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主要介绍了我国飞机动强度技术研究范围、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重点是针对我国未来飞机低结构重量、低寿命周期成本,也为了飞机动强度技术发展和拟上新型飞机的强度特殊试验验证手段的需求,提出了今后飞机动强度的预研课题、试验技术、试验设施的研究与建设重点。

  • 标签: 动强度 技术研究进展 飞机 寿命周期成本 研究现状 结构重量
  • 简介:美国军方提出以现有发动机型号F119为基础来研制第四代轻型战机JSF,既降低了新机的技术风险,缩短型号研制周期,又可大幅度地节省项目研发资金和降低型号全寿命成本,这一思路值得关注或借鉴.通过对F-35战机基本型发动机F135和备用型F136发动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分析,阐述了军用飞机动力装置类型从常规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向非常规的变循环发动机转变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而航空动力研制方法正从"传统设计"向更先进的"预测设计"过渡.

  • 标签: JSF战机 动力装置 研制 联合攻击战斗机 F135型 F136型
  • 简介:对将来的空间运载系统来说,关键是要降低发射成本、提高运载器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对各种运载器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总体结构和推进系统先进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本文将介绍所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循环方式,接着针对各种循环类型的发动机进行运载器/推进系统组合分析,旨在确定将来的单级入轨运载器推进系统和与之相关的热力循环方式。现有的和已提出的具备完成单级入轨任务的发动机动力循环方案在此也做了阐述。

  • 标签: 单级入轨 发动机 循环
  • 简介:介绍了适航条例对民用发动机动态性能的要求,并以完成初步方案设计的某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例,开展了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动态性能模拟研究。研究了不同供油规律、不同转子转动惯量和飞机引气及功率提取对发动机加减速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动态过程压缩部件工作线的偏移情况以及影响发动机动态过程的主要热效应现象,并采用相关文献的结论对得到的加、减速时间进行了经验修正。

  • 标签: 民用 大涵道比 涡扇发动机 动态性能
  • 简介: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可调静叶调节机构设计中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丰富设计手段,提高设计效率。本文在UG环境下进行三级联调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造并将数字模型导入到ADAMS环境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

  • 标签: 调节机构 动力学 仿真 ADAMS UG
  • 简介:动态燃烧稳定性评定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鉴定考核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研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动态稳定性评定研究的相关资料,并结合CPIA655关于稳定性评定的准则,详细阐述了动态燃烧稳定性评定的研究内容,重点分析了不同扰动方法和动态压力测量的特点,并指出了动态燃烧稳定性评定的基本准则和关键技术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稳定性评定 扰动方法 动态压力测量
  • 简介: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再次表明:单级入轨可显著降低有效载荷入轨费用.因为没有分级的优势,那么单级入轨火箭就需要非常高的性能和轻的质量。在对可重复使用火箭进行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项主要研究是动力循环的选择。在普通钟形喷管发动机中,采用的是高室压的补充加注循环如分级燃烧循环或混合式预燃室全流量循环。与燃气发生器循环相比,选择这些循环方式使质量增加,但是可接受的,且性能优于燃气发生嚣循环.在塞式结构中,必须把普通燃烧室的单一圆形喉部分割为许多小的喉部摆放在发动机的周边上.这种结构与普通的钟形喷管相比,需要从中心的涡轮机伸出较长的高压推进剂导管.在分级燃烧循环中,大部分推进剂进行不完全燃烧而且低密度高温燃气需要直径较大的导管.该导管增加的质量抵捎掉了补充加注循环增加比冲所带来的好处,这就促使选择燃气发生器循环.在此将作详细比较研究.

  • 标签: 单级入轨 塞式发动机 动力循环
  • 简介:穿孔板吸声结构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短舱中。针对消声短舱穿孔板吸声结构,在切向流与偏流条件下开展了穿孔板吸声特性研究,从边界层厚度这一纽带入手得到了切向流与偏流相互耦合时穿孔板吸声结构声阻抗的理论计算公式,使用双传声器法测量了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阻抗值,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了穿孔板结构特性参数对其吸声特性的影响,并对吸声系数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为消声短舱中吸声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切向流 穿孔板 声阻抗 吸声系数
  • 简介: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渐进加力的方法来测试操纵面的旋转模态,用加大激振力的方法克服非线性的影响。但是,受激振力值及操纵面强度的限制,很难得到准确的旋转模态频率。本文对间隙条件下操纵面旋转模态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工程简单实用的操纵面旋转模态的测试方法,即预载荷法。本方法可以有效的克服操纵面间隙的影响,从而得到准确的旋转模态。最后对本方法所带的附加质量及附加剐度对操纵面旋转模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

  • 标签: GVT 操纵面 旋转模态 间隙非线性
  • 简介:全尺寸飞机结构强度静力/疲劳试验中,多采用液压加载设备进行载荷的施加,试验人员对液压泵运行状态的监测尤为重要。而液压泵多采用试验厂房外单独管理的形式,造成了试验完成后液压泵仍可能长时间运行、油温快速升高的现象。本文研制液压泵运行状态远程监测系统,保证试验人员第一时间获取液压泵运行状态,及时通知泵站值班人员关闭液压泵。结果表明,试验人员对所有在线液压泵统一监测,可以更科学地使用液压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降低液压设备的损坏率。

  • 标签: 液压泵 状态检测 远程
  • 简介:对本所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总结,既找出了实行“一所两制”的某些基本规律,展示了改革的良好效果,又摆出了尚待解决的种种问题,为今后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 标签: 国防科研体制 一所两制 改革 航空工业 企业化管理
  • 简介:恒压挤压式姿态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压力调节器对气瓶中的高压气体进行调节,并采用安全阀保证系统的安全。设计时一般保证压力调节器节流口在任何情况下均为临界截面,气体通过压力调节器节流口后压力降低,一般远高于大气压力。由于节流口后气流涡流和管路摩擦的作用,气流在到达安全阀排放口后,仍然为临界流动状态。因此,可以采用收缩喷嘴节流公式计算压力调节器节流口和安全阀排放口的压力和流量参数。根据该数学模型,计算了姿态控制系统安全阀前气体压力和流量,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可行。

  • 标签: 姿态控制系统 压力调节器 安全阀 排放
  • 简介:本文通过简介系统安全工程的概念、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系统安全工程的核心——危险分析方法,启示我们如何借鉴国外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经验,做好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安全性评估工作,预防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事故,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 标签: 系统安全工程 危险分析 安全性评估
  • 简介: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氧自生增压用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多余物是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掺杂高温氧气流安全性试验系统,为确保试验系统安全,采用水浴换热器对氧气加热,并在高温氧气流进入试验件前掺入杂质颗粒。氧自身增压管道试验件入口温度范围为380~410K,入口压力为1MPa。多余物颗粒为增压管道中常有的5种金属材料,粒径范围10~500μm。搭建了试验系统,并开展了两轮时长为400s的高温氧气流掺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管道可以适应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系统工况,受控状态下掺入少许金属颗粒的高温氧气流不会造成管道烧蚀或燃爆事故。试验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安全地获得高温氧气流,可为类似系统借鉴。

  • 标签: 运载火箭 氧气自生增压 不锈钢管道 试验系统
  • 简介:本文概括了喷嘴试验中的技术难题。指出在喷雾尺寸分布试验中首要的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液雾试样的选取:归纳了激光散射测雾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最新的进行喷雾散布试验的方法。最后概括E^3发动机双扰流器文氏管混合杯喷雾装置的冷试,指出单个喷嘴试验,喷雾装置试验与燃烧室上喷嘴试验有其对应关系,又有不同之处,强调单纯做单个喷嘴冷试是不够的,这对燃烧室研制,喷雾装置试验(具有相应空气流动)更为重要。

  • 标签: 燃烧室 燃油喷嘴 试验技术 航空燃气轮机 液滴尺寸分布试验 喷雾散布试验
  • 简介:本文对除了航空燃气轮机主燃烧室的燃油喷雾装置以外的各工业界是所用的喷嘴技术发展作概括综述。运有高速(音速或超音速)气流来雾化高粘性,易凝,磨损性液体以及形成超细喷雾是各工业界喷雾技术发展的共同点之一。雾化技术必须与喷雾散布技术结合才能达到工业装置对喷雾的全面要求。非常小流量的喷嘴与非常大流量的喷流的技术发展仍是喷雾技术上的难点,高反压下的喷雾技术研究很少,极待发展。

  • 标签: 燃烧室 燃油喷咀 工业装置 雾化技术 喷雾散布技术 超细喷雾
  • 简介:早在1998年,NASA航天技术部进入空间战略目标管理者就指派空间推进协作组(SPST)启动一项可使得优先推进技术发展途径明晰化的研究项目。这些技术发展一旦实现,将很好地满足战略发展目标。该项研究着重于地球轨道和行星转移技术。与NASA太空科学部联合进行的一项独立的研究则在于说明为满足星际运输要求需要解决的技术。该项工作的首要目标是确定为完成较宽范围空间发射任务要求的关键技术和提供一个允许对技术进行比较和按优先级排序的框架。该项研究的结果预计可作为支持实现NASA空间推进目标的未来技术发展基金的优先建议。系统与技术分组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候选的技术和提供评估过程,包括可用于对这些技术进行比较的白皮文件形式的资料。

  • 标签: 推进系统 空间技术 评估方法
  • 简介: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中,液氧质量流量通过测量体积流量乘以密度来获得,密度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质量流量的测量准确度。影响液氧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介绍了液氧密度的获取途径、计算方法,对影响密度的主要技术问题,特别是液氧温度测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采用测温法计算密度,测温点选在涡轮流量计附近,传感器选用铠装裸露式A级铂电阻,同时推荐了密度计算公式。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 低温介质 温度测量 密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