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锚杆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支护当中,但是其参数设计方法却各不相同。本文结合乌兰矿地质条件,应用非弹性区理论和组合拱理论确定了乌兰矿52下49机巷的支护参数,对该巷道的支护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工程的顺利完成,并为乌兰矿其它巷道提供工程经验。

  • 标签: 地应力 锚杆 锚索 巷道支护
  • 简介: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锚索锁定后的预应力变化规律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工程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的系统监测和资料分析,得出了边坡锚索预应力的锁定损失平均为13%,锁定后锚索预应力下降幅度为15%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为5个月。然后进入预应力稳定时期,只在雨季有3%~4%的增加。二次张拉能明显提高锚索的预应力同时还能减少锚索预应力下降的速率。

  • 标签: 边坡 锚索 预应力 监测
  • 简介:本文分析比较了拉力型锚杆几种有代表性的锚固体表面剪应力分布理论,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采用岩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定性地分析了锚固体表面的应力-应变状态,指出锚杆受力时其边界条件十分复杂,各种理论在分析时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 标签: 锚杆 剪应力分布 应力-应变 边界条件
  • 简介:通过北京某地铁基坑应用SMW工法围护结构基坑开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分析,结合现场监测结果的探讨,对基坑开挖过程中,SMWN护结构变形与周边地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通过工程实例研究,为类似北京地区土层应用SMW工法围护结构提供技术积累与经验借鉴。

  • 标签: 地铁基坑 SMW工法 围护结构 数值模拟
  • 简介:巨野煤田彭庄煤矿为了避免因掘进、回采带来的涌水影响,需在工作面回采前预掘下个工作面轨道巷作泄水巷。该巷将经历数次动压影响,巷道支护极为困难。为确保巷道支护成功,采用了高强高预应力锚杆让压支护系统,通过观测数据的评价与分析,提出小柱沿空送巷的支护和掘进的比例关系,为该矿小柱沿空送巷的一次支护成功,提供了分析与改进的理论依据,为该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与掘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标签: 小煤柱 沿空送巷 预应力支护 巷道变形分析研究
  • 简介:华丰煤矿为了缓解主采煤层4发生冲击地压的频率和强度,决定以6层作为解放层先行开采,这使得6层巷道面临着大采深、高地应力、大倾角、复合顶板的局面,传统的锚网支护几乎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本文针对此情况,采用了一种新型高强让压锚杆支护系统,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和矿压观测,评价并肯定了该支护系统的支护效果。该支护系统实现了该矿深部解放层巷道“可控让压”和一次支护成功,为我国深部复杂条件下特别是新汶矿区解放层巷道的支护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 标签: 深部解放层 可控让压 支护系统研究
  • 简介:上海市共和新路高架工程中山北路站至延长路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站(以下简称联络通道)位于两站区间隧道中部,其上方地面为三层民房和学校操场。联络通道由与左右线隧道正交的水平通道及通道中部的集水井组成(如图1所示)。通道为直墙圆弧拱结构,集水井为矩形结构,通道和集水井均采用两次衬砌,其中初衬厚度为200mm,通道墙、拱和集水井内衬厚度为400mm,通道底板和通道与隧道连接处(喇叭口)内衬厚度为1000mm。通道开挖轮廓高约4.23m,宽3.2m,喇叭口处高4.83m,宽4.4m;集水井开挖轮廓长4.2m,宽3.2m,深2.2m。

  • 标签: 区间隧道 承压水 动力学方法 运动规律 砂性土层 非线性
  • 简介:本文基于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对隧道围岩与初衬间接触应力及钢拱架应力进行了监控量测。选取典型断面数据,分析围岩与初衬间应力、钢拱架应力随隧道施工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围岩与初衬间接触应力及钢拱架应力在仪器安装完成后7d内急剧变化,并在15d左右趋于稳定。在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过程中,当后掘进的隧道开挖时,先掘进的隧道相应断面受其影响较大,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下台阶开挖对左线及右线隧道同样有较大影响。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偏压系数逐渐减小,隧道结构整体受力更为均衡。

  • 标签: 浅埋 偏压 小净距 接触应力 拱架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