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的“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的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的“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的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的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的形成.在“价值域”的形成过程,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的“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的判定.

  • 标签: 韦伯 旨趣 价值域 价值选择 人际不均等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将人的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的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的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的基础存在论的;与传统的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的特点.非本真性与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的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的是:康德的他律与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的.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
  • 简介:两晋招隐诗反映了诗人在残酷现实对自身出处问题的思考,同时深深地留下了当时不同流派玄学思想的烙印。就思想背景而言,招隐诗的出处对立、尚隐弃显与王弼以无为本、因循"自然"的思想密切相关,而它的调和出处、显隐存心则与郭象"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思想极度吻合。但是,招隐诗显示的思想理路并不能说明其作者就是这一派思想的坚守者。事实上,对不同玄学思想的接受和对出与处的看法,在他们的思想里贯彻得并不彻底。

  • 标签: 玄学 招隐诗 反招隐诗 出处 内在理路