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在新生采血中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新生均采用桡动脉采血。结果100送检血液标本符合检验要求,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3%,进针后重新调整穿刺方向的有4例,占4%;穿刺不成功有3例,占3%;穿刺点出现血肿者2例,占2%。结论新生桡动脉采血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可行的采血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动脉采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钟辉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钟辉艳(云南省云龙县妇幼保健院云南云龙672700)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黄疸新生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蓝光照射治疗,从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血清胆红素水平角度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且其IBIL和TBIL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情况相差不大(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蛋白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面光疗治疗新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双面光疗与单面光疗随机分成两组,均用间断照射,每次照射12小时,停8-10小时。观察两组在光疗12小时、24小时及36小时后,患儿经皮测总胆红素值、体温、腹泻及皮疹情况。结果新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给予双面光疗及单面光疗,双面光疗组中,患儿于光疗12小时、24小时及36小时经皮测总胆红素下降值均明显大于单面光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副作用无明显增多。结论双面光疗较单面光疗疗效显著,副作用无明显增多,可缩短患儿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但对有以下情况患儿仍采用单面光疗1.早产儿皮下脂肪少者;2.脊椎后突畸形者;3特别好动及哭闹者。

  • 标签: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 双面光疗 经皮测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临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国产16导脑电图仪描记80例足月HIE患儿生后1周内的EEG变化,并探讨其与患儿病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HIE患儿4例EEG正常(5%),76例EEG异常(95%),其中,轻度异常56例(70%),重度异常20例(25%),变化程度与HIE临床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EEG可做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黄疸18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黄疸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 标签: 新生儿光疗 不良反应 间隙 持续
  • 简介:摘要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新生科的50例新生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PCT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记数(WBC)进行比较。对照组为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比较两组新生中PCT水平、CRP水平及WBC计数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3项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PCT≥0.5ng/mL为阳性,感染组PCT阳性率(97.2%)与对照组(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与CRP及WBC相比,PCT诊断重症感染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论PCT可作为新生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 标签: 降钙素原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