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现代化的生成目标、本质根据和理论表达,现代性以科技化推动下的工业化为动力驱动,以理性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本思维构筑的主体性为内在支柱,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自由文化等互相关联的基本架构为表现症候。在"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的残酷现实面前,现代性理论多幅面孔的绚丽光彩,难以掩盖其"单向度"实践的黯淡。作为中国现代性建构题中之义的"精神重建",依赖于"平衡有余、动力不足"的传统文化、"批判有余、建设不足"的西方文化和"引领有余、整合不足"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等三大"文化生态"的不断优化。

  • 标签: 现代性 精神重建 单向度 文化生态
  • 简介: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历史定位,为振兴中华民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追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建设为逻辑起点,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按其特有的实践逻辑依次展开,反映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整体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一条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理性之路。中国梦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理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性,二者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 标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 简介:本文立足于对西方自由民主制内在困境的分析,指出政治现代性的固有问题。同时,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自由民主制的思考,阐明马克思对自由民主制固有问题和困境的回应与解决,指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主张正是通过回应自由民主制的内在问题——政治现代性问题——来缔造了人类命运的最高可能性,从而再现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现代性方案与自由民主政治的现代性规划之间的内在思想逻辑。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对于我们思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自由民主政治 政治现代性
  • 简介:现实性,即现实的形而上学抽象。黑格尔哲学隐藏了现实性的秘密,它把现实指认为抽象的意识和理性思辨的抽象形式。现代形而上学,以资本逻辑为轴心,把现实描述为合乎资本逻辑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活动过程,从而它把现实当成资本的抽象和资本生产的抽象形式。而现代形而上学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思想事业的主要病症。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生产的前提,它使思想真正把捉住了现实。

  • 标签: 现实性 现代性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列菲伏尔是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现代性理论不仅重新阐释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而且针对20世纪资本主义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城市与空间问题,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现代性通过"空间的生产"对社会的城市化改造和日常生活的殖民,其指认独特,见地深刻,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幸存的秘密大有启发。

  • 标签: 城市现代性 空间的生产 列菲伏尔
  • 简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最高命题,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价值基点与建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目标。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突出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导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因而也就是科学发展的现代性,必然是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 标签: 马克思 全面发展 现代性建构 核心目标
  • 简介:国防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成的历史性课题之一。毛泽东领导新中国国防建设27年,为探索中国特色国防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了一些弯路,但更取得了辉煌成就。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军事安全保证,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毛泽东坚持国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坚持国防现代化的独立自主道路、坚持正确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先进经验,对中国特色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所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毛泽东 国防现代化 探索
  • 简介:学术界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分析大多秉持"内生主义"的视角,认为公民身份是由于欧洲独特的政治实践、精神文化或者军事制度的结果。韦伯以双重论证的方式探讨现代公民身份的起源,认为公民身份起源于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城市共和国。城市自治权的获得、市民阶级的形成和市民武装的建立是现代公民身份兴起的结构性条件。东方社会在历史上尽管存在大型而繁华的城市,但它们大多建立在帝王武装的基础之上,笼罩在巫术、氏族、种族等神秘力量的支配之下,无法孕育出以独立、平等、参与等为特征的市民集团。韦伯有关公民身份起源的论述表明了公民身份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形态,同时反映出东方主义的弦外之音。

  • 标签: 公民身份 韦伯 市民 西方 东方
  • 简介: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天然不可分割。当前我军面临“去意识形态化”的严峻挑战,既有外部原因,需要拒腐防变,也有内部因素,自身意识形态工作有所松懈,还有来自新媒体的冲击。政治建军应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务实思想阵地、筑牢精神阵地、纯洁文化阵地、占领舆论阵地,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牢牢掌握军队.确保加快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

  • 标签: 军队现代化 政治建军 去意识形态化
  • 简介:引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读视角可谓是百家争鸣,其逻辑线索从实践维度可以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从思想维度分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同成果,亦可从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的维度、或从一以贯之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度,又或从中国梦发生演进的维度进行线性搜索,本文试图从现代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梳理,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则天然地为中国现代化铺平道路,现代化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内涵和隐性逻辑。因为根本意义上讲,对于中国式后发外缘性现代化国家而言,四点前提必不可少:独立的国家、有效的政权、现代的制度和合理的战略。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看,正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于这四方面给予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现代化 隐性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维度 现代化国家
  •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设置和建设已历8年。进一步加强该学科建设,需要继续从多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而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的文献,是带有强根固基性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研读综合反映党的各个时期历史的系列文件选集或文献选编;充分重视研读其他多种形式的党的文献及相关权威研究成果;充分重视以科学的态度研读党的文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 基本问题 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