.5g/L时,镀层显微硬度和胎摩擦因数变化不大;随镀液pH增大,镀层显微硬度降低,胎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当镀液pH增大到4.0后,镀层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胎摩擦因数达最小值;随镀液电流密度增大,镀层显微硬度和胎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2.5A/cm2时,镀层显微硬度和胎摩擦因数达到最小值。摩擦磨损后材料形貌分析表明,控制好电镀工艺条件,可实现低温低压下MoS2-Ni复合材料对胎润滑作用。

  • 标签: 低温低压 电镀 MOS2 金刚石钻头 摩擦性能
  • 简介:深圳市鑫美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简介:深圳市鑫美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并投产,是一家专业生产粉末冶金零部件公司,主要产品有:1.高精度粉末冶金含油轴承;2.高强度粉末冶金齿轮、结构零件及异型零件;3.粉末冶金不锈钢制品,产品广泛用于碎纸机等办公设备、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家具五金、电动工具、玩具、健身器械、

  • 标签: 粉末冶金齿轮 深圳市 美达 品质 价格 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