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眩晕/前庭医学的快速发展,前庭康复治疗作为外周及中枢眩晕/前庭疾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将聚焦于前庭康复临床研究,分别针对前庭康复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况及在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科学/规范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 标签: 前庭疾病 前庭康复 治疗 循证证据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效果作用。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治疗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是单纯行康复治疗仪治疗的34例产妇,研究组是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的34例产妇,对2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产妇术后1d、3d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3.53%、94.12%,对照组分别为50.00%、70.5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乳汁增加时间、子宫下降高度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产后康复剂联合康复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改善排气,适合临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剂 康复治疗仪 剖宫产 康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其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早期进行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指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能显著改变患者运动功能、防止致残及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脑瘫患儿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教育康复联合医疗康复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诊治的10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每组50例,其中研究组进行教育康复联合医疗康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等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联合康复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功功能评分以及临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临床研究数据结果相互比较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康复从理论教学角度出发,对患儿进行健康意识的灌输,教育患儿树立起认知范围内的健康知识意识,进而提升患儿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医疗康复,在医护人员专业治疗方案及治疗干预下,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有效的医疗治疗康复干预,能明显提升患儿临床效果,促进机体健康恢复,提升患儿生命安全质量,在临床上具备大力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教育康复 医疗康复 脑瘫患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尺骨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接诊的86例尺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前后其腕关节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腕关节的尺偏角、桡偏角、背伸角和背屈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的尺偏角、桡偏角、背伸角和背屈角均大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尺骨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其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尺骨骨折患者 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感觉训练及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中心2020年1至12月就诊的95例平衡障碍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常规治疗后,恢复欠佳或未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的患者,经全面评估后,行多感觉训练及康复治疗1个月。对治疗前后的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眩晕障碍量表(DHI)、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信心量表(ABC)、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行多感觉训练及康复治疗的平衡障碍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44±14)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VAS[(2.1±1.1)分比(5.9±2.5)分,P<0.01]、DHI[(15.6±7.7)分比(33.1±13.2)分,P<0.01]、SSS[(1.5±0.6)分比(2.4±0.8)分,P<0.01]、PHQ9[(6.0±2.7)分比(8.6±4.3)分,P=0.01]、GAD7[(5.2±2.6)分比(9.5±2.8)分,P<0.01]评分均降低;BBS[(53.4±10.0)分比(34.8±10.7)分,P<0.01]和ABC[(89.6±8.0)分比(55.7±21.8)分,P<0.01]评分均升高。结论多感觉训练及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平衡障碍人群的眩晕控制率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并可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眩晕 平衡障碍 多感觉整合 康复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康复性方法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在进行神经护理过程中采用康复性护理方法,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肢体残疾的几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佐治小儿鹅口疮的疗效。方法将65例儿童鹅口疮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后,用制霉菌素粉末涂口腔3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一周,两组治疗三天后评价疗效并随访三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复发率为1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复发率32%,两组有效率比均有显著差异(X2=9.12,P<0.05),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23.45,P<0.01)。

  • 标签: 儿童鹅口疮 康复新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20例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治疗中风偏瘫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将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使用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治疗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的患者中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中风偏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康复治疗仪在产后临床应用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研究时段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试验组(56例,采纳针灸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纳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临床疗效、VAS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43%)显著较对照组(76.79%)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试验组VAS评分、复发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针灸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腰腿疼症状,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针灸 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