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小推力发动机的测量精度,对原测量误差大、测量结果易受环境情况影响的应变梁推力测量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采用双曲梁推力测量系统。从安装、校准等方面介绍了系统的改进措施及实际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双曲梁推力测量系统测量精度高,内阻输出低、抗电干扰性能好。

  • 标签: 推力测量 力传感器 数据分析
  • 简介:在热试验过程中,热流密度传感的系数、准确度及稳定性对热模拟试验的实施和试验结果都有很大影响。只有对热流密度传感进行精确标定或校准,保证传感精度及准确度,才能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为此对辐射式热流传感比对法校准的综合谱形、动态谱形和静态谱形等三种加载方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比六组数据,最终得出综合谱形加载方式和最小二乘法拟和求斜率的组合方案所得的热流传感系数最接近实际值。

  • 标签: 热流密度传感器 比对法校准 绝对法校准 加载方式 数据处理
  • 简介:介绍了发动机试验水击压力测量的重要性,水击压力传感进行现场校准方法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水击压力产生机理、水击压力传感测量原理,以及对国内外动态校准系统比较分析,设计了水击压力传感现场校准系统,提出水击压力传感现场校准装置设计指标、工作方式,校准装置设计难点,同时介绍了现场校准系统的关键技术。并重点论述了水击压力传感现场校准方法,对水击压力传感现场试验数据和发动机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了水击压力现场校准装置的设计可行性。最后利用校准装置进行了水击压力传感现场校准试验,对现场校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水击压力传感灵敏度系数、系统校准曲线和上升时间等。还针对试验中水击压力测量干扰信号提出了抗干扰措施。

  • 标签: 水击压力 现场校准 抗干扰
  • 简介:本文描述了NASA格林研究中心开发研制一种最低程度介入的集成传感的工作情况,该传感是为了实现高温环境下实时应变、热流的测量.该传感可封装为单一个体,可同时反映材料和组件的应力、应变等多种模式,这在发动机研制和确认阶段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主要的技术难题是把目前几种测量用的专一传感结合起来,集成为单个的薄膜传感.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把传感直接淀积(或生成)在发动机部件内部,或淀积在一个小而薄的基底膜上,可以把该膜粘贴在要测量的发动机组件上.目前已制造出了几个铂、铂-铑合金和氧化铝传感样件,传感安装在应力不变的氧化铝梁架上,在试验室进行了试验.本文讨论了设计、结构工艺及试验方面的技术难点,并列出了传感的初步试验数据,同时还讨论了今后传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测量 传感器 设计 试验
  • 简介: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传感部分反射的衍射光中心波长是由微型光谱仪进行解调的。为了解决传感系统目前所用的微型光谱仪体积较大、成本高且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本文对该传感的信号解调部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部光路进行优化,制作了一个与传感配套的微型光谱仪,光学分辨率为2nm。实验结果表明,用该光谱仪解调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的信号时多次重复测量的位移差在0.08ram以内,传感有着较好的重复性;且位移误差小于0.3mm,最大引用误差小于0.5%,满足设计指标。

  • 标签: 信号解调 微型光谱仪 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 优化设计 交叉式Czerny-Turner光路
  • 简介: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参数测量不确定度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而提高参数测量准确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测量系统现场校准。本文介绍液氧煤油涡轮泵联试中,产品自带传感现场校准技术。着重阐述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具有校准简便、准确度高,不用拆卸传感、提高测量不确定度等特点。

  • 标签: 液氧煤油涡轮泵联试 参数测量 传感器现场校准技术
  • 简介:利用真空离子束溅射技术制作薄膜传感进行瞬态温度测量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瞬态温度测试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结构热强度试验对非金属试验件表面瞬态高温测量误差相对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在陶瓷小薄片上离子束溅射生成热电极的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瞬态温度传感。在相同温升率下,用该温度传感和粘贴热电偶同时对非金属试验件表面温度进行测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制传感的瞬态高温测量误差小于粘贴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 标签: 瞬态温度传感器 离子束溅射 瞬态高温测量 非金属试验件 结构热试验
  • 简介:介绍了压力传感超低温环境下现场校准装置原理及组成,论述校准装置主要技术指标计算方法、温度调节控制算法,结合液氧推进剂条件压力参数校准要求,给出了试验现场压力传感校准装置具体实现方案。通过低温传感现场校准数据与不确定度计算,验证了低温压力传感校准装置的可行性和数据准确性。

  • 标签: 低温试验装置 标准压力源 传感器校准 不确定度计算
  • 简介:针对结构强度实验室传统传感信息管理模式效率不高的问题,对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建立基于B/S架构的传感信息管理系统,在实现信息在线共享的同时,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选用合适及更为优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工具进行B/S架构设计,实现对传感信息管理的升级,有效提升实验室设备使用时的工作效率,对加快试验进度以及缩短试验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B/S架构 传感器信息 管理系统
  • 简介:研究了超声压电传感对铝合金LY12-CZ螺接结构的动态疲劳监控,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较为适用的监控结果。监控方法可供结构使用过程和全尺寸结构试验现场参考使用。

  • 标签: 动态监控 超声波 传感器 板波(兰姆波)
  • 简介:基于静电感应原理,结合航空发动机尾喷管结构和模拟实验环境要求,设计了一种用于气路荷电碎屑监测的静电传感。通过荷电碎屑模拟实验,证明了该静电传感监测荷电碎屑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碎屑荷电量、碎屑与探极表面相对位置对传感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碎屑荷电量越多,传感输出电压幅值越大;同一轴向位置,随着碎屑与探极表面径向距离的增大,传感输出电压幅值迅速减小;碎屑与探极表面径向距离一定时,碎屑与探极末端轴向距离越大,传感输出电压幅值越小。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实验过程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气路故障 荷电碎屑监测 静电传感器 模拟实验 探极表面
  • 简介:介绍了压气机进口压力畸变场测试用传感实时校准系统的技术要点、系统构成和校测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后,能在保证测试精度前提下节省测压系统经费,适用于压力传感多,量程一致的的压力测试中。

  • 标签: 压力畸变场 传感器 实时校准系统 压力测试 压气机进口
  • 简介:通过对综合电子调节低压压气机导流叶片调节通道(即PHA通道)内部电路和控制规律的研究,以及低压压气机叶片角位移传感(即α1角位移传感)特性的外部测试,设计了模拟传感的试验方案。该方案采用硬件电路对综合电子调节输入传感的信号进行调制,采用软件编程对模拟传感进行调制。试验结果表明,模拟传感可以完全替代真实传感的功能。且满足一定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为综合电子调节的离位检测及其数字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低压压气机 综合电子调节器 涡扇发动机 导流叶片 角位移传感器 控制规律
  • 简介:为了研制Cf/SiC复合材料推力,对Cf/SiC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Cf/SiC复合材料在空间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及力学性能;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法制备抗氧化涂层;采用自动缠绕成型工艺制备Cf/SiC复合材料喷管;采用Ti-Ni复合钎料进行了高温钎焊试验,获得了最优的钎焊工艺参数,完成了Cf/SiC复合材料与金属铌的钎焊连接;制备了试验样机并进行了热试车考核。结果表明,Cf/SiC复合材料在经历各种空间环境后,仍可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涂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热试车过程中,稳态试车室压平稳,脉冲工作时,推力响应迅速,脉冲一致性好;燃烧效率达到设计要求,钎焊缝结构完好,Cf/SiC复合材料喷管无明显烧蚀,热试车圆满成功。

  • 标签: 推力器 CF/SIC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钎焊
  • 简介:氟塑料具有良好的耐介质性能,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生产成复合半膜可以达到长期贮存推进剂的目的.通过重复性的工艺试验和系统分析,确定了一套完整的橡塑复合半膜生产成型工艺,提高橡塑半膜之间的粘接强度,消除夹层中的气泡,保证橡塑复合半膜满足要求.

  • 标签: 橡塑复合半膜 粘接工艺 成型工艺 粘接强度 化学处理法
  • 简介: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往往存在一定的初始分层缺陷,初始分层缺陷的数值模拟较为困难。若将分层两侧子板定义为接触关系,模型收敛速度很慢。若将分层缺陷挖空,则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分层两侧的子板会发生相互嵌入的现象。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建立了一种特殊本构关系的粘接元,该粘接元仅有法向抗压刚度,没有法向抗拉和面内剪切刚度,很好地克服了数值计算中出现子层相互嵌入的现象,并提高了模型计算时的收敛速度。

  • 标签: 分层缺陷 自定义粘接元 子层嵌入 收敛速度 本构关系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复合倾斜导叶的冷却结构形式:叶背区采用冲击冷却形式,前缘和叶盆区采用气膜覆盖冷却技术,尾缘区采用带冲击的扰流柱强化冷却技术;利用热分析软件包对复合倾斜导叶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利用冷效试验对复合倾斜导叶的冷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复合倾斜导叶的冷却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 标签: 高压涡轮 复合倾斜导叶 设计 气膜覆盖冷却 扰流柱 航空发动机
  • 简介:本文从主次流气动参数(相对静压降、主次流温比、主流马赫数等)和冷却结构(冲击高度、开孔率等)两方面比较分析了两种双层壁复合冷却结构及对应的单层壁冷却结构的冷却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气动参数中相对压降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大,结构参数中冲击高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小,而试验孔板开孔率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大。增加冲击板后的双层壁复合冷却结构冷却效率大大增强。

  • 标签: 冲击冷却 发散冷却 气膜冷却 冷却效率
  • 简介:对两种结合界面形式(共固化及缝合共固化)的复合材料典型单元,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结构进行了渐进式破坏分析和强度定量评估,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

  • 标签: 缝合共同化 初始损伤 失效机理 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