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民族和殖民问题提纲初稿》是列宁在1920年6月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文件之一。《民族和殖民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则是他在1920年7月代表民族和殖民问题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问题提纲初稿》和他代表民族和殖民问题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系统阐明了共产党在民族和殖民问题上的立场和任务,是共产国际在这个问题上制定的第一个完整的革命纲领。

  • 标签: 民族 殖民地 列宁 革命
  • 简介:民族和殖民问题理论,是列宁对俄国革命经验和东方落后国家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理论层面上,列宁民族和殖民问题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理论借鉴,是共产国际制定有关中国革命策略的理论来源,也是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理论指导;实践层面上,在列宁民族和殖民问题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列宁民族和殖民问题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产生的“张力”也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标签: 列宁 殖民地 半殖民地 中国革命
  • 简介:以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典型后殖民理论对民族主义认同进行了深刻解构。霍米·巴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民族叙事的解构:其一,在总体上揭示民族认同的内部混杂与矛盾性;其二,揭示在民族叙事上富于差异性的表演性策略构成了对于寻求统一性的训导性策略的对抗;其三,进一步以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解构民族认同的同一性。但民族的想象建构及其认同心理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渊源,绝不是单一的理性叙事拆解就能够破除得了的。

  • 标签: 民族认同 叙事 后殖民 解构
  • 简介:韩奇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于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进行着持续的地方分权取向的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地方分权改革从程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毛泽东所推动的地方分权改革留给中国复杂的历史遗产。

  • 标签: 分权改革 毛泽东 实事求是 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中国成立 评价
  • 简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进行实事求是评价,就要正确区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正确区分毛泽东晚年所作的重要贡献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所犯错误,正确区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正确区分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与严重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的干扰特别是蜕化变质分子、阶级异己分子以及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的破坏,正确区分毛泽东晚年对阶级斗争估计严重的一面和他对党和政权有可能改变颜色担心的正确一面,正确区分毛泽东对苏联亡党亡国的正确预言与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 标签: 毛泽东晚年 实事求是 正确评价
  • 简介:太行革命根据是华北敌后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晋冀鲁豫边区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根据,在根据开创、坚持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师部都驻扎在此。自1938年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以来,在太行十年邓小平历任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从1942年开始直接领导太行革命根据的整风运动,太行革命根据是华北各根据地中整风进行得最好的抗日根据,其创造的整风经验为华北各根据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邓小平 太行革命根据地 整风运动
  • 简介: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初所提出的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双重使命”思想,有其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他晚年对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作用只有否定意义上的评价就是缘于这种特定的话语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两种情况都是马克思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对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英国与印度关系考察中具体运用的基础,其间没有所谓历史观和世界观的重大转变,更没有所谓受“欧洲中心论”影响的问题。因此,我们务必要把马克思的相关思想发展置于特定的话语背景和历史背景及其变化中来把握,万万不可“望文生义”,随意发挥。

  • 标签: 英国殖民主义 双重使命 话语背景 时代背景
  • 简介: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经过艰苦的千里跃进,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在创建和坚持大别山根据斗争的岁月里,邓小平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从严治军,模范执行党的政策和指示,紧紧依靠大别山区的人民群众,严格执行土改政策,使大别山根据得以成功创建和不断巩固。大别山根据创建和巩固的过程,也集中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高超的政治谋略,以及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的政治品质和人格魅力。

  • 标签: 大别山根据地 邓小平 政治谋略
  • 简介: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但不是什么举措都是改革.只有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举措才是改革。我国的经济改革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渐进式改革进程中,有三条推进的主线,即通过发展非公经济突破所有制局限;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对外开放推动国内改革.融入全球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推动着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规范轨道。

  • 标签: 改革开放 多党合作制度 民主党派
  • 简介:孙兰英教授的《全球网络语境下政治文化嬗变》一书A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研究》结项成果之一,也是在原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又经数年研究积淀、充实修改后出版的。

  • 标签: 文化嬗变 网络化 全球化 政治 语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本文就如何应对全球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国际合作;跨国国家或“相容主权”;按资分配;教育政策的新导向;跨国企业家是非民主的还是反民主的;公民劳动联盟;德国新的文化、政治、经济目标定位;经验文化、短缺市场和社会自我更新;开放的企业家和自主的劳动者;反排斥社会契约。

  • 标签: 全球化 国际合作 跨国国家 民族国家
  • 简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整体性研究,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国以中国实践为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以世界变化为依据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世界意义;大众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使理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这“三”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从方法论角度说,把“三”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建设研究的基本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整体性研究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的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关键环节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文本的中国、时代、大众(合称'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中国共产党获取理论自信的固本工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性文化工程。MEGA文本'三'的理论基础,包括MEGA的文本语言转换、文本传播规律和文本方法论等问题。当前亟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全方位对接文本转换,提升MEGA文本'三'的能力水平;二是改革经典文本生产体制,构建MEGA文本'三'的社会合力;三是跟踪利用文本成果,优化MEGA文本'三'的发展过程。

  • 标签: MEGA文本 编译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 简介:农村工业是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中内需不足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工业是实现中国工业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工业的实质和目的是通过发展现代的工业生产力大幅提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工业关乎中国工业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是推进农村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的战略路径。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国内产业梯度转移
  • 简介:<正>自上个世纪末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熔铸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新精神;另一方面又面向世界,改革开放,立足于本民族的发展思考全球运动中的全球问题,吸收当代哲学思潮,尤其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益成果,丰富和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全球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世界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思维方式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提出,基于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并传播。回答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必须回答"中马"(即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与"马中"(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中,"中马"是"马中"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乎逻辑的发展,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的"中马"与"马中"推进到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的"马中"与"中马"。"马中"即马克思主义"中国","中马"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中马"是"马中"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发展,要最终推进到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的"马中"与"中马",即马克思主义大众、民族、时代。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检验和发展,通过"马中"与"中马"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大众马克思主义、民族马克思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中马"是"马中"的落脚点。

  • 标签: “中马化” “马中化” “马化中” “中化马” “化马中” “化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