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最近完成的我国地表水水质评价的成果.从全国污染源状况、地表水化学特征、河流湖库现状水质、底质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供水原水水质、水功能区水质以及水质变化趋势等8个方面系统评价和分析了我国地表水污染状况.本次水质评价体现了7个结合:点面污染源结合、天然与现状结合、水质水量结合、历史(趋势)与现状结合、常规项目与特定项目结合、水资源质量与功能使用结合、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分区结合.明晰了全国点面污染源贡献率、水功能区达标比例、底质污染状况、有毒有机物污染特征、供水水质合格比例等关系我国地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参数,本次评价对今后中国水资源管理保护及水质评价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地表水 水质 点污染源 面污染源 评价
  • 简介:近年来运用最佳都市排水管理实践(BestManagementPracticesorBMPs)开发出许多新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并开始广泛应用,例如使用高透水率的路面都市绿带、干井、渗透式集水池、沟渠、湿地以及滞流池等。这些设施均具有有效的滞流功能。多年来,不当积水、延长排水和下水道堵塞等,造成了一些都市排水的失败。事实证明,许多问题的产生常常是因为滞流池设计方法只考虑地表水文学而忽略地下水层的种种因素。结果,当地下水层渗流无法接纳表面渗透时,导至整个滞流系统无法良好运作。本文提出一个新概念,在设计洪水滞流池时,应考虑地表水文及地下水文对系统运作的影响,并通过3个实例说明了设计滞流池容量、几何形状及其永续运作的持续力的计算方法。

  • 标签: 地下水 滞洪池系统 渗透式集水池 湿地 滞流池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16年度沧州市境内各河道地表水资源水质的分析,对沧州市地表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 标签: 地表水资源 现状年 质量 评价
  • 简介:通过实测径流还原计算,得出区域内1956。2010年不同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系列。结合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和降水情况,分析地表水资源量在空间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原,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年际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别均较大。应用Mann—KendM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对山区、平原和全市天然径流量系列进行显著性、突变分析与处理.得出全市和山区地表水资源量系列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原区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且1964年和1977年是两个显著的突变点。

  • 标签: 地表水资源 水资源特性 变化趋势 显著性 突变
  • 简介:1前言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评价往往由于评价区内资料缺乏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加上近年来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造成使用传统方法来推求某一区域的地表水资源量困难更大。本文试图采用次降雨径流关系来椎求平原区的区域地表水资源量,以期达到提高计算精度的目的。

  • 标签: 降雨径流关系 地表水资源量 平原区 前期影响雨量 地下水埋深 流域下垫面
  • 简介:水资源的质是一个随时间、空间动态变化的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年内变化极其复杂。选取典型站点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河北省不同污染特性的河流湖库年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河北省来水量集中的特点。利用洪水过程水量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不同污染状况流域洪水过程水质水量变化规律,为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河流湖库 水质 变化 洪水过程 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 简介:本文根据1990年水污染源调查资料和1990~1992年的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对黑龙港地区的水质污染状况,从量到质全面进行了评价分析,充分证实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及水质污染的严重性是制约这一地区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黑龙港项目区 污染物质 水质评价
  • 简介:陕西省榆林重化工基地是新世纪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水资源却相当紧缺,本文根据对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的特性分析,提出合理利用措施。

  • 标签: 陕西 地表水资源 21世纪 水源 水量 降水
  • 简介:根据地表水资源脆弱性内涵及保定市地表水资源的特点,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脆弱性三个方面选取10项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综合指数法结合GIS/RS技术对保定市地表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地表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较为脆弱的态势,其中以保定市西北部、西部、中部偏东及东南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脆弱性结构,将这些地区分成自然脆弱性主导型地区、人为脆弱性主导型地区和承载脆弱性主导型地区三类。针对自然和人为脆弱性主导型地区,提出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绿化面积等对策;针对承载脆弱性主导型地区,提出控制用水总量和人口增长、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水技术、宣传节水知识等对策。

  • 标签: 保定市 地表水资源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GIS RS
  • 简介:基于广西25个气象台站1958-2016年的气象资料,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Lee-Heghinan变异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R/S分析法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广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9年广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减小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表现出微弱增加趋势;各气象要素分别在1979年、1974年、2011年、2002年和1997年发生变异;各气象要素均表现出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复杂特性,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2a、29a、31a、26a和13a;各气象要素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未来变化趋势将继续与过去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空间上,广西年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

  • 标签: 气象要素 趋势分析 变异分析 周期分析 空间分析 广西
  • 简介:通过对沧州市50年河道断流、深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水污染情况综合分析,归纳了沧州市水环境变化趋势,提出了区域治水思路调整的目标与水环境恢复的模式以及水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河道断流 水污染 水环境恶化 恢复湿地 洪水资源化
  • 简介:本文提出采取工程措施对河口段进行清淤整治,清除受污染底泥,净化岸海域水质。合理规划河口堤线,修复受侵蚀岸滩,控制污染物排泄入海,改善岸海域水生态环境。

  • 标签: 河口 富营养化 近岸海域 生态环境
  • 简介:风能资源评估是风能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制定风能规划、风电场选址和风电功率预测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WRF中尺度大气模式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某风电场区域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时间为2011年5月19日8∶00——5月24日8∶00,采用4层嵌套结构,最内层水平分辨率为1km×1km,并将模拟结果中的小时平均风速(10m、50m、70m)、温度和压强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WRF模式对复杂地形区域进行值模拟,不但可以对风速、温度和压强进行较好地模拟,还能刻画出复杂地形局地风场特性.为风能资源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估手段。

  • 标签: 风场 复杂地形 WRF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分析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表水灌溉项目中的电气设计方案,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选用性能优越的电气设备与合适的水泵控制方式,以提高供水质量,在遏制超采的同时取得节能的效果。

  • 标签: 负荷等级 电气主接线 变频控制 用水计量与传输
  • 简介:利用天山西部地区9个县市气象站50年的降水、气温和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确定适合该区的干旱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了该区干旱指数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两种方法统计,研究区的气候类型为半湿润一半干旱区,其年干旱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性和年际变化。50年来,各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各分级年干旱指数发生的频次及频率也不尽相同,半湿润区湿润化程度较高,而半干旱区的年度和夏季的干旱化程度高,春、秋两季干湿化程度则基本相近。研究区50年以来的平均年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尤以夏季干旱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可以初步认为,水面蒸发量的显著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干旱 干旱指数 演变特征 趋势分析 天山西部地区
  • 简介: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济南市三川流域(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降雨-径流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影响到济南市城市供水和保泉工程有效实施.利用1964-2011年50年系列资料,采用滑动偏相关系数等方法,探讨三川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规律,分析引起变化的内在机制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川流域降水具有显著增加趋势;受水土保持、社会经济取用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川流域径流具有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突变点发生在1988年前后,通过1988-2011年与1964-1987年系列对比分析,流域平均降水量增加12.57%、入库径流减少8.85%.结合实地调查和水利普查数据分析,在三川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中人类活动(蓄供水工程修建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等)占主导地位.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为正效应,人类活动为负效应.

  • 标签: 降雨径流关系 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三川流域
  • 简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某水利枢纽正常运行期坝区域的流场运移规律进行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建立某水利枢纽坝区域二维水动力模型,并经过物理试验实测资料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 标签: 某水利枢纽 正常运行期 数值模拟
  • 简介:在我省关中以北及陕北地区,水平状砂页(泥)岩层广泛分布于各河流上,因而各类水库大坝大都建于其上。沿该类地层发生的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较常见,有其较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和特殊的渗流特征,不仅对大坝稳定不利,并可能产生邻谷渗漏和其他次生灾害。本文列举多个工程实例说明其危害性,针对其特征提出了坝基和岸坡地段的防渗设计的若干意见,及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坝基及坝肩的防渗标准和岸坡削坡坡比,作者提出了有别于规范规定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

  • 标签: 近水平状岩层 渗流特征 防渗设计 坝基渗漏 近水平 岸坡
  • 简介:潮河流域是北京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受环境变化影响,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严重影响到北京城市供水安全。利用水文气象长系列数据(1961-2014年)分析了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50年来在降雨波动且微弱下降趋势下,其径流呈现出较大幅度变化且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9年、1998年。1979年以后径流系数显著减少,其中1979-1998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占主导地位,其影响贡献率为-109.75%,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为正效应,影响贡献率为9.75%;1999-2014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影响贡献率为-88.97%,气候变化影响贡献率为-11.03%。

  • 标签: 潮河流域 降雨-径流 趋势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分析滹沱河全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将流域划分为3个水资源区:小觉以上区域(I区-成水和用水环境)、小觉至黄壁庄之间区域(II区-成水环境)、黄壁庄以下区域(III区-用水环境)。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数据,结合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探讨了半世纪以来滹沱河流域分区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并剖析了流域水资源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50年来,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呈现出减少趋势,不同区域减少幅度各不相同;I区和II区的水资源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但影响机理和程度有所差异;而III区的水资源变化则完全由人类活动控制,自然因素几乎可以忽略。

  • 标签: 水资源量 降水量 径流量 滹沱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