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大数据技术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将为社会带来彻底转变,大众生活不同层面将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大数据亦同时挑战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固有道德概念适用性,并为社会带来新道德争议。由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所产生"互联状态"(theconditionofinterconnectedness)及其可能对道德责任带来根本转化(fundamentaltransformation)是未来大数据伦理重点;如"个人决定"及"知情同意"这两种行为,它们大数据技术时代从"涉己行为"(selfregardingacts)转化成"涉他行为"(other-regardingacts),这一转变使它们成为一种新道德责任。

  • 标签: 大数据伦理 个人决定 知情同意 道德责任
  • 简介:樊浩教授通过中国传统道德哲学黑格尔伦理思想分析,细致辨析伦理道德之异同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本质是"单一物普遍物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民族这两个基本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原子主义权利观超越,它所内蕴"从实体性出发"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道德弊端。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实体 原子主义 共同体伦理 民族精神
  • 简介:杨国荣、潘小慧、孙春晨三位教授提出讨论,集中指向一个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具体展开为三大关系哲学追究:马克思、康德、黑格尔三大理论资源、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传统关系;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关系;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马克思"社会意识"、康德"实践理性"、黑格尔"客观精神",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本性三大理论资源,必须基于中国传统它们进行创造性整合与超越。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是伦理道德精神体系形上基础,其中"体"是伦理道德精神"本性,"一"是伦理道德精神哲学形态。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统一,是伦理道德精神"本性及其精神哲学体系现实性与历史性。民族—伦理精神概念同一性,伦理与道德关系,"冲动形态伦理法哲学结构是其现实性历史性展现三个哲学维度。

  • 标签: 伦理道德 精神 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 伦理精神—民族精神
  • 简介:樊浩先生近三十年学术生涯,从其所确立旨趣、铸造品格到创设论题皆别具一格,蔚为伦理学领域之一大景观,其中又以"伦理精神申述与阐发最为别具匠心。伦理精神不是伦理精神化或精神伦理简单解释,而是以此达成对人类精神终极追求探寻,即探究伦理精神作为"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之至善究竟人类文明发展意味着什么;切近而言,即是中国伦理精神中国现代社会形态具有何种意义。对此,樊浩先生不惜运用一种近乎偏执"文化战略"之深沉笔触、势大力沉理论思辨"顶天立地"担当意识来展开其思考,为此所展开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冲突"伦理省思、韦伯创制"理想类型"之伦理范型方法论超越、黑格尔精神哲学形态方法批判性借用、生态哲学借以建基"价值生态"方法论发越等,都被创造性地融入"伦理精神"主题卓越运思当中。显然,樊浩先生伦理思考不是伦理世界单纯观照与直观映射,而是通过伦理世界进入到整个精神世界哲学反思。他新近指出的人类文明必将以"伦理共和"方式完成自身多样性体系建构这一观念,再度反映出这一致思取向。

  • 标签: 樊浩 伦理精神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伦理共和
  • 简介:樊浩教授基于"现实伦理伦理现实"之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为"一以贯之"主题,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必然性,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中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 标签: 中国伦理精神 价值生态 心理学探本 形而上学辩证 决疑论解决
  • 简介:东西文化思想语境之下,非常自觉地抵制形而上学胡适,由于以"自然"为宇宙万物存在及其何以如此最后根据,他实际上又建立了一种形而上学──即"自然主义"宇宙观世界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同样,胡适以"自然"为中心来构建他科学认知理性(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技术实践理性(改造利用一切自然),以人"自然"为中心来建立伦理道德价值。这些又构成了胡适科学技术上自然主义伦理自然主义。

  • 标签: 胡适 自然主义 科学 技术 伦理
  • 简介:作为“思维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如镜像逻辑图像之间关系、逻辑常项意义问题、镜像逻辑认知经济性、弗雷格一罗素论题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失败等。

  • 标签: 存在图 皮尔士 图式逻辑 现代符号逻辑史 镜像 认知逻辑
  • 简介:2015年11月14日,《哲学分析》编辑部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第十二届《哲学分析》论坛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召开,会议主题是:"走向伦理精神"——樊浩教授学术作品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学界前辈、

  • 标签: 作品研讨会 哲学分析 伦理精神 研讨会综述 教授 论坛
  • 简介: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机会,"学术自传"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学术乃是"人"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呈现"人"之"命"轨迹,是"生"之"学"与"命"之"术",

  • 标签: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学术生命 江苏人民出版社 樊浩 学术反思
  • 简介:伦理道德本性是"精神","精神"是伦理型文化与宗教型文化共同话语,由此可以建立起文明对话的话语平台。"‘精’—‘神’"二元构造使其概念地内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民族性相矛盾,于是建立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精神哲学体系,寻找其"中国气派"便必须而必然。伦理道德精神哲学体系是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与法哲学统一。黑格尔所建立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伦理道德精神现象学",揭示了伦理道德形上真理,然而它只是西方精神历史哲学表达,并在法哲学层面"头足倒置"。伦理世界中中国话语是"国—家"伦理实体,"中国气派"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精神哲学规律所造就伦理世界"亲和";生活世界或"教化世界"中国话语是"内圣外王"权力伦理与"义利合一"财富伦理,"中国气派"是国家权力"为政以德"道德诉求和财富"为富不仁"伦理批判,呈现为对生活世界道德警惕伦理紧张;道德世界的话语体系是"义利—理欲—公私","中国气派"是"求诸己"自强不息精神超越。伦理世界亲和、生活世界警惕与紧张、道德世界超越,三者构成伦理道德精神哲学体系精神哲学形态"中国气质""中国气派"就是:伦理乐观主义道德理想主义。

  • 标签: 伦理道德 精神哲学形态 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 中国气派
  • 简介: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一次国际性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探讨交流,涉及蒯因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促进中国哲学研究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逻辑哲学 哲学家 研讨会综述 蒯因 中国哲学研究
  • 简介:如果要对三十年左右伦理研究做反思性概括,我最强调是两个概念:一是“伦理”,一是“精神”,其集中表达标志性话语就是二者同一所生成伦理精神”。问题意识方面,“伦理”相对于“道德”,“精神”相对于“理性”,“伦理精神”相对于“道德理性”或所谓“实践理性”。相当程度上,它们是宗教型文化与伦理型文化两大文明宏观视域下,试图发掘伦理型中国文化独特资源优势,建构当代伦理道德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所做努力,也是试图为中国学术所做出

  • 标签: 樊浩 黑格尔哲学 哲学形态 现代伦理学 实践理性 君子好逑
  • 简介:张华夏教授是老一代自然辩证法学者,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哲学先驱者之一,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拓性贡献。他所翻译亨普尔《自然科学哲学》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已经成为科学哲学学生研究必读读物。

  • 标签: 现代科学 《科学哲学导论》 伦理世界 王国 论证 道德
  • 简介: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开始人们生活中扮演起重要角色,不论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随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身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更是迈进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由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引起伦理问题也大量滋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其所带来挑战与风险更是时刻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由此,科学技术伦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重视,成为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乃至社会工作者日渐关注重要议题。

  • 标签: 技术工作者 哲学工作者 赛博空间 信息技术 智能系统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周易》有十八个卦象表达了十八种男女关系,而《咸》《恒》《蛊》《大过》等卦卦爻辞,直接以男女关系为例,阐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男女之间一系列伦理观念,并做出明确价值评判。由此看到,《周易》三千年中国男女伦理观念所产生规范作用,也从一个特定视角感受到《周易》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

  • 标签: 周易 男女关系 伦理观
  • 简介:应用伦理学经常被认为是与理论伦理学相对“应用”或“实践伦理学,是伦理新范式或者是超出伦理学范围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伦理学及其应用概念错误理解,应用伦理学确切地说是专门领域伦理问题思考,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与一般伦理学相对专门(领域)伦理学,没有亦不会超出伦理范围。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伦理学 应用
  • 简介:道德哲学需要注重形上形下之间互动、理论历史互动.同时,也离不开新概念生成,在这些方面,樊浩教授工作体现了自身特点。从历史层面看,关注康德哲学同时,也需要注意黑格尔哲学。就理解而言,辨析理性与精神构成了重要方面:单纯地关注理性,往往仅仅偏重于人精神一个方面,由此不免导致理解抽象化、片面化,反之,肯定精神本身综合性形态,则可以引向人本身具体理解。同时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归根到底要走向实践,精神则从内在方面为走向实践提供了某种动因。在此意义上,樊浩教授黑格尔哲学注重以及精神关注无疑有其理论意义。当然,以道德形而上学进路构架而言,樊浩教授提到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个环节,并且认为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构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基本内容与构架,这一进路尚存在可以进一步思考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精神 道德形上学
  • 简介:《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一是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与"纯粹快乐"这一划分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利布》之魂身关系所进行修正与重释。而这两个前提共同说明了一点:要理解快乐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中位置,我们不能绕开《斐利布》之影响。正是通过对于《斐利布》继承与阐发,亚里士多德得以《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展开对于斯彪西波与欧多克索斯两种极端观点批判,并且阐明从混合快乐向纯粹快乐,以及从自然品质向伦理品质两层过渡,并最终指明快乐伴随并完善着实现活动。对于快乐与灵魂"理智部分"之实现活动之关联进一步考察,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明《尼各马克伦理学》与《斐利布》同属一个阵营——唯有理智与快乐之混合才造就属人之善好生活。

  • 标签: 快乐 德性 理智 善好生活 《尼各马克伦理学》 《斐利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