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4个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患者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筛查,探讨可能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4个Ⅱ型WS家系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患者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并对可疑基因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验证。结果4例患者均携带SOX10基因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c.355_356insTCAGGCAGCGC、c.1106_1107insTGGGGCCCCCCACACTA、c.511T>C(p.Y171H)、c.91_100del,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the Amerci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制定的变异解读指南,3个移码突变判定为致病突变,1个错义突变判定为可能致病突变。结论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对WS患者进行基因诊断。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 高通量测序 基因
  • 简介:摘要本研究总结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8例中枢神经系统厌氧菌感染患者的病例特点。在8例患者中,7例以头痛、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以左侧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4例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其中1例患者发病前有拔牙史;1例患者既往鼻窦炎病史;1例患者发病前有拔牙史;2例患者存在慢性广泛性牙周炎或根尖周围炎。5例患者头颅核磁(MRI)显示颅内和(或)脑膜异常强化,1例患者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全脑组织肿胀。经治疗后,4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病情加重,3例死亡。厌氧菌感染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口腔、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皮肤和软组织等。一般认为厌氧菌较少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此通常不进行脑脊液厌氧菌培养,且厌氧菌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较难得到阳性结果。高通量测序可根据DNA和(或)RNA序列从样本中识别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厌氧菌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及时经验性抗菌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宏基因组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厌氧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实验室开展血液标本微生物细胞游离DNA(mcf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的检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情况。方法2020年10月向来自全国的80家实验室发放了mNGS检测血液标本中mcfDNA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mNGS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及性能确认开展情况4个部分。(1)分析前: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如对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条件等;(2)分析中:mcfDNA的提取流程、文库的质量要求、测序平台的使用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等;(3)分析后:对mNGS的结果解释标准;(4)性能确认开展情况:对各类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要求各实验室依据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家实验室包括20家医疗单位和60家独立医学实验室。80.0%(64/80)的mNGS实验室检测血液中的mcfDNA时表示血浆及血清标本均可使用,其余实验室(16/80,20.0%)只采用血浆标本。参与调查的mNGS实验室所用的测序平台包括illumina 49家(61.3%),华大基因16家(20.0%),Ion Torrent 13家(16.3%),纳米孔测序2家(2.5%)。87.5%(70/80)的实验室使用第三方实验室搭建的集成分析工具,其他实验室(12.5%,10/80)使用开源软件自主搭建了分析平台。实验室间对mNGS结果的解释标准不一,其中标准化后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相对丰度、基因组覆盖率及阴性对照中该微生物的检出情况是实验室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实验室(76.3%,61/80)做过mcfDNA测序流程的性能确认实验,各实验室自建mNGS检测流程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的最低检出限主要分布在10~100 拷贝/ml,对DNA病毒的检出限主要分布在500~1 000拷贝/ml。结论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流程具有很大差异,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需要各实验室积极优化mNGS检测流程,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应用于临床前规范开展性能确认工作。

  • 标签: 血液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血流感染 质量保证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基因突变(KMs)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经典的Sanger基因测序是当前筛查BCR-ABL1-KMs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无法获得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不能鉴定复合突变、不能分析多个突变克隆的组成及演变等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应用于靶向检测BCR-ABL1-KMs。NGS相对于Sanger测序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可准确计算VAF、可分析复合突变和克隆组成等优势,已被国际专家共识推荐为TKIs耐药突变的首选筛查方法。本文对相关进展做一介绍,并建议应重视NGS在BCR-ABL1-KMs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分子诊断技术 高通量基因测序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长期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的是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血液透析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测定并且比较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磷、β2-MG、iPTH的下降率。结果常规血液透析组小分子物质的下降率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下降率差别不大,p>0,05;但是,β2-MG、iPTH等大分子物质的下降率有较大的差异,且高通量透析组结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透析效果更好,经济方便,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的透析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常规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在前庭水管扩大(E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一种基于双重连接和多重荧光PCR的高通量连接探针扩增(HLPA)分析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46例非综合征型EVA患者行3个EVA相关基因(SLC26A4、FOXI1和KCNJ10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检测,用GeneMapper v4.1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为100名听力正常,无其他遗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结果共检测46例EVA患者,男32例,女14例,年龄1~26岁。在4例EVA患者中检测到SLC26A4基因1~3号外显子缺失(4/46,8.7%),该CNV在健康人群DGV(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以及文献中未见报道,且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检出。未检测到FOXI1和KCNJ10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结论本研究应用HLPA技术以EVA的已知基因为靶向区域进行CNV检测,是对耳聋基因点突变检测的补充,有助于实现EVA的精准基因诊断。

  • 标签: 听觉丧失 耳畸形 基因测定 基因缺失 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尿毒症继发甲旁亢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80例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法,试验组患者治疗方式为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均一定程度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尿毒症继发甲旁亢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灌流 高通量血液透析法 尿毒症继发甲旁亢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依然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术后感染依然是影响肾移植受者生存最主要的因素。免疫系统在移植排斥和移植感染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解析移植排斥及感染过程中复杂的免疫调控网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并将推动对移植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移植感染机制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免疫 移植感染 单细胞测序
  • 简介:摘要转录组测序(RNA-seq)是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的实现形式之一,RNA-seq数据中有丰富的疾病相关的基因融合、基因表达量、转录本剪接变异、基因序列变异、免疫基因多样性等信息。近年来RNA-seq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促进了血液肿瘤精准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 标签: 血液肿瘤 基因 分子诊断技术 高通量基因测序 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作为公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交通量的调查统计工作在公路系统的投建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交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具体应用功能进行介绍与说明。

  • 标签: 交通量 统计分析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交通量是公路路面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确保路面设计指标满足具体交通量的应用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使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结合某工程量的具体情况,对其公路路面的设计方案及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有利于公路路面设计质量的提升,促进道路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公路路面 设计方案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4组不同铁尾矿砂取代率制备混凝土试样,开展了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及抗氯离子渗透性电通量试验。试验表明,掺入铁尾矿砂会提高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及抗折强度;当铁尾矿砂掺入量在20%时,混凝土强度最大。同时,掺入铁尾矿砂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

  • 标签: 铁尾矿砂 混凝土 力学性能 电通量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类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揭示肿瘤作用机制有一定意义。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具有异质性,而细胞的空间位置分布对其异质性及组织生物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对组织中细胞进行高通量、高分辨率的空间转录分析,从空间层面上展示转录组信息,揭示生物组织的细胞构成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对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肿瘤 转录组测序 空间分析 基因表达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多瘤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送检尿液宏基因二代测序的尿路感染患者共33例。采用随机扩增法、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球、华大基因公司BGI-500测序平台及BWA算法为基础的比对法等技术对尿液标本的核酸提取物进行二代测序分析,以尿标本中多瘤病毒核酸序列数>100为入选标准,分析检出多瘤病毒的类型、深度、覆盖度、丰度及序列数等参数。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验证并检测多瘤病毒DNA载量。结果30.3%(10/33)的患者尿标本中检出JC多瘤病毒,其中1例合并检出BK多瘤病毒。所有患者在检测前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但仅一例尿培养阳性。JC多瘤病毒检出的深度均值为35.9,覆盖度均值96.8%,相对丰度均值92.6%,唯一比对序列数均值为3 154。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0例患者尿中JC多瘤病毒DNA载量在5.84×103~6.55×108拷贝/ml,均值为6.82×107拷贝/ml,其中9例患者(均为免疫受损者)的病毒载量超过5×104拷贝/ml,与宏基因二代测序结果基本相符。每1 M数据中的严格比对序列数(RPM)与CD4+T细胞计数存在线性负相关(R2=0.84,P=0.004)。其中1例患者经西多福韦治疗后症状及尿检指标好转,随访尿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查JC多瘤病毒的序列数及RPM值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法证实尿中病毒DNA载量亦下降。结论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病毒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西多福韦可能是治疗多瘤病毒尿路感染的一个选择。

  • 标签: 宏基因二代测序 尿路感染 多瘤病毒 免疫受损 西多福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RNA测序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进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造模,根据Bederson评分排除10只不在1~3分的大鼠,剩余20只模型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MCAO组(n=10)和rTMS组(n=10),另设假手术组(n=10)。rTMS组大鼠于术后第7~28天接受20 Hz rTMS干预治疗。术后第28~33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在rTMS组和tMCAO组各取3只大鼠的梗死灶周围皮质组织进行RNA测序。结果rTMS组[(53±4)s]和假手术组[(51±5)s]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tMCAO组[(58±4)s,P<0.05];rTMS组[2.5(1.5~3.0)次]和假手术组[3.0(1.5~3.0)次]大鼠在60 s内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多于tMCAO组[1.0(0.5~1.5)次,P<0.05]。RNA测序共发现1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9个上调基因和7个下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等过程,而下调基因的功能则主要集中于炎症反应。结论20 Hz rTMS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维持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及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减轻神经炎症相关。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RNA测序 认知功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