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第1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前夕,首都出版界、学术文化界和环保界人士以及众多媒体记者共60余人于9月15日下午聚集和敬府宾馆,座谈云南教育出版出版的《人与自然》杂志及同名文库。大家对杂志创办两周年与同步推出的“人与自然文库”十余种图文书所取得的成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并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对进一步办好杂志与文库提出了有益的意见,

  • 标签: 《人与自然》杂志 出版物 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 栏目设置
  • 简介:为了研究土壤和沉积中凝聚型有机碳(碳黑、干酪根)的含量及其对多环芳烃(PAHs)分布和提取的影响,分别用三氟醋酸(TFA)和在375℃下通氧燃烧的方法从珠江三角洲2个污染土壤和5个河口沉积样品中提取酸非水解有机碳(NHC)和碳黑(BC);用索氏抽提法和不同溶剂的加速溶剂萃取法(包括连续加速萃取法ASESum和标准溶剂萃取法ASESTD)抽提土壤和沉积中的多环芳烃,并在不同温度梯度(25℃到150℃)下用水为溶剂加速溶剂萃取其水溶态.结果表明,1)NHC是珠江三角洲土壤和沉积中总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NHC碳明显高于BC碳。NHC和BC分别占土壤和沉积中有机碳的25.6%~73.8%和4.64%~17.3%.2)3种有机溶剂(丙酮、甲苯1、甲苯2)连续抽提的PAHs含量是索氏抽提的2.11倍;5种ASE方法(丙酮、甲苯1、甲苯2、ASESum、ASESTD)提取的PAHs含量与NHC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比PAHs含量与BC或无定型有机碳(AOC)含量的相关性更明显.3)在不同温度梯度下水溶态PAHs浓度符合Van’tHoff方程.研究说明除了BC外,非水解有机碳对土壤和沉积中PAHs的分布和提取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非水解有机碳 碳黑 多环芳烃 加速溶剂提取 土壤 沉积物
  • 简介: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 标签: 斑马鱼 急性毒性 硫代磷酸酯类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QSAR
  • 简介:作用位点和作用机理相同的污染通常具有毒性加合作用,但是各个污染对总体毒性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等毒性当量方法进行归一化。本研究选取了5种具有较强芳烃受体效应的多环芳烃(PAHs),通过大鼠肝癌细胞株H4ⅡE体外EROD酶诱导试验,得到相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并计算了单个PAH的毒性当量因子(EROD-TE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AH对EROD响应的EC50有较大区别,毒性相对强弱按照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苊的顺序递减,对应的EROD—TEF值分别为1.1×10^-4、3.0×10^-5、3.9×10^-6、2.8×10^-6和1.5×10^-6.利用所得到的EROD—TEF值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测定的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中16种PAHs的浓度,计算得到5种PAHs的2,3,7,8-TCDD毒性当量TEQPAH,并与体外EROD酶诱导生物测试方法测得的表层沉积毒性当量EROD—TEQ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5,P〈0.05),证明实验测得的EROD-TEF值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所研究的沉积样品中5种PAHs对总芳烃受体效应的贡献均大于50%,表明PAHs是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中主要的芳烃受体效应活性物质,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 标签: 多环芳烃 毒性当量因子 毒性当量 EROD酶
  • 简介:检测了珠江三角洲河流及南海近海表层沉积中2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其含量范围为138~6793ng·g^-1,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水体沉积中多环芳烃来源主要有石油排放,煤、木柴等低温燃烧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及生物成因。其相对贡献分别为石油排放占36%、煤、木柴燃烧占27%、机动车尾气占25%,自然来源占12%.珠江、东江河流沉积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工业和生活废物的直接排入和机动车尾气的近距离沉降。西江沉积中多环芳烃大气沉降是主要输入途径,南海沉积中多环芳烃河流输入是主要途径,在多环芳烃由河流向海洋的输送过程中,茈可以作为一个有效指标示踪河流输送的多环芳烃。风险评价表明,东江及珠江部分河段沉积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危害,其它区域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 标签: 多环芳烃 来源 迁移途径 风险评价 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