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人与自然,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的历史甚至比“道德”这个公认的最古老的命题之一还要长。

  • 标签: 国家公园 发展史 人类 人与自然
  • 简介:雪团和小粉是2018年3月在洱海月湿地公园出生的两只小鷉。它们的家禽游客行走的栈道非常近,在芦苇丛的一个角落。常常有人看着它们一家,议论它们,也会有形形色色的鸟类邻居在它们的巢周围来来去去,有些可说是奇怪的邻居。

  • 标签: 湿地公园 日志 邻居 栈道 角落
  • 简介:主要对长沙市8个典型城市公园绿地的春季景观植物进行调查,分别记录了春季观花、观叶以及观果植物的观赏期及观赏特征,总结出长沙市春季观花植物的花期、花色、花相特征以及春季色叶植物和春季观果植物的观赏特点,为长沙地区春季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春季景观 观赏特征 公园 长沙市
  • 简介:海岸边古树参天,雨林里狼熊时现,沙滩上涛声阵阵,大洋中鲸鱼漫游……能把这么多大自然美好景象融合在一起的海岸公园,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这,就是著名的太平液压国家雨林公园(PacificRimNationalPark)。它坐落于加拿大西海岸温哥华岛的南面,覆盖100多平方公里土里,

  • 标签: 加拿大 太平洋国家雨林公园 热带雨林 自然保护 物种
  • 简介:2016年夏天,一场十几年来最大的洪水几乎淹没了印度卡齐兰加国家公园90%的区域,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洪灾。这次洪水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对野生动物比如犀牛也是一场灾难。

  • 标签: 国家公园 洪水 印度 犀牛 野生动物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跨越川陕甘三省,涉及多方利益相关主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有所不同,为平衡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协调解决各方之间的矛盾,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当务之急.通过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体系、反馈体系、运作体系,落实生态补偿工作,树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典范.

  • 标签: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生态环境建设 国家公园体制
  • 简介:根据龙岩市土地资源特点,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敏感级"上升到2012年的"良好级",期间2004-2008年一直处于"风险级",说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的同时仍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为龙岩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指标体系 龙岩市
  • 简介:依据统计资料,基于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计算出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湘西州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全州缺乏处于较安全安全状态的县市,大部分县市均处于较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态.其中,吉首市和凤凰县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图3,表4,参25.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湘西州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区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通过ICP-AES法测定了26个云南野生牛肝菌居群中As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种类牛肝菌对As的富集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的As污染水平;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As允许摄入量评估野生牛肝菌的As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中As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菌盖的As平均含量在(0.18±0.31)~(13.33±2.21)mg·kg^(-1)dw之间,菌柄的As平均含量在(0.06±0.10)~(17.09±5.8)mg·kg^(-1)dw之间;表明牛肝菌对As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牛肝菌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2)不同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的As污染指数分别在0.35~26.66及0.12~34.20之间,且多数牛肝菌的As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多数牛肝菌的As含量超过GB2762-2012规定的限量标准,处于重污染水平;(3)若成年人每周食用500g新鲜牛肝菌,则通过牛肝菌摄入的As均低于FAO/WHO规定的PTWI标准(As≤0.9mg),未达到As暴露水平;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通过野生牛肝菌摄入As元素外还会通过其他食物(大米、肉类等)、饮水、呼吸等途径摄入As元素,因此,为了防止As暴露危害人体健康,不宜大量或长期食用野生牛肝菌。

  • 标签: 野生牛肝菌 健康风险 单项污染指数 云南
  • 简介: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法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 标签: 六价铬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基准最大浓度(CMC) 基准连续浓度(CCC)
  • 简介: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 标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生态风险评价 熵值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 简介:2014年5月1日,中国检科院化学品安全研究所成为中国唯一加入WHO化学品风险评价网络成员。已加入该网络的成员包括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卫生署(ANS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奥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田纳西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俄罗斯联邦科学中心、加拿大卫生部、意大利农药与健康风险防范国际中心(ICPS)、葡萄牙国立卫生研究所以及国际毒理学联盟和欧洲生态毒理学中心。

  • 标签: 化学品安全 评价网络 风险防范 研究所 WHO 中国
  • 简介:分析重金属在"环境-牛肝菌-人体"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为牛肝菌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食用安全评价提供依据。采用ICP-AES法测定云南野生牛肝菌及其生长土壤中Cd和Hg含量,分析牛肝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牛肝菌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联系,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重金属Cd和Hg的来源;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Cd或Hg的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tolerableweeklyintake,PTWI)评估牛肝菌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种类、产地牛肝菌中Hg和Cd含量具有差异,菌盖中Hg、Cd的含量分别在0.92~16.00mg·kg^(-1)dw,4.97~24.07mg·kg^(-1)dw之间,菌柄的Hg、Cd含量分别介于0.46~8.2mg·kg^(-1)dw和2.11~22.08mg·kg^(-1)dw之间。同一种牛肝菌菌盖中Hg或Cd的含量均高于菌柄(Q(C/S)〉1),表明牛肝菌菌盖对Hg和Cd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2)牛肝菌菌盖和菌柄对Hg的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factor,BCF)分别在1.72~19.12和1.30~6.40之间,菌盖、菌柄的Hg含量均高于相应生长土壤的含量,其中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菌盖的Hg含量是土壤的19.12倍,表明牛肝菌中的Hg不仅来自土壤,根据山地"Hg诱捕效应"及云南大气Hg升高的相关报道,可以推测云南野生牛肝菌中的Hg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牛肝菌菌盖、菌柄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在0.16~1.82和0.07~1.67之间,多数牛肝菌的Cd含量低于土壤含量,表明牛肝菌中的Cd主要来自生长土壤。(4)假设成年人(60kg)毎周食用300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牛肝菌菌盖、菌柄的Hg摄入量低于PTWI(Hg)标准,Hg的暴露风险较低(假设未通过其他途径摄入Hg);食用300g黑粉孢牛肝菌菌盖或菌柄摄入的Cd达到0.722mg和0.662mg,超过PTWI(Cd)标准,食用有Cd暴露风险。

  • 标签: 重金属 野生牛肝菌 食用菌 富集系数
  • 简介:为评价黄枙子的食用安全性,以提高黄枙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本研究对黄枙子中枙子黄色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量.将黄枙子光波消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的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黄枙子中的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本研究以砷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大鼠精子畸形、大鼠骨髓细胞微核、180天喂养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0批黄枙子样品中,其水溶出物中的砷、汞、镉含量分别为:w(汞)≤0.0153ug/g、w(砷)≤0.0613ug/g,w(镉)≤0.0167ug/g,均极其微小;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18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无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黄枙子中的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 标签: 黄枙子 枙子黄色素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简介: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对水生生物给送试验化学物质的方法,以用于评估经口暴露的影响。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将一种试验化学物质封包在生物高聚物纳米颗粒内,然后,通过pH变化触发在试验生物体的消化系统内将该化学物质释放出来。

  • 标签: 纳米颗粒 水生生物 生态毒理学 生物毒性 环境安全 评估
  • 简介:中国不断发生的重大环境突发事故使得环境风险管理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有效和实用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风险地图已成为环境风险管理中迅速崛起的新领域。风险地图不但可以探讨污染物效应的空间特征,而且可作为风险可视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调研和分析大量文献,在描述了环境风险地图的功能、重要的风险地图类型基础上,以一个城市为例展示了风险图制作流程,最后,对环境风险地图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环境风险地图 风险管理 政策建议
  • 简介:针对欧洲化学品管理系统REACH的数据要求,本文提出许多改进建议.要实施根据物质的有害作用进行分类的当前标准,这些数据要求显得不足.在数据收集中以产量作为优先制定的标准,这是成问题的.提出了优先制定机制的三项替代建议:物质的化学性质:低层次检测的结果;对自动检测的激励.一个新的分类办法(未充分研究)亦被提出.在这个办法里,物质将根据警示标识予以鉴别.

  • 标签: 为基础化学品 化学品管理 科学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