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COP最大;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 简介:为了了解微重力条件下、水平温度梯度作用时,上部为固壁环形腔内双层流体系统中液层厚度比对流动稳定性影响,采用隐式重启Arnoldi方法(IRAM)对环形池内5cSt硅油/HT-70双层流体热对流过程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获得了不同液层厚度比下系统流动临界Marangoni数、临界波数、临界相速度,并通过计算特征向量,得到了临界Marangoni数附近液一液界面的热流体波形态。

  • 标签: 环形腔 热毛细对流 双层液体 线性稳定性分析 液层厚度比 IRAM
  • 简介:分析了室内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影响程度。指出室内动态热环境下人体热舒适性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室内空气温度、气流速度、空气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人体生理心理特点、人体活动量、服装参数等均对动态热舒适有影响,其中空气温度及气流速度动态化是其影响主要客观因素,人体条件及服装参数是主要主观因素。

  • 标签: 动态热环境 热舒适 影响因素
  • 简介:利用拉格朗日粒子随机追路模型以及El-Batsh和Haselbacher提出粒子沉积模型,对飞灰颗粒横掠管束时运动轨迹和沉积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获得了管束排布方式以及腔子直径对飞灰颗粒运动轨迹及沉积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小到一定程度时,管束通道内流场和温度分布对颗粒运动轨迹影响显著;颗粒在管壁表面的碰撞率和沉积率与管束排布和粒径有关,粒径50.0μ颗粒几乎没m有沉积;粒径10.0μm颗粒沉积主要分布在管壁迎风面;粒径1.0μm颗粒在管壁迎风面和背风面部有沉积。

  • 标签: 颗粒 气固两相流动 管束 沉积模型
  • 简介: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比冲和冲量耦合系数受制于其能量转换效率,对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理想动力循环模型,分析了激光推进过程中能量转换效率,并探讨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可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冲压比或定容增压比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有效途径,其中增大飞行速度能有效增大冲压比,提高激光功率密度和改变工质掺杂特性能有效增大定容增压比。掺入水滴杂质形成气液两相工质在激光推进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 标签: 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 理想动力循环 能量转换效率
  • 简介:通过总结分析,构建真空法制取冰浆实验总体布局,建立了可视化真空法制取冰浆实验台,研究了冰浆含冰率影响因素。通过设置不同水滴初温与真空罐内初始压力,测定不同初始条件下冰浆含冰率。实验结果显示:改变水滴初始温度时,含冰率保持不变;初始压力为170Pa时,含冰率为33.33%,初始压力为230Pa时,含冰率为6.01%,初始压力为380Pa时,未生成冰浆。实验表明,在其他外部条件保持一致时,真空罐内初始压力越小,冰浆含冰率越高。

  • 标签: 冰浆 真空 水滴
  • 简介:螺旋管是一种紧凑式换热器芯体形式,在工程中有较多应用。对螺旋管管束流动传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无量纲螺距为0.15-0.3,进口雷诺数为1000-5000,获得了横掠复杂螺旋管束流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管外平均努赛尔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欧拉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减小螺距使平均努赛尔数和欧拉数均增大,且对欧拉数影响要明显大于努赛尔数。同时通过对数值结果进行拟合给出了管束换热关联式,式中考虑了无量纲螺距影响。

  • 标签: 螺旋管束 横掠 数值模拟
  • 简介:为研究中空纤维膜和吸湿溶液结合进行制冷预除湿过程传质机理,建立了膜管外湿空气中水蒸气通过膜孔最后被溴化锂溶液吸收传质过程数值模型,研究了液体进口流速、进口质量分数和进口温度对管内溶液温度分布、质量分数分布、膜孔内水蒸气质量分数分布和膜管外水蒸气质量分数分布影响,并比较了这三种因素对传质影响程度。在一般预除湿用疏水性膜组件内部溶液压力条件下(小于10kPa),溶液与水蒸气接触面在疏水性膜内壁表面。溶液流速增大、溶液进口质量分数增大以及溶液进口温度降低均有利于传质进行,其中,提高溶液进口质量分数对加强传质最为有效。

  • 标签: 直接蒸发冷却 湿空气 预除湿 溴化锂溶液 中空纤维膜
  • 简介:借助PerkinElmer光学测试系统实验研究了不同形貌通孔金属泡沫漫反射率和漫透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材质对金属泡沫漫反射率有重要影响。铜泡沫漫反射率随着孔密度增大而减小,而镍泡沫漫反射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无论是铜泡沫还是镍泡沫,吸收率皆随着孔密度增大而增大,消光系数随着孔密度增大而增大。对于烧结有铜板铜泡沫,吸收率随着孔隙率增大而增大。

  • 标签: 金属泡沫 漫反射率 漫透射率 形貌 材质
  • 简介:采用高精度流动型量热测量了温度在303-396K、压力在0.1~0.5MPa时,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0.648、3.700(无杂质)和3.700(含杂质)mol/kg三种配比硼酸溶液比定压热容。实验系统温度、压力、比定压热容测量不确定度分别小于0.05K、18kPa、0.28%。为了验证实验系统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测量了温度为296~396K、压力为0.1~6.0MPa内纯水比定压热容,与NIST值相比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为0.41%。

  • 标签: 比定压热容 量热法 硼酸溶液
  • 简介:随着我国多气源天然气市场发展和整体供气管网形成,多气源直接接入管网混输已成为必然,不同气质气源直接管道混气技术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基于CFD模拟,对不同气源混合输运气质扩散规律进行研究,为混输管网合理设计和准确设定气质监控点提供依据,以保证燃气管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重点对典型混气管路(Y型管)天然气气质扩散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掺混流体剪切层质量传递特征和天然气气质扩散规律。根据混气湍流形态和质量浓度场分布特征,获得Y型管三类混气类型。通过对气质扩散质量浓度不均匀性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综合数据分析,建立了预测混气管道达到气质均匀混合长度无因次准则方程,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计算基础。

  • 标签: 天然气 混流 质扩散 CFD 混合长度
  • 简介:基于Brinkman-Darcy模型和两方程模型,对流体在金属泡沫平板通道内强制对流传热进行了自编程数值模拟,采用体积平均对流体在金属泡沫内流动和传热进行宏观处理。模拟结果表明:流体主流速度随孔密度增大而减小,随孔隙率增大而增大;流体相和固体相之间局部对流传热系数随孔隙率和孔密度增加而增加,金属泡沫对流传热性能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随孔密度增大而增大。金属泡沫强化传热效果十分明显,可以应用于需要强化传热紧凑式换热器和散热器。

  • 标签: 金属泡沫 强化传热 数值传热
  • 简介: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优化需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联合求解质量方程、动量方程、k-ε方程、能量方程.模拟得到了炉内热解气体组分分布、炉内温度场等参数。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出了炉膛温度、NOx排放质量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生物质掺混比变化特性曲线,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预测炉内焚烧过程变化趋势,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模型误差在8%以内。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炉排炉 温度场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一个平行圆柱体在层流脉动流中温度边界层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研究发现脉动流中平行圆柱体形成了形状不规则但相对稳定温度边界层,并在流动方向上周期性脉动。脉动流中平行圆柱体温度边界层平均厚度小于稳定流动下温度边界层平均厚度,并以脉动流频率进行脉动。此外,脉动流中平行圆柱体壁面温度小于稳定流动下壁面温度,表明脉动流下圆柱体对流传热得到了强化。在一个脉动周期内,圆柱体在后半周期温度边界层厚度和热阻均小于前半周期温度边界层厚度和热阻。

  • 标签: 脉动流 圆柱体 温度边界层 计算流体力学
  • 简介:采用RNGk-ε模型对某600MW机组低压排汽通道内流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研究了排汽通道内流场分布并提出三种不同导流方案对排汽通道内流场进行优化改造。研究结果表明:排汽缸上部通道中气流呈漩涡流动,通道内排汽压力损失增加;在喉部出口截面每1/4区域内都有一个漩涡,相邻两个漩涡之间流场分布不同;加装导流装置能够有效破坏流场中漩涡结构,改善通道内流场分布;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不同优化方案同样适用;低负荷运行时,三种不同方案压力损失数值变化不大,方案三中喉部加装四块导流板时喉部出口流场均匀性最好。

  • 标签: 汽轮机 凝汽器喉部 导流装置 数值模拟 流场均匀性
  • 简介:实验选用外径为4mm、内径为2mm铜质脉动热管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和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为工质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实验分别采用加有少量氧化石墨烯去离子水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简称氧化石墨烯乙醇溶液),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均为0.03%。实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具有强化作用,对以体积分数为50%乙醇溶液为工质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较差,但都和脉动热管加热功率密切相关。对于以去离子水为工质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低于2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强化作用较弱;当加热功率在30-60W时,氧化石墨烯对脉动热管强化作用较强,达3.71%-11.33%,且强化作用随加热功率增大呈逐渐增强趋势;但随着功率继续增大,氧化石墨烯强化作用逐渐减弱,当加热功率达到80W后,热管传热性能减弱,原因可能是氧化石墨烯颗粒出现了沉降现象。

  • 标签: 脉动热管 氧化石墨烯 强化传热 沉降
  • 简介:基于生物质热解加氢制汽柴油系统AspenPlus模拟,分析了全系统碳氢氧元素平衡转化过程,并基于[火用]理论对全系统及各单元进行了用能分析,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火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条件下汽柴油产率为0.122kg/kg生物质(干基);生物质碳24.74%转化到汽柴油;转化到汽柴油氢占实际总氢消耗19.79%;加氢过程生物油氧38.2%以CO2脱除,其余以H2O脱除。全系统总[火用]效率(η+)和产品[火用]效率(η-)分别为59.9%和32.8%;全系统[火用]损以内部不可逆[火用]损为主,比例达约30%,热解单元是全系统[火用]损最大部位。热解适宜温度为450~550℃;重整适宜温度为750-800℃,且压力不宜过大;系统自供氢条件下,η+和η-所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3.1%和42.6%。

  • 标签: 生物质 汽柴油 热解 加氢 分析
  • 简介:石蜡类相变材料RT6相变潜热高、相变温度低、化学性质稳定,但其具有导热系数低、蓄能时间长缺点,固采用纳米粒子强化传热。通过粒度观测选取分散稳定性较好纳米Al粒子制备纳米相变材料,实验分析强化后相变过程、纳米流体石蜡/纳米铝导热性和相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稳定性好,相变温度基本不变为4-8℃,相变焓值略有下降,但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可以作为蓄冷系统新型蓄冷材料广泛应用。

  • 标签: 相变材料 石蜡/纳米铝 热性能
  • 简介:为了分析结构形式和流动状态等因素对换热器传热效果影响,以单根圆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验证了SolidWorksFlowSimulation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可行性。基于该软件分析了流动形式和扁管厚度对扁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并拟合了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有效,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管壳式换热器 流动方式 沿程摩擦阻力系数 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以系统发电成本(electricityproductioncost,EPC)为评价指标,对用于回收工业锅炉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增大,系统发电成本先减小、再增大,即存在一组最优蒸发器和冷凝器节点温差使发电成本最小。分别以纯工质R245fa和R236ea、非共沸混合工质R141b/RC318和乙烷/丁烷为循环工质,得到了最小发电成本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最优工作参数,以及对应系统净输出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换热器节点温差 热经济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