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建设的发展迅速,电磁流量计是一种新型的流量测量仪表,它的出现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利用电动势测量导电流体的流量。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电磁流量计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常见于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化工化纤、给排水等行业。掌握电磁流量计的使用方法,做好维护工作,能提高其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 标签: 电磁流量计 电极 封装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等研究方法对空气压缩机装配流程进行优化,同时进行装配线的合理布局,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能帮助公司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牙轮钻机 主空压机 装配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地铁站台门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但从当前社会地铁站台门安全系统的投入使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站台门普遍存在着诸如倚靠站台门、哄抢上车、关门提醒效果不明显、夹人事故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间隙夹人的安全系统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地铁站台门 列车间隙 防夹人 方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同一患者两侧膝关节使用间隙平衡(GB)和测量截骨(MR)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57例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双侧分期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首次行TKA时随机采用MR或GB技术,对侧手术则用另一种技术完成。手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主刀,假体均选择同一种假体。比较两种截骨技术行TKA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5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41例,首次手术年龄(68.5±4.6)岁(59~79岁)。随访(29.6±4.5)个月(22~39个月)。两次手术间隔(4.7±3.0)个月(0.5~12.0个月)。GB侧术后的引流量相比MR侧更少[(93.6±22.2)ml比(109.9±36.9)ml,P=0.003]。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GB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R侧[(3.0±0.8)分比(3.5±1.2)分],活动度较MR侧高(105.7°±8.2°比100.2°±7.5°),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优于MR侧[(78.5±5.4)分比(74.2±6.3)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MR侧[(35.4±5.5)分比(38.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和WOMAC方面,两种技术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GB侧满意率为84.2%(48/57),MR侧为86.0%(4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技术在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在无明显畸形的膝关节炎患者中,使用GB和MR技术行TKA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相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屈伸平衡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单髁置换(UKA)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PTS)的改变与术中关节屈伸末端间隙压力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关系。方法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8例(46膝)UK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同屈膝角度时内侧膝关节间隙的压力,分析手术前后PTS变化(∆PTS)与术中屈伸末端膝关节间隙压力及术后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46膝,男14例,女24例,年龄(69.1±7.4)岁,随访(11.2±3.7)个月。经计算,间隙压力为(88.3±40.6)N;调整后的伸直末端间隙压力为81.7%±33.8%,屈曲末端间隙压力为55.6%±31.0%。术后随访时固定屈曲畸形[M(Q1,Q3)]为0°(0°,3°),较术前0°(0°,5°)减少(P<0.05),术后最大屈曲度为115.9°±16.4°,较术前的112.0°±16.8°增加(P<0.05),术后PTS为8.3°±2.7°,与术前的8.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PTS与伸直末端压力及固定屈曲畸形间均呈正相关(r=0.334、0.317,均P<0.05);伸直末端压力与固定屈曲畸形呈正相关(r=0.472,P<0.05)。而∆PTS与屈曲末端压力呈负相关(r=-0.397,P<0.05),但此两者与最大屈曲度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UKA术中减少PTS会减小伸直末端间隙压力并减小术后膝关节固定屈曲畸形,同时会增加屈曲末端间隙压力,但并不会因此减少术后最大屈曲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胫骨后倾角 传感器 膝关节间隙压力 病例系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微创肌间隙寰枢侧块融合术(Mis-PALF)和开放寰枢融合固定术对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Mis-PALF手术治疗(17例)或开放寰枢融合固定术(88例,作为对照)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Mis-PALF组男9例,女8例,年龄(45.8±19.8)岁;对照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50.0±13.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追加止痛药物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Mis-PALF组围术期出血量较开放组减少[(111.8±35.9)ml比(362.9±18.6)ml,P<0.01]、住院时间较短[(3.06±0.63)d比(4.24±0.14)d,P<0.01]、追加止痛药物人数较少(3/17比56/88,P<0.01)。两组手术时间[(125±7)min比(113±8)min,P=0.525]、术后发热(11/17比37/88,P=0.086)、术后VAS>3分比例(1/17比13/88,P=0.357)、随访JOA改善率(66.9%±28.8%比74.2%±28.6%,P=0.409)及并发症发生率(1/17比3/88,P=1.000)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开放寰枢融合固定术,在寰枢椎脱位患者中,Mis-PALF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寰枢关节 寰枢椎脱位 寰枢侧块融合 微创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