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韧带(MPFL)联合全腱止点上移手术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四头肌挛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HDP)患者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37膝)骨骺尚未闭合的HD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12膝)合并严重四头肌挛缩需要进行上述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0~14岁,平均(12.1±1.4)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临床查体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平片的适合角及外侧髌骨角评估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10例(12膝)患儿平均随访23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均未出现感染及髌骨再次脱位等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7±9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6±6(t= −23.155,P<0.05)。股关节适合角由术前的72.4°±17.2°改善到末次随访的-7.5°±4.8°(t=21.392, P<0.01),外侧角由-64.6°±9.4°改善为6.5°±3.7°(t=-22.874, P<0.01)。结论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韧带联合全腱止点上移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四头肌挛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满意。

  • 标签: 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 髌股韧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韧带(MCL)断裂使用半月板进行修复的病例。本病例采用半月板修复膝关节置换术中MCL断裂并获得成功,目前本治疗方法少见相关文献报道。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副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膝前内侧切口内侧肌下入路中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的方法,探讨在此处直视下阻滞该神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50~87(7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膝前内侧切口内侧肌下入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视下隐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VSNB+PIA组)和单纯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PIA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内帕瑞昔布应用率。结果两组术后静息状态VA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5,P<0.05),其中VSNB+PIA组术后4、8、12、24 h静息状态VAS分别为(1.3±0.8)分、(1.4±0.7)分、(1.7±0.8)分、(3.1±0.8)分,低于PIA组的(1.6±0.9)分、(1.8±0.8)分、(2.3±0.9)分、(3.6±0.8)分(均P<0.05)。两组术后活动状态VA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32,P<0.05),其中VSNB+PIA组术后4、8、12、24 h活动状态VAS分别为(2.0±0.8)分、(2.2±0.7)分、(2.7±0.6)分、(3.7±0.7)分,低于PIA组的(2.3±0.8)分、(2.7±0.7)分、(3.3±0.8)分、(4.4±0.7)分(均P<0.05)。VSNB+PIA组术后72 h内帕瑞昔布应用率为14%(7/50),较PIA组的34%(17/50)减少(P<0.05)。结论膝前内侧切口的内侧肌下入路容易显露收肌管以远的隐神经,直视下进行该处隐神经阻滞的联合镇痛方法,比单纯关节周围浸润镇痛法更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隐神经 股内侧肌下入路 疼痛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CT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明实债是一种创新性的投资方式,但是这种交易模式背后有着相当程度的法律风险。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明实债的交易结构、法律性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以期对明实债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明股市债 借贷 投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阔韧带肌瘤手术的手术技巧及减少术中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妇科共收治20例阔韧带肌瘤患者,根据肌瘤类型、大小,术中先缝扎子宫血管或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剔除肌瘤后再行全子宫切除,减少肌瘤剔除操作中出血;术前明确诊断者行输尿管逆行插管,以防止术中输尿管损伤。结果16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例单纯行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200ml3例,200ml~500ml15例,>500ml2例,平均370ml,其中5例髂内动脉结扎术者平均出血量在300ml以内,无手术副损伤。结论阔韧带肌瘤可引起子宫变形变位,毗邻器官解剖位置改变,容易造成手术并发症,术前明确诊断者行输尿管逆行插管,可有效预防输尿管损伤;较大阔韧带肌瘤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再剔除肌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阔韧带肌瘤 手术技巧 并发症
  • 作者: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武宏伟518049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华夏教育》 2009年第7期
  • 机构:自从教师评定职称将“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必备条件之后,人们对此是非曲直的议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08年海南省首先冲破教师职评论文一票否决制的藩篱,不再将发表论文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硬性条件。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将本来就有争议的问题讨论推向了高潮。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人们拭目以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先进韧带增强装置(LARS)进行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规范人工韧带临床应用寻找依据。方法建立中国人工韧带研究小组,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2004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国20家骨科运动医学中心采用LARS进行ACLR(LARS-ACLR)的病例进行随访。通过随访研究和病例筛查,确认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累积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累积失败包括移植物断裂和临床失败两种情况,其中移植物断裂经关节镜确认,临床失败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膝关节活动度受限(膝关节伸直受限>5°、屈曲受限>15°,与健侧对照);(2)关节松弛(Lachman试验≥Ⅱ级、pivot shift试验≥Ⅱ级、胫骨前移量双侧差>5 mm)。收集累积失败病例人口统计学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累积失败率、并发症率、累积失败病例中不同程度关节症状的构成比、失败原因的构成比。结果共完成1 705例LARS-ACLR,1 393例满足标准纳入研究,其中247例失访,1 146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83.3%,随访时间M(Q1,Q3)为87.1(68.2,116.0)个月。98例患者确认发生不良事件,包括累积失败51例和并发症47例,累积失败率为4.5%(51/1 146),并发症发生率为4.1%(47/1 146)。累积失败时间M(Q1,Q3)为12(7,24)个月,其中44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86.3%,44/51);39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76.5%,39/51);31例患者出现关节肿胀(60.8%,31/51);25例患者出现关节别卡感或交锁(49.0%,25/51);10例患者屈曲受限>15°(19.6%,10/51);1例患者伸直受限>10°(2.0%,1/51)。累积失败的51例患者中,32例存在明确的骨隧道定位错误(62.7%,32/51);25例患者由于再次外伤断裂(49.0%,25/51);21例患者镜下确认移植物断裂(41.2%,21/51);8例患者为螺钉松动(15.7%,8/51)。4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螺钉相关问题20例(1.7%,20/1 146);轻度滑膜炎18例(1.6%,18/1 146);关节粘连6例(0.5%,6/1 146);感染3例(0.3%,3/1 146)。结论LARS-ACLR术后远期的累积失败率为4.5%,并发症发生率为4.1%。关节不稳和疼痛是LARS-ACLR累积失败病例的主要关节症状;骨隧道定位错误是人工韧带失败的首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先进韧带增强系统 不良事件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临床非常常见,Pijnenburg1等研究发现美国每天约有23000例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张辉2等也认为据估计每天1万人中即有1例踝关节内翻损伤,可占急诊检查病例的7~10%,大约占运动伤的16~2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踝关节运动和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损伤后易引起踝关节失稳及载荷传导紊乱,进而影响踝关节的功能,甚至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为了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尤为重要,而目前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较少且治疗观点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文献予以复习,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Ⅳ°损伤的治疗观点加以总结,以供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损伤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关节镜下解剖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经术后6个月观察膝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后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和供区的动脉重建术式方法以健侧小腿内侧作供区,以胫后动脉为蒂,切取游离分叶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利用大隐静脉,用“半对半”的简单方法重建胫后动脉。结果107位病人采用了胫后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分叶皮瓣游离移植和这种动脉重建术式,全部皮瓣成活。无1例出现术后血管危象而再次手术,皮瓣外观及感觉良好,供侧肢体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胫后动脉游离分叶皮瓣的血管粗大,吻合通畅成活质量可靠;重建动脉降低了供区损失,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标签: 胫后动脉 小腿内侧分叶皮瓣 血管危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