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多种穿越式的复杂隧道工程不断出现,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问题也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碎屑流地层大断面施工一直都是铁路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而本文首先通过对碎屑流地层施工的主要特性的探究,分析了当前技术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我国铁路隧道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 标签: 碎屑流地层 大断面 铁路隧道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为了减轻交通拥堵情况,许多城市都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在地铁隧道施工时,人们往往考虑的是地面上的建筑是否会受到影响,或者是担心对环境和绿化能否造成伤害,却忽略了隧道在开挖时,会对地表和地层造成位移,因此,人们在地层这方面的认知并没有太过充分。所以本文将会主要探讨地铁隧道在施工时,对地层位移规律进行讨论。

  • 标签: 地铁隧道 施工方法 地层位移规律
  • 简介:摘要隧道塌方灾害一直是困扰我国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的重要难题。准确确定围岩压力成为浅埋隧道结构设计和防止围岩塌方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隧道变形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浅埋双地层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建立了围岩压力与初期支护收敛变形之间的关系,由变形监测数据计算出水平围岩压力并反算围岩力学参数,进而计算得到垂直围岩压力。以厦门市祥岭隧道为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计算方法得出的顶部围岩压力为47.35kPa,底部围岩压力为17.22kPa,垂直围岩压力为199.41kPa,均在传统计算方法结果的范围之内,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浅埋双地层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浅埋隧道 塌方灾害 双地层 围岩压力 力学模型
  • 简介:摘要山岭隧道进洞初期往往会遇到覆盖层较薄弱的浅埋段,由于浅埋段围岩稳定性较差,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则容易引起边仰坡垮塌。本文以莆永高速大鼓山隧道为实例,介绍软弱富水地层隧道边仰坡稳定控制的施工技术要点。

  • 标签: 软弱富水 隧道 边仰坡 稳定控制
  • 简介:摘要:深圳地铁八号线二期大梅沙站-小梅沙站区间穿越多处孤石及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盾构安全顺利施工,在盾构穿越前需对孤石及上软下硬地层进行预处理。本文主要依托深圳地铁八号线二期大梅沙站-小梅沙站EPB/TBM双模盾构穿越孤石及上软下硬等不良地层进行分析,为后续类似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复合地层 双模盾构机 孤石 上软下硬 预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疏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营造便利城市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以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为核心,将岩溶、土洞复合地层地铁施工作为研究重点,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框架体系下,从多个维度出发,明确岩溶、土洞复合地层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模式,以期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 标签: 地铁隧道 岩溶土洞 复合地层 盾构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我国地形具有构件复杂、地质多变的特点,这就导致在隧道工程建设环节隧道围岩建设工艺较复杂。隧道围岩性质的复杂增加了板岩隧道变形风险概率,特别是在碳质板岩地层隧道建设过程中。本文针对某隧道碳质板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结合碳质板岩地层隧道施工要点,对碳质板岩地层隧道变形期间地质特性及变形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变形控制措施。

  • 标签: 炭质板岩 地层隧道施工 大变形防治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铁建设规模和数量逐渐拓展和增加,不过地铁施工作业的开展对于周围地层有着直接的影响,长时间下来的话,将会使得近接桥桩产生大面积沉降或者是差异性沉降现象,进而对桥梁质量产生干扰,无法将桥梁自身优势有效体现出来,甚至还为后期运行埋下了严峻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在新建隧道施工作业开展期间,采取何种方式保障既有结构以及施工安全程度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难点。本文主要论述了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对桥梁桩基的影响情况。

  • 标签: 隧道施工 地层位移 桥梁桩基 产生的影响
  • 简介:摘要特殊砂卵石地层中,既有运营地铁隧道上方近距离顶管法施工市政管线工程对地铁隧道运维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成都特殊砂卵石地层中相关工程,对采取注浆加固措施与未采取注浆加固两种工况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近距离顶管法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以及两种工况下的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上跨地铁区间隧道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大幅度减小安全影响。为今后同地质条件下类似工程提供可靠借鉴。

  • 标签: 砂卵石地层 地铁隧道 顶管 安全分析。
  • 简介:摘要:伴随时期隧道工程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行业,对隧道工程建设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尤其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技艺要求是非常高的。就拿红砂岩地层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来说,以前常用的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了,相关施工团队必须在现实的基础上改革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不断推动隧道建设的发展进步。本篇文章就将依据张吉怀铁路的毛冲 2号隧道的现实状况,分析研究能够应用到红砂岩地质隧道快速下穿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施工方案即三台阶临时仰拱施工工法。

  • 标签: 红砂岩 隧道工程 高速公路 施工技术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地下交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盾构施工中面临淤泥质土、人工填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不同土质的软弱地层,本文以广州市地铁13号线朝阳~庆丰站区间施工中盾构施工为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在软弱地层中为避免工后沉降,针对区间隧道轨面以下仍存在软弱地层的地段采用小导管注浆进行软基加固。针对地面无施工条件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盾构技术在以后软土地层施工中的技术优化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盾构区间隧道作为地下工程的建设重点,在许多中心城市得到了应用。盾构隧道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施工速度快、不受气候和地形限制、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城市复杂环境和自身施工方法的限制,盾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周围地层的变形,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 标签: 地铁隧道 盾构施工 建筑结构 影响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增加,在我国地铁和市政工程中,浅埋暗挖法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其他方法,浅埋暗挖法的优势和特点更加显著。本文主要探究分析上软下硬地层浅埋暗挖隧道覆跨比。

  • 标签: 上软下硬地层 浅埋暗挖 隧道 覆跨比
  • 简介:(中铁一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250)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建设项目愈来愈多,地铁隧道施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天津地铁10号线金贸产业园站至方山道站盾构区间下穿铁路施工,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双线盾构隧道穿越铁路工程中对铁路路基和高架桩基等变形影响规律。揭示盾构下穿期间隧道与铁路变形数据的关系,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类似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铁路;盾构;下穿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城镇人口也在迅猛增长。在此条件下,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匹配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出行需求,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最为典型。 铁路(高速铁路)一般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而城市内部则需要更加灵活方便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软土地区的地铁建设施工中,为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必须谨慎选用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法。盾构法依靠其独有的优势以及成熟的施工技术,成为了软土地区最为普遍的施工方法。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任何一种施工方法都会对周围土层产生扰动,造成地层损失,引起地表沉降。由于我国高铁事业和地铁事业的发展,职能不同的两种轨道交通也有可能产生交集,出现了不少地铁施工下穿既有高速铁路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势必会对高速铁路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若不对此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则会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甚至产生严重的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针对盾构施工下穿越房屋等建筑物以及下穿已建隧道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但针对下穿越铁路(包括高铁)的工程案例和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在盾构隧道下穿越既有铁路的研究中,往往仅考虑单线盾构隧道施工。这在双线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但在双线距离较近时,两条隧道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其先后施工顺序也会对地面沉降及既有铁路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2)在已有研究中,没有考虑到盾构隧道同时下穿铁路路基、高架桩基等复合复杂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盾构隧道可能在短程内同时穿越普通铁路(路基、轨道等)和高速铁路(桩基、桥墩等)等,所以应当对于最复杂不利的情形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 本文结合天津地铁10号线金贸产业园站-方山道站区间下穿铁路(含高铁)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资料搜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双线盾构隧道下穿越工程中对地面变形、铁路路基和高架桩基等影响规律。也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类似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借鉴依据。 1 工程简介及问题背景 1.1工程简介 天津地铁10号线金贸产业园站至方山道站区间为双洞单线隧道,区间线路自金贸产业园站大里程端出发,途经地毯厂路房屋、石油公司东郊油库、津山铁路、津秦高铁线及京津城际延伸线铁路、一轻局对外经济办公室仓库,最后到达方山道站。区间结构顶部覆土约10.4~18.7m。区间下穿铁路段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内径5.5m,隧道外径6.2m,衬砌管片厚度0.35m。左线隧道先行施工,右线隧道后施工,两隧道平行。该区间线路左右线从金贸产业园站出发后,分别采用左线右转弯R=400、右转弯R1500、左转弯R=800,右线右转弯R=350、右转弯R=1200、左转弯R=800的半径进入方山道站。盾构区间左线的纵坡坡度分别为34‰的下坡和32.620‰的上坡;区间右线的纵坡坡度分别为34‰的下坡和33.105‰的上坡。区间结构顶部覆土厚度约10.4~18.7m。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工程筹划为:左右线均从金贸产业园站始发,方山道站接收。 1.2研究背景 金贸产业园站至方山道站盾构区间从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依次下穿津山铁路路基段、津秦高铁线及京津城际延伸线高架桥。盾构始发后约199m进入国铁范围。需下穿铁路详细情况如下: 津山铁路路基段 本段落为津山线,为有砟轨道路基段,线路平面为直线段,线间距4.4m。本段落设计行驶速度为120km/h,主要参数见下表。 盾构下穿津山铁路基本情况 类别 项目 内容 平面位置 交点位置描述 天津市石油公司东郊油库东北侧 所在设计区间 天津站~山海关站区间 线路信息 线路标准/设计时速 120km/h 轨道标高 5.146m/4.942m(轨面/轨底) 线路描述 本段线路为普速铁路,路基段为有砟轨道,钢筋混凝土轨枕,60kg/m钢轨,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接触网供电,下穿点位为双线,平行布置,无道岔。路基高度约地面上1.45m 下穿相对位置 盾构区间结构顶距离路基面约17.1m,穿越角约89° 津秦高铁线高架桥 本段落为津秦高速铁路,为无砟轨道高架段,线路平面为直线段。津秦高铁线为高速铁路,为天津地铁10号线预留通过盾构穿越条件,线路在该段采取桥梁通过方式,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跨24m,单个承台下8~11根直径1m桩基,桩长60m。 本段落设计行驶速度为160km/h,无砟轨道高架段,既有线路主要参数见下表。 盾构下穿津秦高速铁路基本情况 类别 项目 内容 平面位置 交点位置描述 天津市石油公司东郊油库东北侧 所在设计区间 天津站~秦皇岛站区间 线路信息 线路标准/设计时速 300~350km/h 图定时速 160km/h(交点处设计行车速度) 轨道标高 7.334m~7.130m(轨面/轨底) 线路描述 本段线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架段,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接触网供电,下穿点位为双线,平行布置,无道岔。 下穿相对位置 穿越角约89° (3)京津城际延伸线高架桥 本段落为京津高速铁路,本段落为无砟轨道高架段,线路平面为直线段。京津城际延伸线为高速铁路,为天津地铁10号线预留通过盾构穿越条件,线路在该段采取桥梁通过方式,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跨24m,单个承台下8~11根直径1m桩基,桩长60米。本段落设计行驶速度为160km/h,既有线路主要参数见下表。 盾构下穿京津城际延伸线基本情况 类别 项目 内容 平面位置 交点位置描述 天津市石油公司东郊油库东北侧 所在设计区间 天津站~于家堡站区间 线路信息 线路标准/设计时速 300~350km/h 图定时速 160km/h(交点处设计行车速度) 轨道标高 7.334m~7.130m(轨面/轨底) 线路描述 本段线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架段,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接触网供电,下穿点位为双线,平行布置,无道岔。 下穿相对位置 穿越角约89°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对苏州地铁多水、砂岩地层采用盾构式钢管承重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盾构施工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周边地质条件复杂时,采用的加固措施和盾构施工工艺,通过对钢套筒和素砼连续墙的联合加固,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并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 标签: 盾构机 富水地层 钢套筒接收 应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盾构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建设和运营期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盾构施工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工程地质特征是决定盾构机选型及施工工艺的最重要的条件,分析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对盾构安全掘进的重要性。济南市区南部多山丘陵,北临黄河,中部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主要为南部无水中风化灰岩地层,北部冲积富水粉质粘土地层,中部碎石土地层 [1]。本文通过论述济南地质环境,讨论了盾构隧道开挖面与选型相互关系,从穿越地层等方面讨论对盾构开挖面稳定等问题。

  • 标签: 盾构隧道 济南地铁 复合地层 开挖面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