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人与自然》杂志约我写篇短文。本来想谈谈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一点感受。正好在为《自然之友通讯》辑录一批入会申请信,其中不少读后都使我十分感动。由是使我产生与大家共享他们来信的念头。随意选的这几位来信者中,有教师.企业、打工仔、子弟学校校长.也有普通职工。他们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职业。都不是什么名人大款.更不是什么“星”级人物.但却怀有一份崇高的理念和追求.从而使他们的人格显得比前者之中的一些人要高尚得多。

  • 标签: 校长 教师 子弟学校 杂志 短文 理念
  • 简介:曾有中国学者在面对国民生产总值(GDP)连年上升,而人们幸福指数下降的问题时回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朝着更加注重人文与自然的方向发展。追求身心一体、自我和他人一体、人和自然一体的哲学观。

  • 标签: 中国式 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学者 发展趋势 幸福指数 哲学观
  • 简介:2006年秋大,我到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峰湖码头进行采访调查,看到被严重污染的峰湖和水面上肆意蔓延的水葫芦,水浮莲以及冒险航行的民船,不禁忧心忡忡,并现场拍下了几幅照片。

  • 标签: 重污染 罗平县 云南省 水葫芦 水浮莲
  • 简介:桂林山水把秦大院这座典型的北方建筑群落修改成了另外一番模样。秦大院与周边灵秀的山水有着相互映衬的对应关系,它混杂在形态显得有些粗陋的桂北乡间民居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身世不凡,又来路不明。在时间还没来得及彻底风干它的汁液时候,那些古老的讯息还会以潜行的姿态来到你的面前。

  • 标签: 桂林山水 建筑群落 对应关系 民居建筑
  • 简介:《“毒”报道12则》——人们用毒有时候是出于邪恶的动机,有害的东西一点点就会造成大灾难;有时候是为了治愈疾病,有益的东西一点点就可带来实质性的转机,毒物已存在了数百年,今天,它们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本文全面地介绍了12种毒药的传奇故事。

  • 标签: 传奇故事 实质性
  • 简介:近期,德国哥廷根大学古生物学家AlexanderSchmidt和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发掘恐龙时代的非洲古森林时发现了30个琥珀化石,这也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在非洲发现的第一批琥珀化石。这些史前昆虫和植物孢子在距今大约9500年前封存于位于如今埃塞俄比亚中部森林的黏稠树脂中。

  • 标签: 化石 琥珀 昆虫 SCHMIDT 古生物学家 埃塞俄比亚
  • 简介:在考古学上,被冠名为“文化”的遗址委实不多,是什么让“上山遗址”成为众所瞩目的“上山文化”?“上山文化”真的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早3000年?1年以前长江下游的原始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 标签: 长江下游 史前文明 稻米 文化 考古学 上山
  • 简介:“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但那只是个中国古代的寓言,难道在现代世界真实的生活中会有人傻气得像愚公一样去移山吗?2001年仲夏,我一驾车到美国中西部旅行,行程三干英里,见闻不少,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特别感动,汪明了我是多么的孤陋寡闻。原来美国南达科他州真有这么一个雕刻艺术,一个现代愚公,把一生奉献给了雕刻一座大山!

  • 标签: 雕刻家 美国 柯尔沙克 人物传记
  • 简介:高黎贡山,过去在我的认知里面,只是一个遥远且带有神性的概念,仿佛是个男性山神的名字(据说高黎是景颇族一个家族的名字,贡是景颇语的"山"。高黎贡山因此得名)。其原因大概是"高黎贡"这个名讳不在我们常规使用之列,天然带有某种神秘。其后作为知识性补充,才知这座巍峨于滇缅边境的高山非但满腹宝藏,更令古今中外名人载于典籍,由于二战时作为滇缅战场盟军反攻之地,更在相当长时间里激发了后世子孙一探究竟,缅怀先辈之心。今天,友人相邀前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构成——百花岭,我终于得以把自己渺小的存在和它联系在了一起,亲眼领略它的雄姿。

  • 标签: 百花岭 露天电影 电影放映设备 就这样 最终目的地 在路上
  • 简介:2015年6月11日,中国地球化学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傅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一位中国环境保护的学术泰斗、有机石油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温和可亲的谦谦长者离我们而去。听到这个悲痛的消息,不敢也不愿意相信。我与傅先生相识多年,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像父亲一样给予我很多指导、关怀和帮助,回想与傅先生相识的点点滴滴,他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永远无法忘怀。

  • 标签: 环境基准 傅家谟 学术委员会 石油地球化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