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异化消费盛行隐含着时代意识和社会因素,其生成逻辑以劳动异化为分析起点,需求异化为中介,最终导致异化消费,以至于当下社会日渐依赖用商品及消费来表达一切,造成人们生活意义空场以及生存焦虑。其消解路径就在于从消除异化劳动开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基本经济制度下,用"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和"人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不在于消费活动"这两条路径对异化消费进行消解,不失为可探讨之策。

  • 标签: 异化消费 生成逻辑 消解路径
  • 简介:价值究竟是预成,还是生成?这是哲学领域值得探讨清楚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从设定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关系出发界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遮蔽了价值生成过程。其实,哲学意义上价值不能仅仅以满足需要为基准,而应以主体自身应然生成过程为旨归。

  • 标签: 生成论 需要价值论 价值生成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的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人类集体组织。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国面对世界性问题所做出'中国诊断'和所提出'中国方案'。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走向共同发展、和平安全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需要坚持分步实现、平等互助、尊重差异、绿色发展和兼容并蓄原则。

  • 标签: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中国声音 中国方案
  • 简介:马克思一生都在致力于人类解放事业研究,而人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始终。系统梳理和深刻阐释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理论发展过程、基本观点,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性质和内容具有不可或缺价值意义,对于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和促进现实中社会主义实践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逻辑 社会主义实践 共产主义事业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现实性'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和解释,开辟了一条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独具特色现代性批判道路。现代性'启蒙机制'和其历史生成内在矛盾,透视了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突破现代性局限理论尝试,并在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两者比较视域中铺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逻辑理路,同时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特质。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生成逻辑
  • 简介:科学阐释马克思分工理论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旨关键。传统学界对从《巴黎手稿》(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马克思分工理论演化逻辑解读,在深化了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误区。笔者认为,《手稿》和《形态》分工理论均存在人本主义哲学话语与实证经济科学话语这两重论说语境,但前者更多是在人本主义异化哲学解释框架下对分工进行阐释,后者则更偏重于在现实历史逻辑及经济科学语境中对分工进行剖析。从《手稿》到《形态》,分工理论逻辑范式呈现出渐进式发展过程,社会关系视角以及现实的人、物质生产、生产力、实践等范畴引入,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分工理论主导阐释逻辑逐渐发生了转变,《形态》中更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底蕴分工理论,是对《手稿》中更具有人本主义思辨哲学意味分工理论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分工 人本主义抽象逻辑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
  • 简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社会,其社会活力生成与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社会环境和思想理论指导,这主要包括立足“一个调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三个一切”、贯彻“四个尊重”等四个方面。

  • 标签: 和谐社会 社会活力 社会发展 社会环境
  • 简介: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战场,而网络舆论又处在这个主战场最前沿,网络舆论引导尤为重要。但是政府及其主导下媒体存在主体客体化缺场。由于网络舆论引导缺场,在网络日常生活境域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化错误意识形态殖民,在网络非常时期呈现出群体极化网络舆论围攻。缺场根源在于网络意识形态自身双重遮蔽性以及舆论引导者绝对话语权消解和"高级黑"绑架。为超越网络舆论引导缺场,应做到360度网络在场,给互联网种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植被;开展网络群众路线,促进群众"微言"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义"统一;建构交往理性,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统一战线。

  • 标签: 新时代 网络舆论引导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简介:<正>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皮埃尔·马舍雷(PierreMacherey)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哲学家阿尔都塞学生,在他1996年出版《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独特"文学沉默观",创造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

  • 标签: 马舍雷 文学本体论 话语生成 文学生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家
  • 简介:青年思想特征反映着一定社会背景,在社会变革期,青年价值观变化相当显著。改革开放近30年来.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经历了复苏与困惑、冲突与分化、重建与发展等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特点。但就整体发展轨迹来看,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进步是显见,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 标签: 青年 价值观 发展 文化
  • 简介:本质问题作为人学探究核心问题,也是建构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基础与关键。但是直到马克思才第一次对之作了科学界定,从马克思本人哲学文本中可以梳理出他对人本质四个经典提法,将之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相关思想进了比较阐发,从而彰显马克思所实现超越与变革意义,其致思路径仍是推动目前学界继续努力与深化探讨此一问题基本方向。

  • 标签: 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存在主义 致思路径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由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部分构成,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生成,随着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理解和把握逐步深入,主体不断成长壮大,并且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了规律性特征,即主体力量不断壮大,主体自觉性不断增强,主体间互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 标签: 民主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体
  • 简介:<正>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当代美学如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问题。我初步看法是,必须首先对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现成论思维方式有所超越。如何实现这种超越?我们现在一般都从西方现象学、存在主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那里获得生成借鉴。但是,其实我们老祖宗马克思《巴黎手稿》中已经包含、渗透着极为丰富、深刻生成论思想,而且已经应用到与审美直接相关论题上

  • 标签: 现代美学 当代美学 对象性 感性活动 《手稿》 人化的自然
  • 简介:盛福刚(以下简称盛):渡边先生,您生于1950年,能否结合您个人成长经历谈一下被马克思主义吸引契机?渡边雅男(以下简称渡边):说起来,小时候我醒悟很早,12岁时就买了由岩波文库出版、向坂逸郎翻译《资本论》第一分册.作为一个12岁孩子,购入后曾几度尝试读解,但开篇内容就没能读懂,只能无奈放弃.人生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世上还有读不懂书.15岁升入高中时,作为给自己一份奖励,重新购入了《资本论》.

  • 标签:
  • 简介:《理想国》第1卷提出了"什么是正义"问题。整体来看,苏格拉底将正义把握为一种圆满思,因此,他能针对不同正义表述,提出自己论证。从人与人交往来看,正义是个人生活基础;从城邦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看,正义是城邦和谐尺度。正义抵达整体善,又不侵害个体善。正义本质性思考为立法提供了根基,并保障了公民城邦生活稳定性和长久性。

  • 标签: 正义 建构 本质 圆满的思 尺度
  • 简介:习近平提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这一新观点,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深远意义,对学生一生成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一生成思想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导向;确立唯物辩证思维方法,掌握伟大认识工具,为增长才干奠定思想基础。为了培养出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学生,教师应该把'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好马克思主义作为努力方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 一生成长 思想基础
  • 简介:一、MEGA^1编辑前史编辑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努力,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生前。19世纪50年代初,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成员海尔曼·贝克尔就建议马克思,以文集形式出版他于40年代撰写一些著述。马克思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贝克尔计划出两卷10分册,第一卷包括马克思在《莱茵报》、《德法年鉴》、《威斯特伐里亚汽船》、《社会明镜》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其中1分册刊登《评普鲁士最近书报检查令》等文章,即发表马克思在《莱茵报》中批判普鲁士新闻出版状况文章。第1分册于1851年4月底印刷和装订完毕.马克思于同年5月3日得到一本样书。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历史考证 编辑史 19世纪50年代 共产主义者同盟 《莱茵报》
  • 简介: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似乎没有得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相提并论重要性地位,1974年《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第1卷《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文学艺术观》(KarlMarxandFrederickEngelsonLiteratureandArt)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不足。这本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档第一卷,讨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起源,即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美学观念,建立在对二者政治、经济、哲学经典著作、片段化戏剧、绘画等艺术评论与私人通信等真实可靠文本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诸如艺术与经济、生产、阶级关系、倾向性写作、艺术现象语境与内驱力、个体的人创造力、精神与物质发展不平衡性、人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美学是否体系化等问题。著作另一个深刻之处在于,在充分原始文本支持下,作者指出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审美趣味上差异,如马克思审美的欧洲整体性趣味与恩格斯德国本土倾向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苏维埃或社会主义美学观念区别。这些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应有之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语境 审美经验 人的创造力
  • 简介:对比德文第4版,《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生产方式”是修改较多一个概念。法文版修改证明,商品生产是生产方式,是生产社会形式。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制度是生产方式,是生产技术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以工厂制度为手段商品生产。《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和德文第4版“生产方式”概念比较研究理论价值在于,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研究对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把握《资本论》基本原理,启示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

  • 标签: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第1卷
  • 简介:2016年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辑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创刊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教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座谈会 高校 创刊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